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锋芒的善良的人。”
左宗棠作为晚清收复新疆的重大功臣,他在面对敌军时能做到杀伐果断,面对政见不同的同僚时能做到坚持己见,但也会在面对一个17岁的少女时,露出自己温柔体贴的一面。
左公于71岁时收复了新疆,此举可谓是屈辱不断的晚清最后的荣耀时刻。
慈禧虽耽于享乐,自私自利,但是她也的确为晚清做过一些贡献,其中就包括力挺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
在左宗棠班师回朝后,高兴的慈禧不仅给了左公众多赏赐,还把自己身边的贴身宫女赐给了左公为妾。
左公当时已经71岁了,而慈禧身边的小宫女才刚过17岁,但毕竟是太后亲自赐婚,左公不便拒绝,便等到新婚夜做出了一个举动,此举让这个小妾一生都铭记在心。
左宗棠抬棺西征
晚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各国眼中便是一块亟待瓜分的宝藏之地,在如此局势危急的时刻,内部却动荡不安。
各地都有人想要在乱世中称王,新疆当时也有五人起势,为首的还妄图借助英国力量在新疆自立为王。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疆刚出事,东南沿海又传来日本入侵的消息。
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形,清朝因多次侵略战争而签下的多个屈辱条约,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无法从容应对两边的祸事。
大臣们认为新疆一块贫瘠之地,丢了便丢了,东南沿海才是他们要重视的地方。
左宗棠以新疆背靠蒙古,新疆一失,蒙古便处于危险地位,蒙古若再丢了,那外敌入侵京城便是如探囊取物的理由据理力争,最终说服慈禧同意出兵新疆。
朝廷虽同意出兵,可国库空虚,给出的军费连军队一年的支出都负担不起,即便左宗棠掏空家底也补不上这巨大的窟窿。
无奈之下,他选择与沙皇借款,最终才顺利出兵。
当时的左宗棠马上就要70岁了,原本身体状况就不太好,还多次出现咳血症状。
为了不动摇军心,他甚至决定抬着棺材出征新疆。此举也表明了左公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
左宗棠用两年时间平定了新疆动乱,收复新疆后他还为新疆做出了许多重大变革,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左宗棠立下如此汗马功劳,慈禧十分欣喜,除了财富上的嘉奖,她考虑到左宗棠发妻已经不在多年,决定把自己喜爱的小宫女赐给左宗棠。
此时的左宗棠已经71岁高龄,但那小宫女才不过17岁,左宗棠知道少女定是不愿,但慈溪既然赐婚必有她的目的,此事无法拒绝。
左宗棠手中握有重兵,又因收复新疆颇得民望,慈禧将贴身宫女放在左宗棠身边,明显是为了监督左宗棠是否有异心。
若是拒绝了此事,慈禧必然要疑心左宗棠是否有别的心思,因而他只能先把婚事应承下来。
新婚之夜做出一举,令新妇感激涕零
新婚之夜,婚房外欢声笑语,宾客们祝福之声不绝于耳,但屋内的新妇却已是泪流满面。
此女名为章怡,本是知府女儿,进宫原是想给皇帝当个宠妃。为此她变着法儿的讨慈禧欢心,只为能有机会被皇上看上,享受荣华富贵。
谁成想,宠妃没当成,最后被当作奖赏给送出宫了。
章怡虽然万般不情愿,但也知道此时已成定局,在听到左宗棠快要进婚房的时候,急忙擦干眼泪,迎上去就要服侍他更衣。
左宗棠却制止了她的动作,并对她说,“我知道这件婚事非你所愿,从今往后,你不用给我当妾,你就安心在府里住下,将来有合适的机会我会再给你选个好人家的。”
从那以后,左宗棠果真从未在章怡这里过夜,对章怡也像对亲人一样对待。
章怡聪明伶俐,左宗棠出府办事也愿意带着她。章怡更是尽心照顾年迈的左宗棠,从不忘左公对自己的恩情。
在左宗棠去世前,他将自己的儿子叫到床前,将当年的隐情说明,并嘱咐儿子定要为章怡再寻一名好夫君。
章怡在日后果真寻得一名如意郎君,生活幸福但她也从未忘记左公恩情,若是没有左公的体贴大度,她这一生怕是要在左府孓然一身地过完余生。
对此事看法
虽然在当时,老夫少妻一事不算罕见,但此事发生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身上,世人不免会多一些非议。
虽然左宗棠多次带兵平息朝廷各处的动乱,有着赫赫战功,但人们在谈论八卦的时候却从不考虑这些赫赫战功和左公的人品性格。
他们只愿相信自己想看到的,比如,‘原来即便是是左公也会喜欢年轻貌美的,跟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啊。’
即便左公去世后,让自己的儿子说明真相,并将章怡再次许配给别人。
可即便在如今发达的年代,女子再婚都会被旁人当成谈资,更别说一个在古代给别人当过妾室的女子再嫁,章怡在当时也定是承受了不少流言蜚语。
慈禧为了一己私欲,硬生生毁了两个人的名节,算计来算计去,最终也没保得住大清朝,还给自己留了一身骂名。
结语
左宗棠一生都在为大清的领土完整作斗争,即便临终前也一直记挂着没能将国土内的侵略者都赶出去。
老夫少妻一事不过是因慈禧疑心而被迫接受的无奈之事,左公一生为国为民,身体抱恙,也要奔赴前线亲自征战,战争结束后也依旧为政事所奔波。
此等伟人属实不应被这些流言蜚语所中伤,左公对于自己的发妻一直十分敬爱,即便发妻因多年未曾为左宗棠诞下长子而主动提出为左宗棠纳妾,左公都没有答应。
在发妻因病离世后,左公悲伤的泪水浸透了发妻为其缝制的枕头。
左公如此敬爱自己的发妻,他又怎么可能真心做出迎娶少女这样的行为呢?
我们在听到传闻时,要先想想此人平时做过的事,想想他平日里的人品如何,再去评判传闻的真假,不能无端中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