文▏略略略懂一二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也许去年年底流行起来的这句梗你还不熟悉,但你在小时候一定有听大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呢:“如果你不好好读书,那以后就去打工。”
当然小的时候我们听到这句话都以为是父母对自己的一种督促和教育。
但是,最近就有一位父亲还真的就这么做了,直接让自己的孩子去了自己的工地搬砖。
这位同学才十五岁的年纪,正是读初中的时候。可是,他却向父亲表示自己不愿意读书了。
既然孩子不愿意读书了,那就“继承”家里的事业吧。这位同学的爸爸就是搞工地的,二话不说就拉着孩子来到工地上开始搬砖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孩子满身的污垢,面容也有些许憔悴,看上去好像已经很累的样子了。
这个时候他的爸爸才开始问孩子话,是读书好,还是在工地上搬砖好。
这位同学连连答道还是读书好,读书好。可以想见这位同学在工地上工作的日子还是真的比较辛苦的,不然以前这么讨厌读书的他,怎么会连声说读书好呢?
孩子的爸爸表示,开始的打算是让孩子在工地体验生活四天的时间。
其实在开始的第一天孩子表现得仍然是无所谓的,感觉在工地上干活还很有趣的样子。
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受不了了,但是这位爸爸还是严厉地要求他必须干满四天才可以重新选择。
至于这位家长的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
同样的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之后,这位同学对于生活的不易也有了很大的理解。也终于体会到自己的爸爸为什么要自己发奋读书的良苦用心。他爸爸在后面说到,这个孩子自从这一次之后就懂事多了,看来这位爸爸让孩子吃苦的教育还是十分成功的。
有这么好的教育机会,孩子父亲当然是不会放过的了,他还告诉孩子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有了学历才有选择工作的权力,才有不然以后很可能一辈子都干这种活。
这话一说简直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一剂良药,相信孩子今后的学习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了,当他不想学习的时候,肯定就会想起在工地上体验生活的那段难忘时光吧。
但是对于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各路人马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觉得对,有的人觉得没道理。
孩子只是觉得读书轻松
有的人就觉得,这位父亲的行为其实对于孩子的读书帮助不是很大。
孩子只是觉得相比较于工地的工作而言,读书更加轻松。孩子并不是因为这样就爱上了学习,只是因为相比于工地只是因为读书比较轻松而已。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位父亲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只是让孩子的厌学情绪得到了遏制,但是对于好好学习好好读书的观念还是没有把握住。
大家读过书的都知道,读书其实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多少人从早上六点就开始起来读书一直奋斗到凌晨才会睡觉。
在苦闷的文字和枯燥的公式之间不停地学习,多少人又能承受住这样的寂寞和辛苦。
因此不少人对于父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认可的,还是觉得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加重要。
拒绝溺爱,因材施教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位父亲的做法是一种表率。现在的孩子多数都在家庭的溺爱中成长,对于社会的辛苦根本就没有一点体会。温室里的花朵,怎么能承受得住社会的风雨呢?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多数都是觉得读书无聊,读书太辛苦了,读书没有用。
这种想法的基础就是孩子家庭的物质基础比较好,都是衣食无忧。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生活的不易,也没有吃过生活的苦。
但是,这位父亲就直接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让孩子体验一下别人的工作的辛苦,孩子在吃了苦之后才觉得生活有多么不容易,读书才是现在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这只是个案
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和选择,也有的人觉得这位父亲的这种做法只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有用。
毕竟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自己,他对自己的孩子比较了解,明白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也明白自己的孩子害怕什么。所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才设计了这一次别样的教育。
但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或许去工地也根本没用,说不定孩子在工地上干得津津有味,更加不想去学校学习了,这样一来家长的苦心不都白费了吗?
不仅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让孩子更加不愿意学习了。
略略寄语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让不少家长觉得十分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不少孩子禁不住社会上的一些看法的影响,自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了。
在这期间,家长更多要做的是对孩子进行思想的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孩子知道读书也是有用的,读书也是可以有出息的。
对于这位父亲的这位做法,我们可以借鉴的就是拒绝溺爱教育,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只有孩子体会了其他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才会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
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引导方式,不要害怕失败,在失败的经历中寻找经验,和孩子一起成长和进步。
孩子们也不要再玩“我去搬砖了”的梗了,你是真不知道搬砖有多辛苦,那个能挣钱,挣的是体力钱辛苦钱。不丢人,但不是一般人就能坚持下来的。
今日话题:
你会选择实践体验让孩子感受社会的辛苦吗?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