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
武汉人的一天
从一碗热干面开始
▼
“过早了冒?”
“冒!”
“克七热干面?”
“走咧!再加个服子酒!”
普通话版
▼
“吃早饭了没?”
“没!”
“去吃热干面?”
“走啊!再加个米酒!”
外地人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武汉人说
那是因为武汉人聪慧过人
外地人说
武汉人说话好凶
武汉人说
那是因为武汉人性格直爽
外地人问
武汉面积很大?能叫“大武汉”?
武汉人答
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
武汉很大
现辖13个行政区
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
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
人口超过千万、地区生产总值
跨越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武汉很小
小到可以装在每个武汉人的心中
不管走到哪里
都是无法忘却的魂牵梦绕
武汉的夏天很热
命都是空调给的
武汉人距烤肉的距离
只差一撮孜然
2017年7月23日,武汉,玛雅水上乐园里戏水的市民。
武汉的冬天很冷
要想熬过武汉的冬天
取暖基本靠抖
和一身正气
地处华夏之“中”
坐拥“天元”之位
承东启西
接南转北
九省通衢
这,就是武汉
3500多年前
商朝先民在武汉黄陂区筑盘龙城
它被认为是武汉城市之根
清末开埠通商
武汉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
武汉成为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
武汉
是风光旖旎的山水名城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黄鹤楼闻笛》
武汉
自古又称“江城”
长江黄金水道与汉江交汇
将其分割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
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
航拍被誉为“中国第一角”的南岸嘴。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因水而兴
因江而魅
水,是武汉的精髓
一城秀水半城山
是武汉最好的写照
武汉
拥有大小湖泊166个
最著名的莫过于东湖
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英雄豪杰
都对东湖偏爱有加
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
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
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
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
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
称它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东湖时时皆美、处处皆景
绵延100多公里的世界级东湖绿道
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
华灯初上
漫步东湖绿道
赏湖光山色
令人心旷神怡
市民在武汉东湖绿道休闲游览。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武汉
群山环抱
龟蛇对峙
磨山、九峰山、木兰山
连绵起伏
武大、华科大
等多所知名高校
依山而建
武汉
是楚风汉韵的文化名城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中国家喻户晓
关于花木兰的故乡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是
在今武汉黄陂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阅遍山水的诗仙李白
尤其钟爱黄鹤楼
他在这里饮酒赏景
为友人送行也为黄鹤楼赢得了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航拍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昌起义纪念馆。新华网发 闵任之 摄
在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中
武汉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911年的武昌起义
不仅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更成为武汉特有的精神气质
航拍楚河汉街。新华网发 闵任之 摄
在中国历史上
武汉曾经“驾乎津门,直追沪上”
被视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
是中国桥梁建设的名片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提到中国桥梁史
就不得不提武汉
武汉长江大桥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成为武汉人“不服周”的真实写照
(注:武汉话“不服周”意为不服输)
世界建桥看中国
中国建桥看武汉
武汉
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跨度
舌尖上的武汉
是一场美食狂欢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荆楚鱼享誉天下
水中珍馐皆宴席
武汉的美食兼容并包
早已成为全国吃货聚集的大本营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
成为武汉饮食文化的生动代表
武汉的小吃种类繁多三鲜豆皮、汤包、热干面、烧麦
牛肉豆丝、煨汤、糊汤粉、面窝
并称武汉八大名小吃
小龙虾。
武汉人喜欢吃宵夜
夏天的傍晚
在大排档排排坐
撮虾子喝啤酒
是最痛快的事儿
武汉
再出发!
武汉每天不一样。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让武汉始终迸发着青春活力
“中国车都”在武汉
全球10大汽车制造厂商有4家在汉投资
“中国光谷”在武汉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制造基地
“中国第一高楼”在武汉
武汉绿地中心大楼建成后将达到636米
信息技术、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生物医药
是武汉四大新兴产业
航拍璀璨的楚河汉街夜景。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武汉CBD(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今天
一场历史性的会晤
选择了武汉
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
江汉关钟楼。
当阳光洒向江汉关钟楼
当龟蛇两山从晨曦中苏醒
在它们身边
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这座城市
如沐春风
这,就是武汉
千年回眸
武汉
正值芳华
来源:新华网
出品人:田舒斌
总监制:郭奔胜
策划:刘洪
作者:赵冰、张潘
编辑:梁甜甜
校对:董静雪
正值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