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破骂领导截图火遍全网!有反转,但不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连日来,“清明节强制加班,员工怒怼领导”一事持续引发网络热议,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榜。
工作群截图在网络上疯传,瞬间火遍全网,引发社会热议。劳动监察部门、媒体、工会以及中国电科等,纷纷站出来发声,可谓是异常热闹。
其言辞之激烈、怒发之冲冠,唤起了很多打工人被拿捏的痛苦记忆!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事件截图刷爆全网(此处仅选取了部分)
01
4月4日,疑似“中国电科员工因清明节被强制加班怒怼领导”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热传。
从聊天截图了解到,事情起因是开发事业部的一名员工陈某,因领导强制安排清明加班而暴怒,将自己和同事在过去一段时间加班的怨气一并发出,言辞相当的犀利!
随后,陈某此举也引发多个部门同事共鸣,以集体辞职来表达支持,最终导致软件开发部门23人集体请求辞职,硬件和其他部门员工也有几十人纷纷请辞。
陈某这一举动也获得一众网友的支持,有网友表示,"太勇敢了"、"作为打工人怼得好!"

不过4月6日晚,有知情人士透露,传言中的当事人陈某某为四川德阳经开区某科技公司员工,与中国电科并无关系,网传聊天记录疑为伪造。
因为CETC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缩写,外界第一时间认为系中国电科员工。
5日,中国电科回应称,中国电科高度重视,认真排查,上述微信群聊天记录所涉单位和人员,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
尽管中国电科否认上述内容,但舆论仍在网络发酵。
4月6日下午,成都市劳动监察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这一事件还在调查中,没有更多信息披露。
直到6日晚间,据新华网报道,从中国电科成都多家单位获悉,网上有关“中国电科陈某某”的信息,均为虚假信息。集团公司所有单位已经开展了多轮次排查,包括劳务派遣和协作人员,均无此人。网上出现的任免文件明显伪造。中国电科相关单位已报案。

图源:新华网
据中国电科官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
02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厘清,但网民的关注让相关话题频繁冲上热搜。
从留言区来看,怒怼员工尽管言辞激烈、话语粗糙,但几乎赢得网友一边倒的支持——
人们在意的不是哪个单位加班太多,怒怼的是少数企业奉为圭臬的“强迫加班、超时加班文化”。
近年来,全社会在努力呼吁把员工休息休假权落到实处,但在少数行业、部分企业,不合理的超时加班、“被自愿”加班等现象依然存在,下班后各种工作群还不下班,更是让很多员工身心疲惫。
有的加班不仅超长,更是无效的。
在这一事件中,“一个CP2的流程一天就可以搞定,非要拖4天,然后玩命安排加班”,就让很多职场人心有戚戚、代入感强烈。
面对不合理的加班,为了保住岗位饭碗,员工通常没有底气说“不”。
这一事件中,一则网友留言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大部分员工都没有他这个胆量或资本拒绝加班”。
实际上,我国相关法律对加班、休息休假都有明确规定。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并强调“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在加班方面,法律规定,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在很多用人单位里,由于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紧急的、突发性的任务,因而,让员工适当加班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眼下“强制加班”现象在一些职场里已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这不仅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加之,一些企业故意渲染“加班文化”,这无疑加剧了员工的加班焦虑。
无数的底层打工人,心中有太多的委屈无处释放,整日为了三斗米谨小慎微。
哪怕是《劳动法》极大普及的今天,更多的依然是敢怒不敢言。
这件事之所以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火,完全是因为陈某凭一己之力,替广大底层打工人出了一口憋在心里多年的恶气。
他们,只不过是在其中找到了共鸣,找到了一丝快意,找到了宣泄口。
03
高强度加班已经成为国内职场无法回避的话题,但相比很多公司的暴力加班,有人玩出了新花样。
这不,浙江杭州的一家公司设立了“早鸟奖”和“晚鸟奖”奖励制度,激励员工早到晚退。
据该网友称,早鸟奖就是给一个月来得最早的人,奖励4000元,晚鸟奖则是一个月走得最晚的人,奖励3000元,都按当月早到、晚退的平均时间计算。
据称,这一奖励制度吸引了不少员工参与竞争,有人居然早晨5点就到了公司,还有人连续两个月都拿了7000元奖励,也就是每个月都平均到得最早、走得最晚,就差住公司了。
4月6日,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确有这种奖励,同时公司也有双休,但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如此诱人的“自愿加班”,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心动?
不过有一句评论一语中的:光想着挣这个奖励去了,谁还有精神工作?
关于加班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班不能解释我们GDP增长率高。
樊纲表示:“去年也是996,今年也是996不对增长做出贡献。人类的进步,很大程度体现在闲暇时间。”
“正常的加班、有效率的加班是好的。但如果加班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所谓的企业文化,有事没事也加班,那就成问题了。”
而马克思早一百五十年前就看透了一切。
关于“996”“007”,他说:
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在挣钱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工人寿命的缩短对整个工人阶级是一个有利状况,因为这样就必然会不断产生对劳动的新需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35岁危机”,他说:
资本对于劳动力的消费,是异常激烈的,大抵劳动者一到了中年,就多少成为腐朽。他们不转落到失业者队伍中,其地位也会由高级劳动者,降落为下级劳动者。
——《资本论》
当然我们的时代不同了,在此并不是用马克思背书,让大家每天上班心安理得地摸鱼。
优秀地完成工作,那是打工人天经地义要做的事,毕竟老板招员工是来干活的,不是养大爷的。
如今疫情刚过,很多行业还在复苏阶段,老板有老板的压力,上级有上级的焦虑。
但是用加班文化对抗焦虑,就是大型的作秀现场,恐怕治标不治本,还会越演越烈。

共鸣,是一个汉语词语,一指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二指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网友对“加班”事件超高关注的背后,释放出的是公众的共鸣:纠偏畸形“加班文化”,营造人性化职场环境,落实8小时工作制和带薪年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素材参阅:澎湃新闻、新华网、工人日报、九派新闻、视觉志
-END-
往期推荐
996已死?大厂严抓考勤,逼疯互联网人
“孔乙己长衫”的背后,藏着多少年轻人的心酸
TikTok 周受资:高级人才的 5 个基本素质
央视男面试官提问杨澜,她的回答,惊艳全场…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高性价比酱酒,点击图片↑长按直购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