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曾听一位老板说:员工要走就让他走,大不了支付解雇费,再找1-2个年轻人顶上就好。
这位老板的言论让人忧心,因为他犯了两个谬误偏差:
1、错估一位员工的离职成本
2、忽略了背后所代表的内部危机
人员来来去去虽然是职场常态,但背后的问题不容小觑。
01
离职成本,远比你想象的高
你真的分析过离职的实际成本吗?
员工离职,企业为此付出的物质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解雇成本(如果是裁员的话)
招聘新员工的支出
职位空缺时产生的时间成本
新员工入职和培训的成本
学习和发展的成本
招聘失败造成的损耗
解雇成本,只发生在被动离职员工上,补偿金或赔偿金。
招聘成本,是指招聘网站的会员费用、人员搜索和面谈的精力和时间、内部聘雇签核流程,录取通知和报到等行政作业;
此过程失败率极高,据统计此成本占招聘职位年薪的10-40%。
培训成本,包含讲师费用、教材编撰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课程器材费用。据统计此成本占招聘职位年薪的20-30%。
业务移转成本,是指一个人离职,原本的工作必须暂时转移至其他成员。
据统计此成本占招聘职位年薪的10%。
以月薪7000员工自愿离职为例:
解雇成本:自愿离职为0
招聘成本(保守10%计算):7000*12*10%=8400
培训成本(保守20%计算):7000*12*20%=16800
业务移转成本:7000*12*10%=8400
总成本:8400+16800+8400=33600
以上为一个社会新鲜人离职,企业最少需负担的有形成本,等同该人员4成的年薪,还不包含无形成本。
如果该员工是重要业务人员或是握有关键技能的要员,成本将会无可估计。
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
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
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学术统计成本:组织内部一个员工离职,会引发三个员工产生离职的念头。
因此,如果不正视离职的问题,认为“人走了再找就好”,就会在无形中制造许多成本,让招聘工作疲于奔命,陷入无止尽的恶性循环中。
那么,当员工离职时,是否就要不停挽留呢?
02
离职是常态
背后的原因才是重点
企业会不停成长,跟一台公交车一样,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
最好的离职率要维持在10-12%,可以保持组织的活力,也可以在可控的限度内完成招聘任务。
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
不同层级、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提离职,其实有更复杂、包罗万象的原因。
而了解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才是公司的首要任务。
粗略以时间轴划分,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这些:
入职2个月内离职
入职2个月离职,说明新员工看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产生了较大差距,这些情况包括公司环境、入职培训、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
入职3个月到1年间离职
此阶段人员和组织成员大致无碍,也会开始接掌任务。离职主因为人员的工作能力无法负荷职掌项目。
如果主管无法有效提出解决,很容易出现"这份工作不适合我"的念头,长期压抑会造成心理负担。
入职1年到2年间离职
此阶段的人员可以独立执行工作业务,离职的主因是找不到工作和自己的关联,也找不到自我的价与对公司的归属感。
3-4年左右离职
3-4年左右离职,一般与文化和制度有关。这时的员工一般对企业已经完全了解,各种处事方式、人际关系、人文环境、授权、职业发展等等了解的都很全面,甚至包括公司战略、老板的爱好。
此时会离职的主因,心受委屈或是钱不到位,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获得相对应的回报与尊重。
5年以上离职
5年以上的员工,忍耐力增强。此时离职一方面是职业厌倦导致,另一方面可能是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速度不统一导致。
员工疏于学习、停滞不前,必然被企业疏远和冷落;事业心重的员工看不到新的希望,必然会另谋高就了。
可见,离职念头不是一时兴起,而留人也不是在离职面谈中才执行,日常每个细节都要特别留心关注。
03
留人在日常,问题在组织
一件事情的发生背后一定有其原因,关键是要学会拆解问题,提出假设,研拟行动方案,测试评量效果,形成一个循环阶梯式成长途径。
危机的产生,常常不会由单一问题引发,甚至主因是由其他不相干的问题造成。
需要采用系统思考回路,来发现本质问题,将问题联想,提出假设,进行根本处理。
1)事件-冰山理论,一件事不能只看表层,需往下深入理解,没搞懂本质,被假象欺骗,行动只会徒劳无功。
2)联想-将各事件进行联想串接,解析、拓展视野、拉长时间。
3)系统思考提出方案-大局观看,针对个别问题,提出一系列处理方案,并且定期追踪。
作为老板,无论机构的大小,每天都要三省吾身,察觉到机构内的不良因素。
机构不在大小,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愿意留在这里;
都需要有清晰的流程让员工容易执行;
都需要有清晰的愿景和规划让员工有奔头。但是,总有人无论你的氛围有多好他都不开心,无论你的流程再清晰他都不会不愿去执行,无论你的培训有多到位就是看不到进步;
无论你在怎么刻画你的愿景他都认为是洗脑;
无论你再怎么激励,他都拿不出结果;
无论你再如何坦诚相待他依旧觉得自己可以功高盖主。那这个人无论他是你的亲戚朋友还是同事同学,无论是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是你小舅子,你都必须尽早的干掉。
因为相对于人员流失的成本,这种负面的榜样作用才是致命的,是无法单纯用经济利益来去考量的。
写在最后
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离职率可保持企业的活力,但是过高的离职率就会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招聘、培训等人力资源成本上升。
一家持续成长的企业,要专注在有限度的资源和时间内创造最佳的结果。
如若想真正的留住人才,那么企业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思考,寻求解决之道。
面对高昂的离职成本,更重要的是,请善待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
-END-
往期推荐
想吃利息不工作的打工人,醒醒!
年轻人的特种兵式旅游,火了
TikTok 周受资:高级人才的 5 个基本素质
央视男面试官提问杨澜,她的回答,惊艳全场…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年轻人也爱的酱香酒,点击图片↑长按直购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