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养大妈”!985硕士求职被嘲:劝你30岁前一定要有这3种能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
以往,凭借985名校的光环,再加上高学历的身份,这样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是各大企业仰望的香饽饽。
如今,竞争激烈内卷严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属不易,再随着年龄的增长,优势反而成了减分项?
这两天,一则“40岁985硕士求职被怼不招大妈”的热搜,引起很多人的感慨。

01
40岁的王女士是985硕士生,投递简历给一家电商公司时,却被HR以年龄不合适的理由拒绝。
王女士很不解,反问道:“您也会到40岁,您到这个年龄会自动离职吗?”“ 您招聘公司的标准是从能做好工作出发?还是从年龄出发?”
HR却怒怼:“你还没来公司就这种质问的态度,请问我要招一个大妈养着么?”
这样充满歧视的话语,王女士也是霸气反击:投了这么多简历,没你这么回复的,员工的素养也能反应出公司也就一般。
聊天内容分享出来后,网友炸锅了:就这样的公司不去也罢,说明这家公司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不只是她。
早些时候,一位58岁的清华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也屡屡受挫。
他原本想重新找一份管理或培训导师的岗位,对于行业和公司规模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月薪能达到5000以上。
按理,这么低的要求,那么高的学历,应会有不少公司抛出橄榄枝。
但他从去年8月份开始投简历,直到现在,都没有企业联系过他。
再再之前,上海48岁中年求职者给市长的一封信也曾刷屏。
他说,自己重点大学本科,知名外企履历,业务能力优秀还响应号召生了二胎,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却处处碰壁,最大的问题就是年龄歧视。
“大家空有一身本事报国无门,还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他在信中称。
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中年人遭遇的职场年龄歧视无处不在,每天都在以不同的版本重复上演。
种种求职碰壁案例,暴露出中年职场人的窘境:
HR担心35岁以上的人投简历找工作是能力不足;老板担心35岁以上员工精力不够,效率低下;新员工嫌弃35岁以上员工倚老卖老,缺乏创新;甚至一同进公司的同事也在谋划,公司一旦裁员,怎么才能让走的人是他而不是我。
毕业时,学历是加分项,人到中年,年龄成了减分项。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02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就"35岁职场危机"发表过看法,她表示不理解年龄限制现象,而应该看一个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她认为,企业需要的是能力和经验,无论是35岁还是55岁的员工,只要有能力,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需要的是创新和能力,年龄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她举例称,公司里有一个62岁的员工,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他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给公司带来了很多贡献。
企业需要的是人才,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有能力和价值,都可以在职场中有所作为。
董明珠说:“35岁的年纪在职场上是有一定经验的,如果企业不需要这样的人,那只能说这个企业的生产力不够,不需要更有经验的人。此外我觉得,可能这些岗位的科技含量并不高,实际上企业如果实力很强,对科技需求很高,那肯定是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要根据需求来选人,而不是单凭年纪。”
董明珠的观点可谓是非常理性和务实了,得到了广大中年职场人的共鸣。
但有多少人只关注到她说的“年龄不是问题”,而忽略了“企业需要的是人才,是创新和能力”?
什么是人才,什么是创新和能力?
这其中还有另一层深意,即:无论年龄多大,有核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
同样是人到中年,有些人成了香馍馍,事业有成;有些人却成了路人甲乙,逐渐式微。
如此差距,不是平白无故造成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十年前的选择和行为。
教授单仁总结过一个“四十岁效应”。
他发现事业成功的人,年轻时就懂得全力以赴地工作,深耕技能,稳住自己的行业价值。
当这种积累引发质变,他们往往会在四十岁左右,走到人生的高处。 
中年如同一个分界点。有的人开始大展拳脚,路越走越广阔;有的人则无所适从,生活越来越艰难。
从个人角度来说,是中年机遇,还是中年危机,不在于中年这个关隘,而在于中年到来之前,你有没有具备三种「向上能力」。
03
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人,都是在『向上生长』!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40岁的中年危机,来源于25岁之后的碌碌无为。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在成长的路上,最应该具备的第一项能力,就是巩固你的职业技能,保持高涨的求知欲,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强化自己。
这是一个人能得以成长的关键。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当你的专业达到了极致,有了一技之长,又能与时俱进,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你的一席之地,越有选择的权利。
观察一下身边那些取得成就的人,他们绝大多数应该都是那些坚持学习和钻研,不断接触新知识的人。
如果长期缺乏充电和学习,体力和智力都不如年轻人,最终危机爆发时就会无路可退。
35岁之前,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黄金期,无论是精力、体力,还是学习的能力、可塑性,都是人生中的上佳时段。
别在最好的年华里错过成长,这可能会让你抱憾终生!
第二项是敢于尝试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能帮我们打开局面,多些机会。
不客气地讲,有些人的职业生涯注定不会有多出彩。
因为很多人是没有规划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改变的。
我的观点是,对于工作,如果你真觉得这份工作不能带来成长,那就果断地离开,别等到被裁的时候才醒悟过来,那时候为时已晚。
易中天先生说,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
及时止损就是进步,在20多岁的年纪,不要害怕去尝试一些事,一定要多接触,因为这是试错成本相对较低的一个时间段。
树挪死,人挪活。
温水煮青蛙只会慢慢消耗自己,随时让自己保持危机感。
及时调整和规划,找准时间逆转,局面往往就是这么打开的,机会就是这么来的。
找准方向,然后,稳固你的职业生涯。
认准了一件事,往前走一步,再往前走一步,坚持下去,你就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第三、巩固专业关系网的能力。
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力资源经理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如果你35岁的时候,仍然靠投递简历找工作,那么有两件事可以告诉你:
一是,你这方面没有立足之地;
二是,你在职场上的人脉关系,没有处理好。
有人失业,有人辞职,有人给他打电话,他就能找到新的工作。而有些人则只能用履历去广撒网。
这年头,人脉越广,得到的帮助也就越多。
越多的关系网,越多的路。
当然,这一项的前提与第一项有关,你足够专业!
能力越强的人,关系网自然会找到你。
作家蔡澜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那些没有中年危机的人,因为在年轻时,每一分钟都在警惕危机。
年轻时,保持刀尖起舞的危机感,方可在中年时如履平地。
忘记年龄,永远在成长,时刻在进步,才能在时代风云中坐看潮起潮落。
希望你,永远没有中年危机!
-END-
往期推荐
瑞幸,彻底“活”过来了
燃油车打骨折,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远去
在微信群里被表扬,如何高情商回复?
“活得像只老鼠”,深圳985女生裸辞真相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高性价比酱酒,点击图片↑长按直购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