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青岛!



 
这是一片有故事的土地
这里的故事不仅多
并且百转千回
1
山海之间
 

崂山脚下的雕龙嘴村。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今天要说的故事
便起于此番山海间
山东省境内
“五岳之首”泰山绵亘于此
但还有这样一座山
竟能比肩泰山的风头
古人有云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说的便是
中国海岸线上第一高峰
坐落在青岛东郊的崂山了
崂山景色。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峰谷间
时常雾气升腾
云雾翻涌着奇幻的美感
云海奇观让人有如置身仙境

崂山风景区。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山脚下
“隐匿”于雾气中的
村庄与良田错落有致
红瓦绿树色泽明艳
名家的田园油画
大抵不过如此

崂山云海景观。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海岸线边
更有着山海相连的别样景致
矗立峰顶
山光海色尽收眼底
确是应了海上“第一名山”
这响当当的称赞
 

崂山滨海观景公路。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这座与泰山媲美的崂山
同北边的大泽山脉
和南侧的胶南山群
共同“缔造”了青岛
东高西低、南北隆起
中间低凹的丘陵地势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黄海的海风
裹挟着湿润的气息
温吞而至
滋润着这里
“破土而出”的种种故事

俯瞰青岛。
2
青青之岛

青岛景色。
关于青岛之名
有这样一种说法
它得名于周边一座小岛
因岛上树木葱郁
所以择名为青岛
一座城市的命名
往往是一段历史的起点
但青岛这个名字的诞生
却离我们并不遥远

因为这片土地上先后出土的
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
将这儿的历史远溯到
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不仅证明了早在那时
这里就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更让这里的古文化有了清晰脉络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
丰厚的历史在黄海之滨交织延续
 

即墨。
这里还有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即墨故城
(今位于青岛市下辖平度市境内)
 
但即墨并不寂寞
战国时期
即墨为齐国五都之一
同时还是政治和军事重镇
在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有谚语这样说道
“先有即墨城,后有青岛市”

即墨夜景。

即墨夜景。
朝代更迭变换
但这片环胶州湾生长的土地
向来倍受青睐
 
据史料记载
公元623年
在如今青岛下辖的胶州市
唐朝设板桥镇
一千多年前
这里曾商贾云集

青岛市黄岛区唐岛湾,金色海湾 。
“板桥市舶之法,使他日就绪,则海外之物积于府库者,必倍于明杭二州。”
——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千百年来
载满丝绸、瓷器、茶叶等
珍贵货物的船队从这里出发
来自大洋的货船
伴着海洋季风在这里靠岸停泊

青岛港前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放的集装箱。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
城市众多
但天然的区位优势
和历史形成的通道
赋予环胶州湾生长的青岛
更特别也更重要的意义

俯瞰青岛。 
1891年
清政府在胶澳设防
这是青岛建制的开始
从此
中国版图上有了“青岛”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但青岛的故事
远不止于此
这里也曾风起云涌
“它既是未来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的终点站,也是从海路进入华东、华北地区的唯一天然入口。”
——德国李希霍芬《山东及其门户胶州》
  
从德国强占胶州湾到日本侵占青岛
那屈辱的“二十一条”
不仅没有阻挡青岛“回家”的路
反而让“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
响彻华夏大地
 
如今
依海而建的五四广场
为那风云激荡的时代记录

青岛的五四广场。
说不尽的故事
埋藏于此
这片土地
愈发厚重
也愈发充满人气

灯火璀璨的建筑群。王华 于胜宪 摄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网)
 
3
万千人家

青岛景色。
“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
——康有为
 
彼时寓居青岛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
从蔡元培、沈从文、巴金
到闻一多、郁达夫、老舍
无不对青岛推崇备至
但广东人康有为的这则评价
确实最为经典
 

老舍故居指示牌。
而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更是成为青岛的代名词
 

青岛景色。

青岛景色。
但这座城市
从不刻意打造统一格调
 
整个城市的行政中心
围绕着半山腰处的总督府展开
红瓦顶与花岗岩饰面
使整栋建筑散发出别样美感

总督楼旧址掩映在绿树中。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鳞次栉比的里院
是建筑中的“混血儿”
它融合了欧洲联排别墅与
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俯瞰视角下
展现出淋漓尽致的几何美感
而这一孔孔燠暖的天井
又不知藏下了多少的“青岛梦”
 

里院。

里院。
还有海岸线上层次分明的建筑群
高高低低幢幢座座
是新城正蓬勃生长的剪影

青岛景色。
 
这座城市
也并不拘泥于单一色彩
中山公园如雪的樱花
在夜晚和路灯的衬托下
有着极致的亮白

中山公园的樱花。
八大关鹅黄的银杏
总是在入秋后
带给人厚实的温暖

八大关的银杏。
还有冬日崂山墨染飞白的峰峦
仿佛给这座海滨城市
蒙上一层细致的薄纱
 

崂山冬日景色。
这座城市
更不执意划分白天与黑夜
 
因为这里
越夜越精彩

青岛夜景。 

青岛前海夜色。新华社发(王海滨 摄)
海风习习 入夜微凉
 “哈啤酒、吃蛤蜊”
(“喝啤酒、吃蛤蜊”)
简简单单六个字
最能道出当地人爽快的生活

青岛国际啤酒节。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在这儿生活的人们
没有什么烦心事
是一杯青岛啤酒解决不了的
如果实在有
那就多来两杯


这种用塑料袋装的散啤酒
是当地人最常购买的
散啤酒是生啤酒
保质期只有一天
越新鲜的啤酒越好喝
最好喝的便是当天的
以这座城市命名的啤酒
实打实吊高了青岛人的胃口

游客在特色小吃街劈柴院品尝美食。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大嫚儿和小哥
(青岛方言:姑娘和小伙)
坐着马扎、吃着大排档
鲜嫩的海鲜烧烤滋啦冒香气
啤酒的麦芽香填满口腔
这感觉
“恣儿!”
(青岛方言:高兴)


青岛景色。
青山连碧海
岛城聚远朋
 
从黄浦江畔到黄海之滨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
将在这里举行
青岛
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这里
有海也有山
有故事也有酒
有味道也有色彩
有人气更有朝气
生活在青岛
真恣儿!
 
这,就是青岛!
来源:新华网(部分内容参考新华社、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青岛市情网、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星球研究所等)
出品人:田舒斌
总监制:郭奔胜
策划:刘洪、郝桂尧
监制:常烨、陈璟春
作者:梁甜甜、江昆
视频:新华网山东频道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玲琳
校对:谷朋

恣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