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说起老干妈,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5亿,15年间产值更是增长了74倍。
但是,你有多久没有吃过“老干妈”了?
你有多久没见过“老干妈”的动态了?
图源:“老干妈”公众号
01
老干妈“断网”了?
近日,眼尖的网友发现老干妈似乎“断网”了。
官方公众号、抖音号长时间停更,官方微博停止运营,甚至未通过企业资质年审。
鸟哥搜索发现,老干妈官方微信公众号停更近一年,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22年3月24日;
老干妈官方抖音账号也曾在2022年11月22日后停更两个多月,直至2023年2月10日才重新更新内容;
抖音平台账号“老干妈官方旗舰店”最近一条视频发布时间是2022年9月,目前该账号粉丝量为76万,一共发布过789条视频,获赞119万。
资料显示,1996年,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在贵阳龙洞堡创办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老干妈麻辣酱。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开始公司化经营。老干妈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20多个系列产品。
被发现“断网”以后,老干妈反而在网络上获得大量曝光,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有人认为老干妈太老了,互联网已无容身之处,自然被时代抛弃。
有媒体说,老干妈看透了互联网,放弃讨好年轻人,“退网”是在保护品牌。
毕竟这些年,老干妈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只能用敷衍来形容。
2018年4月,老干妈才正式注册天猫旗舰店,开始线上之路。
第一次打广告,就贡献了“史上最尬”宣传片,相关微博,充斥着“看吐了”、“尬死了”等等评论。
第一次联名,就选择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男人装》。
瓶身上的“老干妈”换上了颜色艳丽的衬衫,“化”了精致的妆容,和昔日的“愤怒女士”大相径庭。
追赶潮流进入抖音,也只是陶华碧卖货视频贴片循环播放,真人并没亲临现场。
上网晚还搭配错位,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老干妈的认知。
或许是抓不住互联网的流量密码,近几年,老干妈在互联网上干脆失声。
唯一几次出圈,还是因为换原材料被骂;被骗子搅和进和腾讯的纠纷。
去年10月份,“科技与狠活”甚嚣尘上,老干妈几次出来“自证清白”后短暂出圈,观看人数和直播销量大涨,但风潮过后,老干妈的直播间再次归于平静。
至于老干妈是否真的要“断网”?有媒体电话致电老干妈,工作人员称,目前公司正常经营。
令人疑惑的是,退出了“两微一抖”重要矩阵的老干妈,究竟是抛弃了年轻人,还是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不管答案是哪个,都改变不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横扫中国辣酱界二十多年的“国民女神”,真的老了。
02
“一代传奇”发生了什么?
老干妈曾今有多火?
国内就不多说了,风靡全国,人尽皆知。
单说国外,陶碧华的回答是:“你说老干妈卖到多少个国家?我也不晓得卖到了多少个国家,我只能告诉你,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不仅华人爱老干妈,外国人也为老干妈着迷,有一个段子还颇为流传:
2003年,一对美国夫妻来中国旅游,他们的目光被商店里一个印着“看上去很严肃的女人”商标的酱料吸引了。
Mike表示,在美国一般“商标上的人都笑得很开心”,所以他觉得太稀奇了,一定要试一下。当他们把老干妈配着锅贴吃完之后,惊为天人。
回国后,外国人记不住老干妈的名字,到了超市会说,我要买那个“愤怒女士”酱。
很长一段时间,老干妈不仅占领了国内的各大线下渠道,还成功“出海”,甚至成了外国人认识中国“麻辣文化”的敲门砖,年销售额一度突破50亿元。
然而2021年老干妈营收大幅下滑。
根据“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老干妈2021年的营收总额约为42.01亿元,名列榜单第11位。而在2017年和2018年榜单中,老干妈还维持在第5位,之后开始滑落,直至2022年跌出前十。
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老干妈营收总额依次约为45.49亿元、44.47
亿元、43.89亿元、 50.22亿元、 54.03亿元、 42.01亿元。算下来,2021年,老干妈营收下滑约22.25%。
一时间,关于“老干妈营收跌出贵州民企前十”“老干妈被年轻人抛弃”的话题引|发外界关注。
“愤怒女士”酱的衰败,还要从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退休说起。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干妈逐渐将企业交给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李贵山主营销售,小儿子李妙行主营生产。
接班人二儿子李妙行,刚接手公司便大刀阔斧改革,把陶华碧24年未曾变化的配方做了调整。他为了实现“降本增效”,把原配方中的贵州辣椒改为了河南辣椒,成本下来了,但是香和辣的招牌口感也被削弱了不少。
味蕾敏锐的消费者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偷梁换柱,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问:老干妈为什么不好吃了?
味道不是原来的味道,但价格却水涨船高。老干妈在2022年3月下发了调价函,每箱商品上涨15-20元,合每瓶涨价1元左右。
按理说,消耗速度并没有那么快的辣酱,还是人们早已日久生情的国民品牌,涨价1元并非难以接受的事。
但配合上曾经的“偷梁换柱”事件,涨价就变得格外敏感。
要知道,曾经的老干妈,奉行“不集资、不上市、不贷款”的原则,靠的是产品的质量打出一片天。
很多人买辣酱,已经认准了“老干妈”的牌子,但如果品质变了,“老干妈”的招牌则大打折扣了。
03
老干妈的困境
现在的老干妈是什么状态?
据红星资本局实地采访披露,和老干妈品牌一样,它的工人们也长时间处于“断网”状态,以前拉货的车四五十辆,现在一天顶多二三十辆。
多名老干妈工厂的工人透露,一般来说,他们实行的上班制度是每月休息四天;不过,去年有一段时间,他们实行“上五休二”,这也让他们到手的工资降低了。
“休息天数太多”是工人们的苦恼之一,“老是休息赚不到钱”成为不少员工辞职的原因。
不仅是工厂内的一线员工,经销商也感受到了消费者对老干妈产品需求的降低。
是消费者不需要吃辣椒酱了吗?放眼看看全球:
目前,全球辣酱年产量在800万吨左右,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区域辣酱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5%以上,是全球最主要的辣酱供给市场。
这也说明,不是不需要辣酱,而是需要口感更好、符合人们需求的辣酱。
从价格上看,老干妈已经没了优势。一直以来,老干妈都坚守着8~12元的黄金价格体系,陶华碧曾宣称“比我价高你没市场,比我便宜你白忙活”。
不过在去年初,没守住辣酱市场价格基准线的老干妈也开始涨价,如今的价格,在10-15元区间,这个范围,也是很多对手的价格定位,可以说,老干妈放开了自己的价格,也增加了更多的对手。
当前,辣酱行业也很内卷。
除了传统调味品巨头海天、李锦记,新晋品牌李子柒、虎邦、饭爷等都杀入了辣酱市场意图分羹,他们更懂年轻人的胃,都对老干妈的原有阵地形成了围剿。
种种迹象表明,老干妈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想要回归王者地位,当务之急,是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一条能抓住年轻人阵地的路子。
04
背后的残酷真相
果真是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老干妈案例的背后,揭示出创业的残酷真相: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也没有一种模式是永恒的,哪怕再大的商业帝国,也要学会居安思危,更要懂得顺时应势。
当你对这个世界放下警惕,就是你走向下坡路的开始。一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才是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秘诀。
谈到危机意识,不得不提的是任正非。
2001年,任正非写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令人可敬的是,在华为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发人深省。
他在这篇文章里写到:“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正是因为任正非的居安思危,才让华为避免了一次次的危机,成为了如今的通信巨头。
微软的比尔·盖茨也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的张瑞敏总是说:“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的柳传志也说:“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马云在2018年度浙商大会上说道:
公司在形势最好的时候、业绩最好的时候、利润最好的时候、士气最好的时候必须改革。
一定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爬到屋顶上修屋顶,千万不要下雨、下暴雪的时候再跑到屋顶上修一修,你可能就摔死在屋顶上了。
所以居安必须思危,当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他就失去了改变的动力,很容易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这样早晚都是要被淘汰的。
这个道理,不管是对声名赫赫的大企业还是对普普通通的我们来说,亦是如此。
素材参阅:成都商报、中国新闻周刊、鸣金网等网络公开渠道
-END-
商业观察/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添加鸟哥助手
▽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ChatGPT会抢谁的饭碗?
●“精神离职”火了,是你吗?
●125亿杉杉创始人的传奇一生
●一文读懂爆火的ChatGPT
好喝不贵的酱香白酒,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