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降薪”风波背后,又一高薪行业将成往事?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一场“降薪风波”引发的抗议,将浦发银行推到风口浪尖。
过去20年,三大高薪行业分别是金融、互联网和房地产。这两年后两者已经被锤得不成样子了,结果今年也轮到了金融。

01
5月11日,“陆家嘴浦发银行员工罢工”的聊天记录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
据传,有员工从2万月薪降至6000元。当天上午,数十名自称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员工的维权者,当天集体罢工,打卡后拒绝上班聚集在上海浦银大厦前的台阶上。
针对该事件,浦发银行作出回应:
“网传图片系两起独立事件。其一,网传子公司一员工薪酬下调是因其本人业绩考核不佳所致,经沟通,目前该员工已对上述调整表示理解;其二,网传集体事件的图片,系一业务外包公司与所属员工之间之间存在劳动纠纷所致,目前该外公公司正在与员工沟通解决。”
虽然事件本身得到了回应,但也揭开了浦发银行如今面临的处境:
第一,员工降薪是真的,“业绩考核不佳”的背后,反映的是银行不断给员工施加业绩压力;
第二,在用词表述上,浦发银行用的是“理解”而非“接受”,揭开了职场“打工人”的尴尬处境,属于弱势群体一方;
第三,至于说外包业务公司跟所属员工之间的纠纷,反映的是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日子都不好过。
事实上,浦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2022年,浦发银行营业收入1886.22亿元,同比下降1.24%;净利润511.71亿元,同比下降3.46%。2020年-2022年,浦发银行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有一个数据更能够说明问题。

可以看到,2008年的时候,浦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一度在30%以上;2014年前,这一数值依旧保持在20%以上;但是,2014年之后,便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1.02%下降至7.98%。
这就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今年一季度,浦发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85%,净利润同比下滑18.35%,扣非净利润下滑更是超过了30%。很明显,公司的经营形势继续恶化。
公司经营业绩不佳,员工降薪似乎合情合理。那么问题来了,浦发银行的薪资情况到底如何?整个银行业到底有没有降薪?
2022年,浦发银行应付职工薪酬为126.72亿元,较2021年下降14.75%。不过,如果看“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这一数据,也就是所谓的“含税工资”,较2021年下滑超30%。但是,虽然有所下降,但人均薪酬仍在45万元以上。
这个数值,依旧遥遥领先其他行业!
那其他银行呢?
02
最近披露的上市券商年报显示,证券公司的薪酬水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部分公司的下降幅度超过了3成,比如招商证券的人均薪酬,从2021年的69万元下降到了47万元,信达证券人均薪酬从59万元下降到40万元……
作为高薪行业的代表,金融行业降薪的呼声一向很高,但过去很多年来,并没有太多没有实质性举措,金融行业始终还是站在高薪酬的前沿。
而这一轮金融业降薪大潮,从表面上看,导火索源于去年中金公司员工家属的一个炫富贴,一位女性在网上高调晒出自己93年老公的收入证明,月均收入超过了8万元。
虽然网络上的无脑炫富贴屡见不鲜,但这份炫富贴出现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也就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和轰动。
因为在去年疫情冲击之下,很多普通人的收入都受到较大影响,这份炫富贴引发的不只是对这位中金员工家属的愤怒,更是引发了公众对于整个金融行业的不满——在中国经济相对低迷的困难时期,金融行业居然还能享受明显超出平均水平的高薪酬。
这份炫富贴让金融行业的高薪成为众矢之的。
不仅让这位中金员工丢掉了工作,更大的连锁反应还在于拉开了金融行业降薪的序幕,多年未有实质性举动的金融行业降薪,现在终于开始动真格了。
去年8月份,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从多个方面对国有金融企业的薪酬待遇进行约束,被业界称之为金融限薪令,金融业限薪开始拉开帷幕。
今年2月份,中纪委网站发文,提出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等,更是将金融行业的薪酬整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03
传闻已久的金融业降薪大潮,正在慢慢落地。
浦发并不是唯一一家向员工薪酬挥刀的银行。
近几年的经济形势低迷,各行各业的经营每况愈下,裁员、降薪信息更是此起彼伏。
据媒体统计,目前披露薪酬数据的24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2022年人均薪酬下调,比2021年多了5家。
这波降薪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3月,有传闻称招商银行全员降薪三成,该行一位员工表示,今年其薪酬的确有所下降,但比例难以估计。“银行的计薪十分复杂。”
当然,除浦发这样的案例外,大部分银行正式员工即便降薪,日常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再看看四大国有银行。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金融降薪的大背景下,六大国有银行员工薪资均录得正增长,平均涨幅在5%左右。其中,农业银行涨幅最大,较2021年同比增长7.6%。注意,虽然跟股份制银行比差距比较大,但国有六大行的人均薪酬也都在30万以上!
还是应了那句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和其他行业对比,降薪后的银行仍旧是高薪行业。这也意味着,眼下的降薪,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总体而言,一个大趋势是,降薪的银行越来越多,但大幅降薪在银行业仍是个例。
一方面,与券商等机构相比,银行员工更多,与普通民众关系更紧密,银行剧变可能会引发社会对经济的担忧;
另一方面,经济复苏之际,银行的获客更多要依赖基层员工,薪资“腰斩”更多是高管才能享受到的待遇。2022年,民生、光大、浙商、中信4家股份行,管理层薪酬总额降幅超3成,其中中信银行管理层薪酬同比下降50.15%。
当然,薪资的涨跌如何计算,是属于正式员工的烦恼,银行有许多业务是通过外包完成,此次浦发银行维权事件,相关员工自称在信用卡中心工作,而在大多数银行,信用卡中心都属于外包。
不只银行,外包这种形式在互联网等诸多行业都十分常见,而在行业不景气时,外包员工的各项福利也更容易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
实际上,2018年前后,行业就进入下行期,“内卷”加剧。
在此之前,名校金融硕士往往努努力,就能在券商等机构谋得月薪8万以上的工作,而如今,博士学历也未必找得到类似待遇的工作。
这也似乎告诉我们:
金融行业的降薪潮信号出现,年薪千万的时代,或许将结束了。
浦发“降薪”风波事件背后,大家关心的,永远是深层次的真相。
我会不会也被单位这样?
经济这么差,会不会也影响我们身上?
我们会不会也被降薪?
实际上,任何一个降薪事件,不止是某个行业的事,也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的事。
当一个个曾经的高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所有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个结论,适用于所有行业,所有人。
素材参阅:盒饭财经、中新经纬、看财经、三联生活周刊等
-END-
往期推荐
7天涨粉400万!“挖呀挖”爆火后续
“批量辞职”传言背后,比亚迪从一车难求到库存难清
张一鸣:我发现混的好的,都有同样的特质
我们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深刻)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年轻人爱的酱香酒,点击图片↑长按直购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