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堂原创文章 | 搬运洗稿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任正非在谈到国内科研现状的时候说,泡沫化的环境下,学术研究也变得泡沫化了,很多年轻精英们都忙着追求“短平快”去了,忙着多挣点钱,自然就无法踏踏实实做研究了。
不得不说,任正非的话点到国内研发薄弱的根源,耐不住坐“冷板凳”,追求短平快。
但是,毕竟国内只有一个华为,我们也只有一个任正非,还有很多精英们无法进入华为,在享受物质上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可以集中精力搞学术研究、科技研发。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不得不在泡沫刺激下,追求 “短平快”了。
01王志俊:百万奖金付首付
中科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志俊,35岁之前就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引用1.1 万余次,连续入选2019、2020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物理领域榜单,2020年获得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颁发的“计算物理青年科学家奖”。
但这位生于1986年的物理天才,已经35岁的青年科学家,在北京也买不起房。
2021年,王志俊和被称北大“韦神”的韦东奕等10位青年科学家同获第四届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每人奖金100万元。
有人问王志俊,百万奖金准备怎么花?王志俊只能苦笑:“北京房价太贵了,我可能会拿奖金去付首付吧。”
王志俊的回答,不正是几十年快速发展下,即使是杰出的青年才俊,也不得不面临生存的压力下的无奈吗?
02泡沫下的无奈
几个数据,放到一起来看,就能明白这种无奈有多么严重了。
1、人口出生率: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创历史新低,跌破1%,为0.852%。这告诉我们,除了自然因素外,更多的是年轻人不敢生了。
2、人们的收入呢?
看着各种网络小视频动辄晒着月入十几万、年入上百万,但你千万别当真。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14亿国人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13.2824亿人,占总人口的94.87%;月收入5000-10000元的有6328万人,10000-20000元的有784万人,20000元以上的仅有70万人。
同样,另一份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报告显示:全国1.75亿90后(30岁,买房结婚生子的年龄段),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另一家银行数据显示,90后人均负债约12万元。
3、教育、住房支出
据统计局数据,除去“民以食为天”之外,国人在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大板块的消费支出占比近50%。
相关教育调查数据显示:双减前的2021年春季学期,中小学生中有48.1%参加了学科类校外培训,50.8%参加过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班或请过家教。其中,学科类培训费用为学期支出平均为7341元,非学科培训为学期支出平均为6328元。
再看房价的相关数据,2020年全国商品房价格收入比为9.2,这就意味着一个正常的城市家庭,根据他们目前的年收入,需要9.2年才能不吃不喝地直接买房。
以个人亲身经历为例,1998年四线小县城师范毕业的新入职教师工资390元,县城的商品房市场还刚刚起步;20多年后,从教20多年的我的同行们教师工资每月3000元左右,县城的房价是7500元。
经济学家储殷在访谈中表示:自己1999年本科毕业时,工资5000元就可以买房,那时候北京的房价是800-1200元,但是现在自己的学生本科毕业,可能也只能拿5000元工资,但同地段的房价却是8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本科学历计,县城薪资3千,房价8千;二线城市薪资8千,房价3万,北上广深等一线、超一线城市薪资1.2万,房价5-8万。
这就意味着,即使在华为这样的顶流企业,如果不是天才少年,至少5年左右才能达到年薪百万,再攒上10年,也才能在北上广深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再算上吃喝拉撒、娶妻生子等各项开销,时间还要更长。
然而,华为也仅仅20万人,还有更多的年轻人要在更低的收入下谋生存求发展。
14亿国人,13.3亿人收入在5千以下,万元以上的仅854万人,这当中还包括了多少高管、老板。
所以,即便是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大学教授、青年科学家、企业小中层等精英群体,也不得不为房子、孩子、票子而折腰。
如此背景下,年轻精英们只能不约而同地去追求“短平快”了,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好点的生活,孩子上好点的学校。
然而,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朴素的愿望,却也不再“短平快”,竟需要很多年才能勉强实现。
到那时,便也累了,倦了,哪里还能拼得动事业?
03年轻人最好的避孕药
只见得孩子们的书包一天比一天重,只见得城市里的高楼一天比一天高,但唯独自己的口袋一天比一天瘪,头上的白发也一天比一天多。
这便是任正非所说的泡沫时代了,因为学术研究、科研创新上的泡沫化,国内基础创新上的长期积弱,让我们在很多重要领域被卡住了脖子;因为泡沫经济的刺激,国内在实体经济和高端制造上,也被房地产、金融等挤压的节节败退。
回望房地产高速发展的20年,几乎也正是教育内卷的20年。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便有了学区房的概念,而学区房又引领了每个城市的房价走势。
但即便上了学区房,也不能保证孩子就能考上大学,因为还有中考分流,于是又不得不拼校外培训……
曾经的70、80后,从拼尽全力买房,到拼校外培训班,已经精疲力竭,哪里还有精力拼二胎、三胎?
有人说,教育培训背了生育率下降的大锅,其实,准确来说,背锅的不是教培,是教育内卷。
卷完了七零八零后,90后卷不动了,于是,生育率就跌破1%,甚至低于日本的生育率。
储殷说,教培和房地产,是当下年轻人最有效的、最好的避孕药,形容的精辟贴切。
04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这是发展规律。
面对教育内卷顽疾, “双减”落地,教培时代结束了,首先从供给侧断了家庭支出的一大根源。当然,人们还在盼望着,需求侧也能快一点调整。
随之而来的,是对学区房的调整,房地产税也开始放开试点了,恒大地产的暴雷,让挣扎在房价、房贷中的 4亿国人,似乎看到 了希望。
当然,正如任正非所言,社会要扭转泡沫化,回归到理性踏实,可能也需要很多年。
不过,当下对教培和学区房的调整,不正是在一步步戳破浮躁的泡沫化吗?
相信未来不久,求学、就业、做学问、搞科研,都不用再追求“短平快”了。
期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