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60秒告别后,高手爆红的秘密藏不住了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12月21日,罗振宇发文称,自己做的“罗胖60秒”栏目“10年期满,今日告别”。
他表示,该日是“罗胖60秒”的第3652天,“10年届满,约定达成,就此打住”。至于之后的计划, 罗振宇将在跨年演讲中进行说明。
据了解,2012年起罗振宇坚持每天发布一段60秒时长的语音,他当时表示这件事要做10年。
当时很多人以为他在吹牛,大概没人想到他真的能坚持下来。
但是他做到了,一做就是十年,现在十年届满,约定达成了。
十年,看起来不过是轻飘飘的两个字,但人生中有几个十年?
罗振宇能“坚持”这么久,有什么秘密么?
有!罗振宇说,长期主义,把目标转换成习惯,把目标融入到自己的身体中。
01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罗振宇曾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这样阐述长期主义:
“奉行长期主义,在时间累计中获得的复利,能让人收获奇迹。
一个人如果有了长期的确定性,就能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性。
有了长期并且坚持的目标,外界的资源就能够被个人整合。”
很明显,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为什么高手都钟爱长期主义?
那为什么高手都钟爱长期主义策略呢?
《延迟满足》一书对这种情况是这样解释的:
“因为坚持长期主义有两个确定的好处。好处之一是,坚持长期主义,获得好运气的概率增大;好处之二就是,复利可积累性。”
也就是罗振宇反复强调的: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换句话说,每个普通人,每努力一分,做成事的可能性就会大一分,而每一分所形成的微弱优势,经过时间的积累,就会铸就成竞争壁垒。
十年前,一个名叫罗振宇的前央视主持人,凭借一段段只有60秒左右的音频节目走红网络。
在这些节目中,罗振宇向我们分享了关于政治、经济、历史、职场、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读书心得,可谓纵横古今,包罗万象,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横空出世。
短短几年,罗振宇便建立了强大的个人IP,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了互联网的“初代网红”。
不过从成名的第一天起,罗振宇就饱受争议。
欣赏他的人将其奉为精神导师,一代人的“灵魂主教”;
讨厌他的人呵斥其不学无术,贩卖焦虑,以传播知识的名义行割韭菜之实。
在一片掌声和谩骂中,罗振宇举办了跨年演讲,创立了得到APP,在和他同时期成名的网红中,属他走得最远。
可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都追求速成。而追求速成的结果往往是,越想得到,越得不到。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想变得有钱,但90%的人最终都做不到。
为什么?
巴菲特对此这样解释:“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这也造成了,很多人都知道长期主义的好处,但是很少有人成为长期主义者的现状。
《延迟满足》中也这样说:“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因为他们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对于“敢进窄门,愿走远路”,《延迟满足》一书是这样详细阐释的:比起舒适区,处在学习区做事效率会提高,也更能激发潜能,从而有更佳的表现。
目标只是个结果,达成结果的过程就需要习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习惯能让你持续成长,实现目标甚至超越目标。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了,这我都懂,可我就是没办法养成习惯……
错了,你有办法,甚至所有人都有这个能力,全看你想不想了。
有一些习惯你开始并不会,但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而且还会一直陪着你走下去,那他们是什么呢?
就是那些最基本的,被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习惯,比如说话、走路等等。
可别小看了这些习惯,在大脑看来,他们和背单词、读书、写作这些看起来有些难培养的习惯没什么本质的不同。
而且你可以想想,说话、走路这些习惯自己已经保持了多少年了?
这么算下来,你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还可能“坚持”几十年。
所以,你能养成1个习惯,就一定能养成更多,能保持1个习惯,就能保持更多。
总之, 想要长期做一件事,靠的不是坚持,而是习惯。而我们都有养成习惯的能力,都有成功的潜力。
02
长期主义者vs非长期主义者
你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吧:
如果工作中一项任务给的时间非常充足,自己就容易变得散漫、懈怠,没办法完成得很好。
而如果时间紧迫,人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就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危急时刻能激发潜能,相比没有任何刺激的安心环境,人在有点压力的状态下做事,效率会更高。
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老鼠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所以不只是人类,很多动物身上都有这样的潜能。
“我已经设立目标了,但就是不能按照计划进行”“我下定决心每天早起,但就是起不来”等状态可能就是不能从舒适区中走出来导致的。
善于实现目标的人对于设置高目标会感到惶恐不安,自己常年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如果发生变化,他们会倍感压力,因此每天都稀里糊涂地生活在舒适区中。
与此不同的是,不断达到更高目标的人设立的目标高到连自己也会想“真的可以完成吗”,但是他们会制订无法让自己懈怠的行动计划,将自己置于学习区来激发更高的能量和潜力。
如上所述,擅长完成目标和不擅长完成目标的人,区别仅限于前者一直处在学习区,而后者永远在舒适区。
除此之外,遇到困难时,长期主义者的心态,和非长期主义者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非长期主义者,在困难面前,更容易抱怨和自我怀疑。而长期主义者,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把事做成,他们往往更有耐心。
一个长期主义者遭遇困难的洗劫之后,不会对一两个得到或者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他们总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重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哪些过程可以忽略。
一个长期主义者,更专注的是做事的节奏,解决手头困难的进度,而不是困难本身的难易与否。
因此遭遇困难时,他们的心态能摆得很正,不去关心不可控的因素,永远只在乎手上能做的事情和一些急需办成的事。
一个长期主义者最显著的特点,一定是能够静下心来,耐心地做事,并且不被即时利益诱惑,也不被鼓吹的“即时满足”“及时行乐”等口号乱了心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他们永远能够掌控自己的内心和行事节奏,做到延迟满足。
正如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所说:“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
可事实却是,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平庸,所以总有人想着速成,总有人静不下心来。
03
世间难事,都抵不过长期主义
今年罗胖仍将继续他的跨年演讲,然而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虽然依旧会有人为他摇旗呐喊,但一定不会像往年那么多了。
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多数人对未来不再乐观,罗振宇式的鸡汤还能合多少人的胃口,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作为初代网红,罗振宇的使命业已完成。
今天的罗振宇,已经根本无需靠罗胖60秒或者跨年演讲来续命,在今天的最后一段语音里,罗胖透露:他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途。
论形象、论口才、论学识,比罗振宇强的不乏其人。
罗振宇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媒介的诞生。
在移动互联网之前,也有不少像罗振宇这样的知识大咖,只不过他们都活跃在电视、杂志与报纸里,以权威的方式发声,占据着舆论的制高点。
而罗振宇则凭借移动互联网这个机遇,抓住了碎片化时间这个使用场景,从夹缝中钻出,给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物种,不仅是下一个时代的建设者与受益者,也是上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与埋葬者。
没有罗胖60秒,就没有今天的罗振宇,不会有跨年演讲,更不会有后来的得到APP。
再宏伟的大厦,也得从一块块砖头垒起来,而罗胖60秒就是这一块块砖,成就了罗振宇和他的时代。
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讨厌他的油腻,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和毅力,把一件小到不起眼的事情重复去做,竟能如核聚变一般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不走捷径;
世界上最高的回报,是脚踏实地;
能长久成功者,必然是长期主义者。”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很多人听到路程距离,就在心里打了退堂鼓。
开始时犹犹豫豫,结果时潦草惨淡。
其实他们不是败给了事情,而是输在了没有坚持。
跛鳖能行千里,滴水也可穿石。
日复一日不能做到的事情,年复一年定能见到希望。
世上很多难事,都抵不过一个有耐心肯坚持的人。
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是静水流深的长期主义。
时间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奇迹,是长期主义。
-END-
商业观察/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添加鸟哥小助理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布洛芬巨头发话:确保月底前产能翻番
●未来三年,请置顶你的免疫力!
●拼经济!这四个大省,速度太快了
●世界杯最大赢家除了梅西,还有他

↑适合过年喝的 高性价比酱酒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