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鼠为鸭”谜团重重,一波未平又摊上事了!





声明:图片视频及相关信息均来自网上公开资料。
码字搬砖不易,请勿随意投诉!不感兴趣的可以划走,谢谢理解!
今年又诞生了个新名词 —— 指鼠为鸭,把宝宝们惊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占姓男生,在食堂享用美食,吃着吃着,突然冒出一个黑乎乎带毛的、露着尖牙的玩意 —— 
迈嘎!这不是老鼠头吗?
即便他是个男生,也吓了一跳。

于是他端起餐盘,找到食堂阿姨理论:
你看是老鼠啊!这是老鼠的牙齿,看出来了不?
食堂阿姨瞅了瞅,坚决否认:
同学,这是一块鸭脖肉,别大惊小怪的!
食堂阿姨做的是对的 —— 不管是什么,打死都不能承认是鼠头,不然自己还干不干了!

该男生再次端详,毛须是毛须,牙齿是牙齿,我还没到老眼昏花的时候啊,不来点真的,岂不成了我无理取闹!
遂当场拍摄视频,对准眼睛和牙齿部位,嘴里念叨着:
可以看清楚吧,牙齿还在呢。
而后发到网上,请大家一块评评理。
学院坐不住了,展开调查,还请南昌高新市场监管局昌东分局来鉴定。
结论是鸭脖。
之后该男生也改了口,说这是一场误会,那玩意就是个鸭脖。

但大家并不买账,说那毛须,那牙齿,与鸭脖隔着十万八千里,想象力再丰富也联系不起来呀。
市监局的人拿个照片研究,“肇事鸭脖”失踪了吗?有没有见实物啊?见了实物是不是学生原来吃出来的那块啊?
说这样赵高都自愧不如了,他指鹿为马,鹿好歹与马有那么点相似处。
也有的说,这要不就是鸭子出轨老鼠,要不就是老鼠做过鸭。
还有的说,我吃了20多年鸭脖,难道吃的是假鸭脖?就算像他们说的是鸭脖,那毛茸茸、黑黢黢的看着就恶心,能给学生吃吗?

要说纰漏,学院和市监局确实没有展示完整的取样、封存、检测过程,也没出具权威调查报告,传言好似“飞毛腿”,回应全凭“一张嘴”,这就很难让人信服。
有媒体记者联系到某高校一位从事啮齿类动物研究三十多年的专家,该专家说:
如果图片没有造假,那这个异物有80%的可能是小鼠头部。
专家还表示,自己只看到了图片没有看视频:
它有上下的门齿,新闻里有一个正面的图,它有鼠的犬齿,特别是下面犬齿很长,它会生长,如果图片没有造假,我觉得那就是鼠头,如果是鸭脖的话,它不会有那种白色的东西。 

《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专门发布视频,他表示:
单纯看视频和图片,该“异物”就是老鼠头。从生物学的角度判断该“异物”,带有上、下颌骨,符合老鼠头的特征。
该学院媒宣部门大局意识很强,号令部分学生去评论区控评“带节奏”,给母校“争光”。
不知元芳对此怎么看。


有网友扒出,这其实已是该学院食堂的第四次“老鼠事件”,前三次均已证实。
有个笑传:
调查人员:同学,那天吃的鸭脖感觉咋样?
学生:是鼠头,不是鸭脖。
调查人员:你看错了吧?经我们比对研究,看着像鼠头,其实是鸭脖。
学生:我真没看错。
调查人员:小伙子你毕业证还没拿吧?你再想想那是什么。
学生:是鸭脖。
但愿这只是一个笑传。



此事还殃及鱼池,绝味鸭脖招谁惹谁了?莫名其妙躺了枪,股市连连下跌。
网友给它取了个名:“鼠头受害股”。
没过几天,该学院又有学生吃出了大青虫。
看来鼠辈出了风头,昆虫界也不甘落后。
但比起老鼠,虫子太小儿科,包括以前吃到的钢丝球、苍蝇、头发,就更不值一提,所以没引起多少关注。
就算吃了虫子,也是高蛋白,还正好说明没打农药。
要是有人说它是泡椒,是豆角,或是冬虫夏草,可能你也不会感到奇怪。



至于那个“鼠头”或“鸭脖”到底是什么,不妨就让它留下一个朦胧感,毕竟作为当事者的学生已经不在意了。
或许该男生还应当庆幸,当事的南昌菁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没有起诉他造谣诋毁,算是放了他一马。
( 图片视频均来自网上公开资料 )

END

(点击蓝字即可浏览)
●起底武汉黑道大亨黄大发,举报多年屹立不倒,背后巨伞有多硬?
●我在东莞做沐足技师(1—5)
●我做足浴女的这些年(13—15)
●落马官员的肺腑之言,让人瞪目结舌
●胡总“牵手门”,牵出多少怪事?

不“解”之缘
一“点”不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