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马斯克,再次刷屏。
5月30日,随着私人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开启了时隔三年的访华之旅。
当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了马斯克。5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分别会见马斯克。外交部发言人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欢迎。
他本人抵达后也是第一时间点赞中国航天,且明确表示反对“脱钩断链”。
恰逢其时的来访、热情的互动、高规格的接待,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01
此次马斯克访华,引发了海内外广泛关注。
单就国内,刚一落地,“马斯克私人飞机降落北京”的热搜安排上了;
接着便马不停蹄地与一众政府负责人会面。
5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秦刚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为包括特斯拉公司在内的各国企业打造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马斯克表示,中国人民勤奋、智慧,中国发展成就理所当然。美中利益交融,如同连体婴儿彼此密不可分。特斯拉公司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就在马斯克访华当天,特斯拉的市值一夜之间涨了4%,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
在来到中国的第一天,马斯克还与另一家全球龙头企业的一把手吃了饭——根据网传截图,宁德时代老板曾毓群与马斯克一同出现在北京某酒店,双方并排前行,相谈甚欢。
紧随二者身后的还有特斯拉全球副总裁朱晓彤。
访华第二天,则有消息传出,马斯克同样在朱晓彤与陶琳的陪同下,拜访了中国商务部。随后,继续有消息传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京会见了马斯克,双方就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交换意见,可以说行程安排的特别之满。
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左)
而当打开微博,便能看到“马斯克此次访华将忙些什么”的热搜,牢牢挂在非常醒目的位置。
毫无疑问,距离私人飞机落地仅仅48小时,其再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车圈顶流”。甚至晚宴菜单都被外界所扒出,并引发热烈的讨论。
大家都注意到,媒体报道的一个关键词是“访华”,很多人惊呼特斯拉的影响力是真的大。
为什么马斯克的到来会如此受到关注和重视?
首先是马斯克现在的业务其实是代表了未来的科技方向。在美国,他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国,同样,被重视程度非常高。
有业内人士说了一个观点,即美国正在出现三星化的趋势。即美国产业领域正在把重要的资源,集中到少数集团,再由少数集团展开几乎所有先进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放。
特斯拉目前正在成为美国的“三星”:马斯克手里投资了数十家高科技共公司,包括电动汽车,以及发射火箭和卫星组网公司(星链),马斯克集团还有太阳能公司,脑机接口公司,隧道超高速铁路公司以及也参与了Chatgpt等等。
马斯克集团代表了美国科技界的发展方向,而美国又是科技立国,科技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而美国未来需要的战略性科技产品,可能也要依赖马斯克集团的资源与技术。因此,无论是政治界还是工商界,对马斯克的容忍度会非常高。
在中美关系似乎春寒料峭之际,马斯克的来华及表态极具象征意义。
外界普遍认为,马斯克访华恰逢其时,如今的特斯拉,比之前更需要中国。
而且近期访华的不只有一个“马斯克”。
众多外企高管纷纷访华,加码中国,期待继续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证明“脱钩断链”不得人心。
02
要理解马斯克这场加注的深意,还要从他与中国的渊源讲起。
算上这一次,马斯克已经来过中国10趟,超过绝大多数外籍车企的高管,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次,正是3年前。
彼时是2020年1月,在特斯拉国产Model 3的交付仪式上,马斯克即兴热舞,“嗨”动全场,也“嗨”上了中国互联网。
有人说他纯为作秀,可了解的人知道,马斯克绝处逢生,确实该高兴高兴。
原来,此前的特斯拉因为产能危机,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巨大窘境,“钢铁侠”还是骗子?一线之隔。
那时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提上日程,接下来表现如何,事关特斯拉的生死。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2019年1月厂区破土动工,10月就成功投产。期间,3天完成立项、规划和选址,5个月完成工厂审批。
这种效率,放眼整个汽车工业史都是绝无仅有的。
惊喜不止于此。
投产第一年,上海工厂产能就达到了25万辆,占到了当时特斯拉全球产量的近一半,此后稳定的持续交付,更是在3年内助力特斯拉预计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年产量超100万辆。
可想而知,上海工厂极高的生产效率给马斯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专程赶到上海,在当年底的股东大会上盛赞:
上海超级工厂是我见过的建成速度最快的建筑!
“上海速度”既解了马斯克的燃眉之急,也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整个特斯拉。
相比之下,放眼全球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包括其美国本土,即便能够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撑,但也难以在效率,与这片肥沃土地所带来的补给与输血速度一较高下。
换言之,没有中国的鼎力相助,哪会有特斯拉如今的成绩单。迎来第十次访华,相信马斯克的切身体会,还在变得愈发深刻。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马斯克都深知这片蕴藏着巨大能量与机遇的市场,能够为其个人与公司带来什么帮助。
此趟旅程,也奠定了一个颇为积极向上的主基调:特斯拉“离不开”中国,外企与中国,一定是“双向奔赴”的。
值得一提的是,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时,也是朱晓彤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这意味着,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即将落地上海临港。
作为首个海外工厂,其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GWh,超过特斯拉加州工厂的产能。
特斯拉的储能技术世界领先,可以预见,只要落地上海,必然会带动中国储能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03
很多外企离开中国,而马斯克却访华,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供应链优势真的红利已去吗?
非也。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早年的样子,该踩的坑踩过了,筑好的壁垒也不会被轻易打破。
制造业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是保证品质和交付速度前提下的成本领先。中国在这三要素上的优势短期内仍旧难以被撼动。
我们为什么说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签约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因为它提醒我们,在商言商,践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姿态,一定会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用脚投票”。
不只是在口头上反对“脱钩断链”,众多企业也用加码投资的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阿斯利康在山东青岛投资约4.5亿美元新建工厂、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大众宣布在华投资10亿欧元开发纯电汽车……路透社的一篇文章说,对华投资正在淹没“脱钩”言论。
近日访华的还有星巴克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纳思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星巴克制定了2025年开设9000家门店的目标,并将继续投资中国,未来中国将成为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贸促会5月30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今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九成受访企业预计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七成受访企业表示在华产业链布局将维持现状或将对在华产业链进一步本土化。
……
这些事实和数据表明:商业的关键在于互相成就,高傲和偏见对营商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
更释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跨国企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的热土。
你造福我,我也造福你;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素材参阅:中国新闻网、正和岛、新浪财经、汽车公社等
-END-
往期推荐
长城举报比亚迪的结局
阿里上演风暴式裁员
不想被公司裁员,就别远离一线
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深度思考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