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巨震”:有人半年的收益,一周就跌完了!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真是活久见,想不到银行理财也大跌!
近日银行理财收益出现大幅度回撤,甚至3个月收益在短短5天内清零,有人半年的收益,一周就见底了!
打工人直呼:说好的稳健理财呢?怎么“稳稳的幸福”也没了?

01
“这几天跌完了过去几个月的收益”;
“还没从股市的坑里爬出来,又在银行理财的坑里栽了个跟头”;
“一夜醒来又少了几千”……
买的银行理财怎么也赔钱了?
面对银行理财收益的连续下降,近日不少打工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吐槽。


本来因为躲过了9月和10月A股的连续大跌而沾沾自喜,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 ,直接心态崩了。
不少投资者一脸懵逼的表示:“固定收益不是固定的吗,怎么还波动起来了”。
连研究银行的研究员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亏得稀里糊涂。

当今这个世道,想保点值可真难啊。
其实,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早在今年3月,全市场一共有3600只产品录得负收益,产品累计净值在1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达到1200只。
今年11月以来,理财净值下跌的理财产品占比为34%,明显高于10月的12.5%。
本想着求稳的银行理财也不顶用了,究竟怎么回事?
02
首先需要先厘清银行理财产品的底层逻辑。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普遍采用成本估值法,即以产品买入价格加上产品的应计利息来进行估值,这种情况并没有考虑产品存在的溢折价情况。
即买入底层资产长期持有,产品到期后装入下一个产品,或者采用子母产品设计,导致净值表现非常之平稳。
这种估值法之下,银行相当于兜底了底层资产波动风险。当银行理财规模不大的情况,银行系统可以应付,没问题。但一旦规模上升至数十万亿之巨时,将底层资产波动风险都聚焦在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里,触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是越来越高的。
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引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产新规横空出世,核心在于打破刚性兑付,彻底改变了过往银行理财的底层玩法。
资管新规出台后,成本估值法不再沿用,而是采用市值计量法,即同时考虑了投资产品的票面利率以及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损益。
底层资产的波动将及时反应在净值中,银行不再兜底,而是回归理财之本源——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传统银行理财,由于银行兜底保本,银行产品净值表现稳定,不会有赎回潮的出现,所配置的债券资产即便价格波动大跌,银行也不会频繁交易卖出资产,而是选择长期持有即可。

某银行理财产品-截图
现在的银行理财则完全不同,配置的底层债券价格大跌,立马会呈现在净值上。而诸多本来求稳的银行理财投资者,心态跟股票散户无异,同样会“追涨杀跌”,面临净值的持续缩水,将加剧赎回银行理财产品。
这时,银行将不得不卖出债券等底层资产应对赎回,那么就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恶性循环:债券下跌—理财净值下跌—大面积赎回—卖债应对赎回—债券继续下跌。这跟股票市场一旦出现集体回撤时发生踩踏的逻辑一模一样。
总之吧,新规之下,银行理财产品遭遇的二波下跌潮,也给普通人上了生动的教育课——银行理财已经过了保本的时代了。
03
为何会在近日出现理财收益率的下跌?
其主要还是与债市调整有关。
步入11月以来,债券市场接连回调,创下多个新低。11月16日数据显示,国债期货宽幅震荡全线收跌,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挫。
底层资产为债券的债基、银行理财出现较大回撤。据粗略测算,上周四到本周一,中长期纯债基出现了平均0.33%的回撤,而中位数在0.35%。
在这种行情背景下,各大银行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表现惨不忍睹,甚至一度出现部分产品跌破净值的情况。
为什么好端端的债市为啥急转直下,这一切可能还是要从股市和地产债说起。
根据多位业内人士的总结,梳理债市大跌的原因如下:
第一,央行、银保监会出台具有标志意义的政策救助房地产市场。
第二,对于资金面的担忧有所加剧。
第三,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复苏交易。
不管是疫情防控优化,还是房地产政策的重磅出台,都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这对债券市场而言均是明显的利空,亦是本轮债市暴跌的重要逻辑。

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不再稳健,普通上班族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降低投资回报率预期,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不管银行定期存款,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回报率大方向均是下行的,无法阻挡。
其次,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之时,不单单看该产品过去有多么辉煌的战绩,而是应该更加下沉到底层资产上面去,去提前研判一下资产的大方向,再来选择是否购买。
最后认清几个趋势:
净值化时代,我们都要慢慢接受理财产品不是完全安全、也会发生亏损的这个现实了。
未来,不管是权益类,还是债券类、固收类,回报率整体下行都会是常态,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才是。
-END-
环球前沿/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关注后添加小助理进群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任泽平:对当前形势的几点判断
●马斯克,是个狠人!
●100万个足球“踢进”卡塔尔世界杯
●未来3年:学会存钱,减少内耗,别失业

↑用华为终端,办公更安全高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