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初花费一亿买航母,捐给祖国后宣布破产的商人,如今怎么样了?
大家都知道,航母的重要性。它能协助战机进行远洋作战,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能帮助海军更好的捍卫自身海域的安全。作为较晚研发航母的国家,中国这几十年海军发展迅速,能有如此成绩也是较为欣慰的,而在航母发展的历程中,一个名叫徐增平的商人,在这里面的作用可不小。
徐曾平是山东潍坊人,曾是一名军人,也是香港创律集团创始人,生意做得很成功。1997年,徐增平了解到国家有打算购入“瓦良格号”航母,但因美西方的阻扰,无法以国家身份购入。所以徐增平决定挺身而出,以个人身份买入航母,用作商业用途。1998年,徐增平和乌克兰达成了协议,就在此时,美国插手进来。最终没有成功合作,接着航母改成了拍卖形式。
而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徐增平又以2000万美元拔得头筹,拍下了瓦良格号。此时的瓦良格已经在西方的压下,被拆得干干净净。连动力系统都没有,无奈只是寻找大型运输车将起运回,这又花费不少钱。然而中途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遭遇了土耳其的拦截。这一拦就是2年7个月,对方给出了的理由是航母体积大,通过其海峡会影响其他商船,所以给了十分苛刻的条件。
要求我方提交10亿美元“保证金”,也就是过路费,接着还要找周边一个国家做担保。最后由国家出面,期间不断协商,最终打成旅游贸易协议,让土耳其至少赚了20亿美元,又找到希腊担保,最终瓦良格才回到中国。而期间的港口停泊费,加上租赁托船公司的“误工费”,七七八八加起来又是一笔巨资。前前后后,徐增平约花费了一亿美元。历经坎坷,2001年2月瓦良格号终于回到中国。
后来,徐增平就将该航母捐给了祖国研究。这也才有了辽宁舰,而在辽宁舰的基础上,我们又研发出来国产航母山东舰和福建舰。所以中国的航母发展和徐曾平有很大的关系。他买回来的“瓦良格”号,为中国实现航母梦提供了基础,赢得了时间和技术以及经验,特别是一并带回来的45吨设计图纸。2002年将航母交付国家后,徐增平宣布了破产。购买“瓦良格”花费了不少资产,当然了,主要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毕竟美西方盯着。虽然元气大伤,但徐增平并不气馁,不久后在商场上又打拼出一番事业,资产比以前要多。
如今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在2014年,他又给清华大学捐出2亿元,给清华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设备。其实,徐曾平不仅在国家航母的发展有过参与,也为香港顺利的回归做出过积极贡献。他这种爱国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去学习。
当初花费一亿买航母,捐给祖国后宣布破产的商人,如今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