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长衫”的背后,藏着多少年轻人说不出口的心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生动形象。
而如今,在年轻人中也流行着一个新词——“孔乙己的长衫”。

《孔乙己》小说插图
01
“孔乙己的长衫”火了
近来“孔乙己的长衫”在互联网平台中引发热议。
“孔乙己”为鲁迅笔下人物,是封建时代科举功名制荼毒下的角色。
最近,社会上很多“高成低就”的新闻流传。
有企业把招聘服务员、洗菜工的广告宣传进校;
有年薪30万女生裸辞卖盒饭;
有985设计师改行当宠物美容师……
于是,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
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于是,有人就吐槽说: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没有读过书,可以理所当然又心安理得的做一些不需要“读书”的工作。
比如做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洗碗工人,然后恋爱生子。
到时候,不用吃读书的苦也会有世俗意义上的幸福。
可是,偏偏读过书。
肩上扛着父母的期望,头上顶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仰。
如何教人去做一个连农民工都不屑于去做的洗碗工。
又可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年头不去做洗碗工又能做什么?
鲁迅的短篇小说里的孔乙己,穿着破长衫、站着喝酒的迂腐老书生,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活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
他没有好家世,也没有足够的本事,偏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面子,顶着自以为是的清高,喝着最便宜的酒。
短衣工人嘲笑他,长衫先生嘲笑他,连孩子、伙计都嘲笑他。他知道自己落魄,可他不想承认。
时下,这一人物的遭遇被一些青年人重提。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年轻人感觉自己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纷纷自嘲:
“要是我没上过大学就好了,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去当服务员,可是我上了大学拉不下脸。”
“如果我没上大学,就可以找一个没有学历门槛的工作,不用像现在这样进退两难。我真的很想当美甲师,可是我都读到硕士了,家里人肯定接受不了。”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但是没有如果”。
曾经在大学里意气风发的少年,步入社会却找不到自己预期之内的工作;
学历和期望越来越不成正比,但又不甘心去做低门槛工作,“孔乙己文学”由此发酵。
02
也有脱下长衫的年轻人
在小说中,孔乙己是时代性的悲剧,年轻人用“孔乙己”映衬自己当下的处境,多少是有些调侃和夸张。
这其中的长衫,被认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证明,长衫也成了自尊心的遮羞布。
很多人说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放不下面子,劝年轻人脱下长衫。
即便真是如此,那脱下了长衫,会快乐么?会后悔么?
也不是没有人这样干过。
鸟哥此前报道过一对“摆烂姐妹”,毕业后面对人生的高开低走,主人公选择坦然接受,一个毕业5年,存款5000,每天过得心花路放,一个在火锅店做保洁,觉得人生幸福无比。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开阔”、“当个废物也没有关系”。

说实话,看惯了成功打鸡血,这样的“失败”样板确实挺治愈的。
还有那位深圳985女生,因为本行工作“活得像只老鼠”,转行去了一家宠物店,“靠手艺过日子不用想KPI,再也不用担心明天那张图该咋做。”
但扪心自问,女硕士去做火锅店保洁,985去当宠物美容师,难道就是她的本意?而不是被现实毒打后的认命?
评论区有一句话一针见血:
劝说别人家孩子“脱掉长衫”的人,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打螺丝送外卖?
如果当时的孔乙己脱下长衫之后会怎样?或许他只能当村里来的闰土。
在劝年轻人脱下长衫的新闻评论区,几乎都是这样的回怼......

可见,对于把“找工作难的原因归结于长衫”的说法,网友并不买账。
这一切不禁让人深思:
“孔乙己文学”盛行难道仅仅是因为年轻人们不愿放下长衫吗?
放下长衫,就能解决收入和工作困境吗?
03
长衫背后的焦虑
相比长衫,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长衫背后的困境。
长衫的背后,藏着多少年轻人说不出口的心酸?
历经三年疫情叠加外贸环境,经济需要逐步启动恢复,才能回到疫前的情况,尤其是今年伊始,许多公司还在重整旗鼓,劳动需求市场缩小。
而新一批的年轻人又从大学校园中涌入社会,所谓的长衫不是脱不脱得下的问题,而是出路在何方的问题。
归根结底,金三银四本是招聘旺季,广大年轻人却遭遇应聘难,岗位不匹配,其背后是整个社会群体对于就业的迷茫和焦虑。
焦虑的原因显而易见。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考研人数为474万,最终整体录取率不会超过30%,330多万人陪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较前值回升0.1个点至5.6%,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上升1.4个点至18.1%,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大。
大量本科生和硕士生涌入就业市场,但提供岗位远远不足。经过了层层选拔,掌握了专业技能,却无法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岗位。
这个焦虑还来自于岗位与薪资的严重不匹配,3000元的农民工不一定找得到,但是3000元的大学生遍地走。
面对此情此景,青年人怎能不焦虑?
追求更好的幸福是人的本能。
对照过去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现在这种落差感真的太大了。
大家以孔乙己自喻,也不是真的在倡导读书无用论,更不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挑剔。
只是上不去,又不敢也无法下来的尴尬现实。
读懂这份焦虑后,社会各界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竭尽努力去创造更到的就业机会;应当是以一种包容的心态,理性看待和支持年轻人的新择业观,从根本上去缓解“孔乙己文学”难题。

最终,长衫要不要脱掉,相信,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长时间找不到预期的工作,生活自然会扒掉年轻人们心理上的“长衫”,教他们去放下身段去寻找工作,去养活自己。
最后分享一句评论:
“人生不是轨道,是荒野。
不知道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候,就向前走吧,天会亮的”。
-END-
往期推荐
“公司不养大妈”!985硕士求职被嘲
刘强东:高手,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
中国为什么缺少百年企业?(深度)
不同工资男生睡前在想什么?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高性价比酱酒,点击图片↑长按直购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