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今年,哪些行业或成为热风口?
2023年,创投人、打工人去哪搞钱、有哪些新机会?环球办公带你看五大超级赛道!
01
新能源车产业链
虽然已经热门了好几年,但在可见的未来,这是市场上少有的仍然有一定确定性的赛道。
不论是传统能源的紧张局势倒逼,还是全球碳中和前景的现实需要,都在讲述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燃油车是大势所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当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3.8%,1至11月,渗透率达到25%,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的目标。
麦肯锡的最新报告提到,中国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渗透率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提升:
从2020年一季度的不足5%,一路上扬至近30%;
且渗透率的爆发并没有局限于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也是如此;
消费者的电动汽车接受度也一路攀升,从2019年的55%,上升至2022年的68%。
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仍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而这种历史性的机遇必然带来整个产业链的起飞,从上游的锂矿资源、锂电池及各类电极材料,到中游的各类元器件,以及智能化汽车所必需的车规级软件,再到下游整车制造、充电桩等。
这几年,资本市场已经有不少巨无霸或黑马公司诞生于此,如市值已超万亿的宁德时代、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等。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仍然还有巨大的机遇,在等待一个个细分领域的掘金者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此外,2023年碳酸锂供需松动后有望迎来上游全面松动,部分环节龙头机会明显,如电池、电解液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离不开充电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按照政府车桩比1:1的规划要求,充电桩尚存在巨大的缺口,2023年充电桩行业也有望成为新风口。
02
元宇宙
要说2022年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年度热词有什么,这其中,必然少不了元宇宙的身影。
百度沸点联合凤凰网科技发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技热词”榜单中,“元宇宙”登上榜首,也进一步展现了元宇宙的火爆程度。
而从国内各互联网大厂的行动中,也足见他们对元宇宙新风口的重视。
2022年,网易在旗下游戏《逆水寒》中复刻了一座元宇宙版的稻城亚丁,同时也在发力数字藏品和虚拟人等元宇宙内容,另外,网易还力推了元宇宙产品“瑶台”。
今年1月1日,由网易联合茅台打造的“巽风数字世界”正式上线。
从中不难看出,网易对元宇宙的野心正在逐渐显露出来。
阿里巴巴方面,主要将元宇宙与电商结合在一起,从APP入口、购物场景和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布局。
以营销为例,阿里巴巴推出了《MOMagazine》数字杂志,这是行业内首本以元宇宙为内容介质定位的数字杂志,上线不到两天就超过40万用户进行体验。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正在打造依托于元宇宙技术的全新消费购物场景。
腾讯方面,2022年春节期间,QQ上线了“超级QQ秀”,引起业内关于腾讯进军元宇宙的各种讨论。
同年6月,腾讯控股向公司员工宣布正式成立“扩展现实”部门的消息传出,这意味着,腾讯正式开始押注虚拟世界的元宇宙概念。
然而,除了国内互联网大厂不断布局元宇宙之外,海外企业也没有停下脚步。
2022年以来,苹果公司在元宇宙领域动作频频。
2022年2月,苹果被传出正在进行AR/VR头显的第二阶段工程验证测试;
3月,苹果申请了触觉手套专利;
在2022年最后一个专利申请日,美国商标和专利局还批准并公示了苹果的一项智能戒指专利。
除此之外,苹果还计划在2023年正式发布其AR头显。
有业内人士表示,苹果进军元宇宙,有望直接带飞整个产业。
从整个行业来看,2023年可能是元宇宙确定发展方向的关键一年。
如果说,2022年国内外互联网大厂只是站在元宇宙的大门前,那么在2023年,谁能取得主动权,进一步抓住用户的心,谁就能成功主导未来的元宇宙时代。
03
大消费产业
要说三年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无疑是大消费板块。
首当其冲的是旅游、航空、酒店、景区、交通运输等行业,由于人员流动受限,这些行业这几年日子非常不好过,有些企业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2023年被商务部定为“消费提振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人员流动将不再受到限制,商务、旅游、物流等需求复苏自然也会推动上述行业回暖。
刚刚结束的春节消费市场已经让人们感受到滚烫的消费热情,更看到了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其中一些细分行业,弹性可能更强。
首先是房地产。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地产将从投资品变成最重要的消费品,仍然是权重最大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关系重大。
基于稳增长的需求,房地产在2022年迎来了政策的重大转向,2023年或许仍是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政策的累计效应和经济复苏助力之下,优质房企的经营业绩在2023年或许会有较大改观。
其次,餐饮、酒水饮料、食品调味品等需要线下消费场景带动销售的行业也深受疫情之苦,在2023年也都有望迎来回暖和复苏。
第三,得益于电商的助力、中产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升级的浪潮,医美和高端白酒等可选消费,在疫情期间也保持了非常强的增速,等到消费复苏之后,增长动力可能会更加强劲。伴随估值的回归,这些优质赛道的优质公司,或许还会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此外,像机场航运、酒店餐饮、景点旅游等线下服务业,在疫情中受损严重,疫后业绩恢复的弹性也会较大。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这些疫情受损的行业,在2022年表现极为强势,几乎包揽了今年A股行业涨幅榜得前5位,成为去年市场的最重要主线。困境反转预期下资金的提前抢跑,造就了这些行业的逆势暴涨。
等到行业真正复苏企稳之后,部分涨幅过高提前透支业绩的公司,或许在资本市场会遭遇业绩兑现的抛售潮。
04
大健康产业
同样是受三年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放开以后,人们更关注的是怎么能让身体素质更强一点,避免感染,怎么能活的更健康!
这一背景下,与大健康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家庭常备的医疗器械,到保健食品、健康用品、康养机构等,围绕着各类以提升人们健康水平为目标的产品和服务,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口老龄化也是大健康产业大发展的催化因素之一。
有关数据显示,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银发经济”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健康产业,包括针对老年人市场的各类养生、保健产品和服务。
从政策层面看,大健康产业也是利好频出。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大健康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由此也被寄予厚望。
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0%,而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还不到5%,还有极大的市场规模增长空间。
此外,中医药也是大健康产业的一大分支。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中医药产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政策层面从医保终端覆盖、医疗服务和产品价格以及支付方式上都给予了中医药较大支持,也意味着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政策已经由过去的顶层设计逐步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
这无疑将对中医药产业形成整体利好,中药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等都将从中受益。
05
国产信创产业
信创,即信创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它的核心本质是基于国产化、自主可控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旨在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其核心在于通过行业应用拉动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架构体系和全周期生态体系,解决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
信创涉及到的行业包括:
IT基础设施:CPU芯片、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各种云和相关服务内容;
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
应用软件:OA、ERP、办公软件、政务应用、流版签软件;
信息安全: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风波的增多以及疫情的反复,国家对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关注度持续提高。
在此背景下,“国产替代”成为上述各行业发展的最重要任务,信创产业由此迎来巨大的国产替代市场空间,确定性得以凸显。
从A股相关板块的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来看,信创产业各细分领域景气度都有明显上升。
长期来看,未来五年是“大信创”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空间广阔。
同时,相关政策催化逐渐落地,2022年9月底,相关部门下发文件,全面指导国资信创产业发展和进度,要求到2027年央企、国企100%完成信创替代,替换范围涵盖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领域。
当然,信创最终目标不是仅仅国产替换,而是要数字化引领。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在中国,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数字生活”已是现在进行时。
数字化转型对于整个产业、行业、企业都将是重大的机遇,对于整个中国管理也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一个持续很火的赛道。
上述五大赛道的背后,亦透露出创业就业的关注方向。
对我们而言,追逐风口,还须立足于已有资源或优势品类,深耕精耕,如此才能获得丰厚回报。
当然,2023年的新风口肯定不止于此。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随之变化,新的风口也随时会诞生。
你还看好哪些行业?欢迎评论区留言!
素材参阅丨投资者网、电商报、金融界等
-END-
商业观察/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添加鸟哥小助理
▽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经济第一大省2.5万人大会刷屏
●未来三年,请置顶你的免疫力
●全国“抢人大战”,悄然打响了……
●看一个人是否靠谱,就看他有没有“闭环思维”
↑好喝不贵的酱香白酒,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