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最新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故事,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感觉今年有很多博主在宣传‘618’优惠活动,但已经买买买不动了。”
01
优惠力度更大,还是偷偷提价?
618还没开始时,外界对今年618的定性是“史上最难”。
消费的疲软、物流的堵塞、网点的停摆……给希望回血的各方带来了压力。
为激励消费,京东和天猫均加大了折扣力度:天猫“满300元减50元”,京东“满299元减50元”;为扶持商家,京东发布了30项“三减三优”政策,阿里也披露了25项针对商家的帮扶措施。
不过比起商家平台的热切心情,不少消费者则显得颇为冷静。
“300-50相当于200-33.3,还得多凑100元的商品。”有网友说,“满300减50”看似更为划算,实则要花销更多。
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一些商家看似优惠很大,实则暗中提价了。“提前凑了1200元多的单子加好购物车,没想到活动开始后金额反而上涨了。”
“最精打细算的人,也扛不住618的套路!”鸟哥身边还有朋友表示,其中一瓶精华液在大促开始前,平常秒杀活动只要259元,大促开始后售价由原来的299元变为319元,用上满减券后,实际支付价格也要269元,比平时活动还要贵,618年中大促显得没什么意义了。
打开一些电商平台购物车会发现,购物车内会显示商品降价幅度,却不会提示商品涨价幅度。“商品如果提价后再降价,就变成了降价商品,记忆不好或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信了。”
02
下单的商品,能按时寄到吗?
在尚未完全走出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物流成为大促面前,消费者和商家共同忧虑的问题:“下单的商品,能按时寄到吗?”
对于物流问题,各大平台给出了相应的策略——这或许是今年618另外一个亮点吧。
京东快递结合社区分级分类精准管控措施要求,通过多种服务模式、在全国各地迅速送达京东“618”商品,有消费者在下单当天即收到了商品。
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商选择借助天猫超市的城市前置仓,让物流持续保持运转,从而保障了疫情期间货品销售的确定性。
国家邮政局6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放假期间(6月3日-5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约9.4亿件,与去年端午节同期相比增长17%;投递快递包裹约9.7亿件,与去年端午节同期相比增长13.1%。
从送达纪录来看,部分品牌商家在主要城市有仓库,根据下单地址,可以从最近的仓库发货,更加节省了物流的时间,也可以做到一日达,隔日达。
“本来是比较担心快递变慢,现在看来商家和快递公司也是做足了准备。”可见,在快递方面,网友还是较为满意的。
03
关键一役,如何双向奔赴?
今年618,更像是一场奋战,消费提振战+商家帮扶战。
消费端表示,“又要花钱了心情有点复杂,但如果真的有优惠还是会支持的。”
“因为本身受这次疫情影响,就计划囤一些纸巾、洗衣液等保质期比较长的生活用品,优惠力度够大的话,还是会忍不住考虑买点别的。”
商家端的心声,则略显心酸:
“今年618的折扣力度比往年大,我参加大促业绩一定会好过前两个月,而如果不参加,生意会更差。”
“参加618,多少会有一些流量,平台也会给予一定流量补贴,而不参加,几乎就没有流量了。618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
目前来看,电商平台为“618”年中促销已经做出功课,但消费者买账的想法却有所下降。
如何实现双向奔赴?这也给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更多要求。
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6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关于规范“6•18”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包含十二方面内容,大致为:
1、落实平台主体责任
2、加强商品和服务审核
3、规范集中促销行为
4、防范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5、规范广告发布行为
6、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7、及时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
8、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
9、严格落实防疫管理措施
10、助力中小微商户纾困
11、切实维护灵活用工人员合法权益
12、强化政企沟通协作
从长远来看,或许唯有各方主体规范透明的操作,才是“618”持续增长的动力所在。
-END-
扫码关注 进群聊聊▼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工资真相
●“躺平城市”成都,也快要卷疯了
●财政吃不消?取消免费核酸的城市,陆续出现了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华为内部论坛的这篇雄文火了
↑华为终端,让办公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