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4月21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已经超过2亿剂次。
当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围绕两个重点:
一是重点地区,优先确保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和大中城市以及既往发生过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地区推进接种;
二是重点人群,包括冷链从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校师生、大型商超服务人员和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交通物流、福利机构相关人员等人群。
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新冠疫苗有效率非100%,但还是值得打
据外媒报道,美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中,仍然有5800例感染新冠病毒,74例死亡,某国外疫苗厂商就表示,在接种完成该公司新冠疫苗后的12个月内民众可能再注射一剂加强针。
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表示,国内也关注到这一报道,值的注意的是,这5800例感染是从7000多万人的接种人群当中产生的,所以总的发生率是小于0.1%的。疫苗不是100%有效,打了疫苗还会有一些人感染。
提到疫苗的保护效果,除了保护不感染,还有避免住院、重症和死亡发生的效果。邵一鸣表示,目前绝大部分新冠疫苗保护感染都是在50%-80%的水平,最重要的是避免住院、重症和死亡,各种新冠疫苗在这方面的有效率都在80%以上。
“除了临床试验的数据,还有很多真实世界研究的大规模数据不断出现,我们看到了疫苗的保护率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邵一鸣表示,还是需要民众更积极地接种疫苗,最终达到群体免疫。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发布会上说,要让疫苗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要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只有这样,疾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王华庆表示,大规模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最终实现阻断病毒流行。如果大家都认为我现在接种的疫苗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不去接种,那么我们的免疫屏障可能就建立不起来,群体免疫也建立不起来,一旦有了传染源存在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都没有免疫力,这个疾病就会出现流行,也有可能会出现传播。疫情一旦流行,控制它的措施,代价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民众都已经提前打了疫苗,个人有免疫力了,免疫屏障也建立起来了,即使有散在病毒感染发生,也不会形成大的流行。这就是阻断传播的效果。
王华庆表示,像麻疹、百日咳是传染性较强的两个疾病,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非常高的接种率,并且巩固这样高的接种率,我国已经把这两种疾病很好地控制住。去年全国麻疹的发病数不到1000例,达到了历史最低的水平,百日咳的发病率也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这些都得益于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高覆盖率,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12个月后是否需要加强针?待研究
打完新冠疫苗12个月之后,是否还需要再打一剂加强针?
邵一鸣表示,现在疫苗使用的总体时限在半年左右,数据还在收集和分析的过程当中,各个疫苗厂商、各国的免疫规划部门都在研究这些数据。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后,什么时候需要加强,要根据数据做出科学的决定。
“我们也有可能会像呼吸道传播的其他疾病,比如流感一样每年需要加强,这都有待于我们最后数据的分析。”邵一鸣说。
中疾控专家:
疫苗不良反应和疫苗特性及个人体质有关
王华庆4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疫苗特性以及个人的体质有关系。如果接种疫苗出现了严重过敏,就不要急于再接种第二针了。
王华庆表示,不良反应的产生跟疫苗的特性有关,也跟个人的特殊体质有关。过去我们接种麻风腮减毒活疫苗的时候,接种者的发热可能会在接种后一两天出现,也有的在大概一周出现。为什么可能出现一个发热的过程?这跟减毒活疫苗特性有关系。再比如百白破疫苗,以前打的是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现在用的是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有组分的百白破疫苗,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就大大下降了,因为疫苗的抗原成份更小了,或者它的抗原成份更纯了,这些不良反应跟疫苗的特性有关系。
此外,有些时候,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跟人的个体差异(年龄、既往过敏史)有关系,比如年龄的因素。专家发现,新冠疫苗在做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中,年轻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一些,老年人低一些,这也跟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出现了严重过敏,就不要急于再接种第二针了,”王华庆说。
王华庆表示,为了保证接种安全,也建议有免疫缺陷的人原则上不接种减毒活疫苗,因为可能会出现风险,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用灭活疫苗来替代减毒活疫苗。
疫苗大规模接种加速病毒变异?
专家驳斥:缺乏科学依据
国外有报道称,全球大规模推广新冠疫苗接种可能会促使病毒加速变异,而且会发生病毒的免疫逃逸反应,有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更强、毒性更大。对此,
邵一鸣表示,新冠病毒作为一种mRNA病毒,其变异是个永恒主题。而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的基础就是通过持续复制。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患者的病程在几周。病毒想要持续复制,就必须从一个感染者传给下一个感染者,也就是要流行,不流行就没有机会复制。
阻断病毒的流行,主要有2个措施:一是公共卫生措施,“我国运用得非常好,在疫苗出现之前就已经控制住疫情了”;二是使用疫苗,一些国家公共卫生措施运用得不好,于是就寄希望于疫苗的出现。
“疫苗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而病毒不传播就无法复制,不复制也就无法产生更多的变异株。”邵一鸣说,从这种意义上说,疫苗不会促进更多的变异株的出现。
邵一鸣说,通过疫苗大规模接种,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病毒发生变异争取到时间,使得我们的企业、研发机构能够针对变异的出现研究新一代针对变异株的疫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疫苗绝对可以阻止变异株的出现,而不是促进它的出现。”
康希诺疫苗国内接种约百万人
专家称未接到血栓报告
邵一鸣在发布会上表示,单针的康希诺新冠疫苗国内接种约百万人,目前未接到血栓报告。
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针对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后血栓形成这一不良反应做了讨论。另外,也有媒体报道,强生疫苗也与几起血栓病例发生有关联。
邵一鸣回应称,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文章,也引起了各国药监系统的关注。欧盟的药监部门给予了认真研究,他们通过几次会议确认,血栓跟疫苗接种确实是有关的。美国的药监系统和美国疾控中心CDC也作出了暂停强生公司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决定。
邵一鸣表示,血栓事件发生是极为罕见的事件,它的发生率大概是20万到百万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极罕见的事件。此外,血栓事件的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的人群是有差异的。
邵一鸣介绍,考虑到疫苗的效益风险比,越老的人感染风险越高,接种疫苗的效益风险比就越大。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的药监部门作出了50岁、55岁、60岁以下的人群不使用特定疫苗的决定,英国是决定30岁以下人群不使用特定疫苗。
同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一样,中国的康希诺公司新冠疫苗也属于病毒载体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系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合作研发,该疫苗是中国目前5款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程序的。据悉,在单针接种疫苗14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
4月14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Ad5-nCoV的载体为5型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人的腺病毒,与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所使用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和强生新冠疫苗所使用的26型腺病毒载体不同。截至公告日,接种Ad5-nCoV的约百万人中未收到与血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也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国家的康希诺公司疫苗目前接种差不多是百万人,还没有观察到类似的报告。”邵一鸣说,不过中国药监部门要求,在监控当中特别关注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血栓问题。“我国有健全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一旦发现任何问题,我们会采取措施。”
邵一鸣强调,总的来说,疫苗的风险效益比是远远大于它的不良事件的罕见发生率的,在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疫苗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按照科学的数据、有效的监控,各类疫苗都是可以推广使用的。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
南都记者 吴斌 发自北京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错换人生28年”是故意换子?警方/河南大学凌晨通报
亲哥谈“博士致谢”背后更多细节,曾回家乡办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