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姐访苔,俄乌靠边


毫无疑问,这两天最大的焦点,是佩姐的亚洲行。
这个话题不便多说,但我十分确信,她一定会遛弯,一定会!
为了给佩姐让道,今天就不谈俄乌了,实际上无论是战场上还是战场外,今天和昨天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就重发一下昨天的文章吧。
———————————————————————————————
2022年7月30日,俄乌战争进入第157日。
这几天乌克兰战场之外比较热闹,焦点新闻不少。
首先说一说最近比较活跃的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
7月28日,梅师弟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两张地图,并说道,在乌克兰总统受到药物影响的大脑中,他的国家的美好未来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它会是这样的:

在梅师弟这个所谓的现实版本中,将乌克兰划分成了几个部分,其中大部分都归了俄罗斯,一小部分划给了波兰和罗马尼亚,乌克兰则只剩下了基辅一个州。
对此我只要一个评价——梅师弟估计很久没有看到第一手的战情汇报了。
再来看一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表演。
在近日在与美国务卿布林肯通话时,拉夫罗夫旧调重弹,再次表示如果继续运送美国和北约的武器给乌克兰军队,只会让乌克兰当局仍旧垂死挣扎,让冲突持续,也导致伤亡增加。
拉夫罗夫的逻辑相当感人,意思是你们都不要帮乌克兰,我们揍他一顿,把该抢的东西抢到手就完事了,你要是帮他,乌克兰人不肯老老实实挨揍,所有的流血牺牲就该算到你们的头上了。
不过米帝并没有理睬他,还是在继续“拱火”。

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将加快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步伐,除了继续为乌军提供军用飞机零部件(苏俄制),还将在8月再给乌克兰一批新的“凤凰幽灵”无人机。
德国人也跑来当“帮凶”,准备向乌军提供16辆“海狸”架桥坦克(BIBER bridge-layer tanks),首批6套将于今年秋季开始交付。
看起来,这是在为乌军后面的渡河反攻做准备了?

最后说俄军的一个战俘营遭炮击的事情。
昨天上午,顿涅茨克地区埃列诺夫卡定居点一个俄军的战俘营遭到炮击中,造成至少53名被俘乌克兰军人死亡,130人受伤。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发表声明称,这是乌克兰军队使用“海马斯”进行的袭击。

乌克兰方面断然否认其使用“海马斯”袭击了战俘营,称这是俄军为了掩盖战俘营内的酷刑和谋杀,特意制造的事件。
对于这件事,我只说两点:
第一,这件事情恰好发生在俄军使用美工刀阉割乌军俘虏的视频引爆舆论之后,时机非常令人怀疑。
第二,乌军炮击被俘战友的动机不存在,在今天的大势之下,他们并不需要通过“栽赃”来获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反过来炮击战友还会影响士气(至少执行者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他们没理由这么做。

回头再说两军战事。
根据ISW的分析,俄军可能降低了攻占塞弗尔斯克的优先级。
看起来,在塞弗尔斯克高地争夺战中受挫之后,俄军近期在顿巴斯地区的头号目标,已经变成了巴赫穆特。

实际上,与塞弗尔斯克相比,巴赫穆特在军事战略上无疑更加重要。
一旦俄军攻下巴赫穆特,就成功地绕到斯拉维扬斯克的南面,与伊久姆、红利曼之俄军形成南北对进之势,这使得他们将有机会重复此前成功的战术,在斯拉维扬斯克再度构建出一个突出部来。
一旦斯拉维扬斯克守不住,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俄军势必要向第聂伯河腹地推进,攻打扎波罗热,到时候就算乌军在赫尔松反攻得手,恐怕也很难守得住。
这也是目前乌军的精锐,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乌东的重要原因。
不过,近来俄军向北部索列达尔(Soledar)的迂回始终无法取得突破,离三面围攻巴赫穆特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在乌东战场,乌军仍然需要依靠“精确反击”,对抗俄军的“炮火洗地”攻势,重复他们在南线取得的成功。
而以俄军现有的作战技术,必然难以保障后勤储运、交通枢纽、指挥中心等目标,换句话说,他们很可能将难以长时间维持在顿巴斯地区的高强度进攻,正像军事专家们分析的那样,只要巴赫穆特能够坚持30天以上,挺过8月,乌军就很可能在战略上完成翻盘,在顿巴斯地区转入与俄军相持的态势。

在扎波罗热,根据最新消息,扎波罗热核电站俄军驻扎的旅馆区(Energodar镇),遭到了乌军的精准打击,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伤亡情况。
此前我们介绍过,自从3月份占领了扎波罗热核电站后,俄军就把核电站当成保护伞,他们把导弹系统带到那里,炮击第聂伯河对岸的尼科波尔。
乌军投鼠忌器,一直没有实施炮火反击。
但是近来他们在精准情报的帮助下,开始对核电站的俄军目标进行了定点清除。
7月20日,三架乌军自杀式无人机(“弹簧刀”)准确命中了扎波罗热核电站所在区域的俄军装备,而这一次他们又精确消灭了那里的俄军军人。
乌军目前的战法,真是将“精准”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在赫尔松,此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安东诺夫公路桥和安东诺夫铁路桥的交通均已中断,俄军目前主要依靠浮桥向第聂伯河北岸的赫尔松市运送补给。
也有朋友提到,俄军可以绕道几十公里外的新卡霍夫卡,通过大坝坝顶的公路运送补给。
实际上,这条线路也不靠谱,一方面,此前乌军曾使用海马斯打击过大坝,对其通过性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俄军的运输车队经过大坝跨越第聂伯河之后,还需要越过北茵古列茨河,才能把物资送到赫尔松市。
但目前北茵古列茨河上的7座桥,也都先后被乌军炮击破坏,通过性比较糟糕。
此外,这条多出了几十公里的补给线,还随时有可能遭到乌军的炮火打击,运输的效率自然难以保证了。
所以,浮桥就成了目前俄军运送补给的首选了。
不过,说是浮桥其实有些勉强,叫“浮舟”可能更贴切。
因为这俄军的这个“浮桥”并没有贯通南北,车辆过河时,先开到浮桥上,再由几艘渡轮拖着浮桥来到对岸。
很明显,这是俄军对海马斯心存忌惮,无心架设真正的浮桥,搞个“浮舟”凑合着用,见事不妙还可以换个地方再来。
但这样一来,运输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一旦打起仗来,肯定难以保障物资的供应。

赫尔松对俄国方面来说政治意义重大,因其是开战至今,俄军除了卢甘斯克之外,唯一完整占领一个州,此前一直在酝酿独立“公投”,一旦丢掉第聂伯河北岸地区特别是行政中心赫尔松市,这个戏就唱不下去了。
但目前来看,俄军几乎没有可能守住这里。
乌克兰著名军事专家奥列格·日丹诺夫称,乌军很可能会在夏末收复赫尔松,具体来讲,这个胜利应该在8月底之前出现。

最后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俄乌战争,以及俄罗斯这个民族的问题。
嗯,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
1727年10月21日,《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
1790年,约10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吞;
1840年,约100万平方公里之哈萨克邦被吞;
1840年,约10万平方公里之布鲁特邦被吞;
1858年5月28日,《瑷珲条约》,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
1860年11月14日,《北京条约》,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43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
1864年,《塔城界约》,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43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
1868年,约100平方公里面积之属邦布哈尔汗国被吞;
1876年,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之属邦浩罕国被吞;
1881年,《伊犁条约》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2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
1883年,《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2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
1895年,新疆极西帕米尔地区,约1万余平方国土丧失;
1898年,《旅大租地条约》,旅顺、大连两港口面积约3千800平方公里遭强租。
1944年,约17万平方公里之唐努乌梁海被吞;
1945年10月,苏军参与公民投票,外蒙就此独立,失地144万平方公里。
256年,588万3千8百平方公里。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