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助乌克兰打算法战争 俄国在克里米亚部署核武 普京请求停战遭拒 美将宣布最大军援


2023年1月6日,俄乌战争进入第317天。
过去24小时,俄军新增阵亡530名人,并有1架战机、1架直升机,以及惊人的23辆坦克、16辆装甲车、5套火箭发射系统遭到摧毁。
至此,俄军阵亡人数正式突破了11万大关(累计死亡11.03万人),接近美军在20年越南战争中总阵亡人数(58202人死亡)的2倍,这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相当的不可思议。
由于前线伤亡过大,普京近日签署了扩军总统令,俄军编制人数设定为2039758人包括1150628名作战人员。但就像我此前反复强调的那样,俄军在武器装备、战场情报、人员素质和军队士气上全方位落后于对手,征再多的兵,也不过是多了些炮灰而已,不可能改变战局。

明天,也就是1月7日,是东正教的圣诞节,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1月5日指示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要求俄军从莫斯科时间1月6日12时至7日24时沿俄乌两军接触线实施36小时停火,并希望乌克兰也在此期间停战。
外界普遍认为,普京的所谓停战明显是缓兵之计,因为俄军弹药见底了,需要一段时间的停战,给部队补充弹药调集援兵。
乌克兰方面的回复颇为有趣,他们表示,海马斯已经过完休息日了,现在是工作时间。
很明显,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没有上这个当。
实际上,俄军自己是否会遵守停火命令都很成问题。
众所周知,普京当初在亚速钢铁厂的连续几道停火命令都都被俄军自己打破了。
回到战场上来。
华盛顿邮报称,美国正支持乌克兰进行算法战争。
具体来讲,就是五角大楼使用人工智能分析以及传感器识别目标,将俄军成千上万次炮击和地面进攻行动的所有路线、时间、打击方式、打击精度和攻击位置全部输入电脑计算,得出其行动规律、战斗习惯以及指挥官的思维方式,乌军炮兵则通过电脑算法守株待兔,提前瞄准目标。
近期俄乌两军并没有大规模的交战,但俄军伤亡居高不下,说明乌军在算法的帮助下,可以高效的通过精确打击大量歼灭敌之有生力量,而后者仍然抱着二战式钢铁洪流的打法不放,不输个底朝天才怪呢。

在巴赫穆特,俄军正在巴赫穆特以东沿M03高速公路向Pidhorodne方向推进,但被乌军击退。同样的情况似乎也发生在苏勒达尔以东地区,俄军目前正向盐矿区推进。
就像我在昨天的文章中所说,尽管俄军将主力调到北路的苏勒达尔一线,但我不认为他们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瓦格纳花了几个月也才刚接近最难打的地方而已。
从工事的坚固程度来看,苏勒达尔的盐矿区堪比当初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如果说此前瓦格纳是在啃硬骨头的话,那么现在是该到了啃钢板的时候了。

在斯瓦托夫-克里米纳方向,乌军对Kuzemivka发起了一次夜间进攻,这间接证明他们已经控制了Noveselivske。此外,乌总参提到了Dibrova以东的Kuzmyne的炮击消息,这可能暗示乌军正在该方向推进。
总体来看,乌军正一面击退俄军的反攻一面稳步推进,离斯瓦托夫市区越来越近了,这两天那里正在下雪,地面冻结实了,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在克里米纳,乌军前一阶段的轰炸效果不错,俄军火炮损失惨重,如果没有大的增援的话,接下来估计很难抵挡乌军的推进了。
有俄罗斯士兵称克里米纳的处境异常艰难,每天有40人倒下,“乌克兰人比我们强三个头”云云,且看他们还能坚持多久吧。

下面再来看看战场之外的消息。
美国总统拜登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周四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美国和德国将向乌克兰提供装甲车辆,最先进入乌克兰的将是美制的M2布雷德利和德制的黄鼠狼步战车。
在美国不断向乌克兰提供重装备的当下,朔尔茨再也无法承受党内对其施加的压力,被迫开始考虑向乌克兰提供“真正有分量的装备”,本周他还承诺会考虑向乌克兰再提供一个爱国者导弹连(之前德国声称不会第一个送爱国者)。
此外,英国也表示,不排除给乌克兰坦克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西方对乌克兰的“克制性军援政策”迎来了重大转变——此前法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有轻型坦克支称的AMX-10RC。
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政府将于当地时间1月6日宣布为乌克兰提供新一轮一揽子军援计划,总额高达约28亿美元,是美国迄今最大的一笔军援。

另一方面,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新闻处的代表安德烈·尤索夫表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和白俄罗斯部署了核武器。
看起来俄罗斯的核威胁又要升级了,但到目前为止,我依然不认为在乌克兰会有核战,不是因为某人心存善念,而是因为北约的反制足够的强而有力。

华盛顿大西洋理事会智囊团专家梅福德日前撰文,列举出乌军获胜的8个原因:
一、乌克兰如今训练有素;
二、乌克兰人的韧性;
三、英美盟友的支持;
四、波兰人的支持;
五、土耳其的支持;
六、欧盟的团结;
七、俄军被孤立;
八、泽连斯基的英明领导。
梅福德的这个总结还是比较全面的,此前我们列举了俄罗斯的10大败因,加上他的这个乌克兰的8大必胜之理由,这场战争的胜败之处就非常清楚了。
最后照例是花絮时间。
乌克兰的早晨,真美!

伊霍尔·米特洛夫,乌克兰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生于克里米亚的刻赤。
今天,他是一名乌克兰陆军的军人。
乌克兰国防部评论说:
“我们的诗人正在与罪犯和洗衣机窃贼作斗争,我们的诗人会赢,乌克兰会赢!”

梅德韦杰夫威胁用超音速导弹轰炸华盛顿,并表示自己会亲自开船跑到距离华盛顿100公里外的Potomac河里发射导弹。
梅师弟这口炮的水平,快赶上我们的某编了。

俄罗斯开始用原木伪装自己的军事燃料运输车辆。

一名瓦格纳雇佣兵在服役6个月后,被免除了原来的谋杀罪。

在伊久姆的废墟上奏响小提琴的乌克兰士兵。

海马斯的工作照。
从来没有想过,一件武器可以这么美。

BBC影片制作人Olly Lambert的记录片《The People’s Fight》,记录了乌克兰战争进入第六个月时,一群来自赫尔松的乌克兰人,离开了被俄罗斯占领的家,自发组织抵抗俄罗斯的入侵。
他们中有商人、建筑师、警察以及教师,边学边做,成了保家卫国的战士。

乌拉尔油价快跌破50美元一桶了,实际卖的更便宜。
在此之前,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也早早跌破了战前的水平。

镜头转向国内,河北邢台农村,前几年环保要求,半强制农民家的燃煤灶都拆了。
煤改气有补贴,算是强制加引导,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燃气取暖。
今年每户燃气限购10方,大约能够取暖10天。
想买多?可以,价格要翻倍。
简中网内的专家一直都替欧洲人操碎了心,担心他们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会受冻。
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个冬天,欧洲人没有挨冻,河北人挨冻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