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毒枭刘招华:一年制毒31吨,称毒品从不卖中国人,结局令人唏嘘


“别人用鸦片打开我国国门,我们也可以用冰毒打开外国的国门!”
“我的毒品从不卖中国人!”
这些都是2005年,刘招华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说下的话。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招华再次说出同样的话
如果抛开他的罪行不谈,此人活脱脱就是爱国的典范。
而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长傅是杰,也评价刘招华,说他如果不走制毒贩毒的路线,只潜心研究化学,应该会是一个天才。

傅是杰评价刘招华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不能抛开他的罪行,因为他的罪孽实在是太过深重。
说起来你可能不敢相信。
在法律上,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冰毒50克以上的,最高就会被判处死刑。
但刘招华在制毒的巅峰时期,仅在一年间就制造冰毒31吨之多。
这些冰毒流入市场到底会害多少人,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简单估计的数字……

刘招华
那么,刘招华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制毒贩毒的不归路的?
最后他又是如何落网的?
等待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命运坎坷的天才少年
时间回到1965年3月5日,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本该跟大部分普通孩子一样,在父母的照顾下,一路茁长成长起来。

刘招华
但在12岁那年,他的父亲却意外离世,只剩下母亲独自一人承担着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
除了刘招华外,家里还有4个孩子,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人照顾这么一大家子人,可想而知,刘招华的母亲当时到底有多难。
虽然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但从小刘招华就特别聪明,尤其是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上,更是表现出了特殊的天赋。
在他14岁那年,也就是1979年,他便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中学化学竞赛,并在比赛中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荣获了二等奖的殊荣。

刘招华荣获省级中学化学竞赛二等奖
以他的聪明才智,以及在化学上的天赋来看,将来顺利考入一个好的大学,并不是什么难事儿,说不定未来还能成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然而可惜的是,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实在太大,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也就更别说还要继续供这个小儿子读书上大学了。
看不得母亲整日憔悴的样子,刘招华最终在17岁那年选择辍学,跟着大哥学习汽修,以赚钱补贴家用。

汽修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刘招华已经辍学,但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痴迷,却激励着他继续读书学习化学知识。
刘招华的大哥看在眼里,却认为弟弟这是在不务正业,放着好好的手艺不学,而去啃书,又不是在学校,这样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
恨铁不成钢的大哥便屡次教训这个不争气的弟弟。
刘招华一开始能忍,但后来实在忍不了了,化学是他的兴趣爱好,就算不能用它赚钱,也喜欢学。

刘招华成为武警福州边防支队的一员
次年,刘招华便辞去了大哥汽修厂的工作。
恰逢国家当时正在征兵,他便顺势报名参军,成为了武警福州边防支队的一员。
也正是参军入伍的经历,才彻底改变了刘招华的一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招华的犯罪之路
在当武警的期间,刘招华潜心学习了各种侦查、反侦察手法,以及各项武警必备的技能。
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也为他后来在逃跑过程中,能顺利躲过公安机关的侦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当然,这也只是后话了。

刘招华的反侦察能力,都是当武警期间学出来的
22岁那年,刘招华已经不再满足于当武警,从小的生活环境告诉他,他要赚更多钱。
于是为了提前转业,他利用部队里的漏洞,通过贪污145.15元小额钱财的手段,让部队“罚”他转业,去了福安法院,成了一名司法警察。

刘招华精心策划贪污事件,以提前转业
在福安法院工作的期间,他的工资虽然比当武警时赚得更多,但却依然不肯满足。
尤其是在进入这个体系后,见识的人越来越多,有钱的大老板也越来越多,这越发让他感到不满足。
于是,他开始凭借职务之便,干起了走私的“副业”……
并于1991年,靠着“副业”赚来的钱,开了一家塑料加工厂。

塑料加工厂
1994年12月,刘招华辞去了法警的职务,开始专心经营自己的塑料加工厂。
此时的刘招华已经是一位小老板,生活也变得真正富足起来,他也渐渐感到满足。
不过,在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刘招华不再甘心做小老板。
一位名叫陈文印的商人找上门来,希望刘招华能帮他生产一批化学品,并为他开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高价作为报酬。
即便明知这是违法犯罪的事情,他也甘心去做。

陈文印
这种化学品,也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冰毒。
虽然刘招华的化学功底不错,自己的塑料加工厂也能为冰毒的制造提供庇护,但要想提炼这种东西的难度却还是不容小觑的。
为此,刘招华想了一招,假借生产减肥药为名,去请教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退休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从退休教授那里,他学到了许多在制造冰毒上能够起到巨大作用的方法。
其中也包括制造冰毒不可或缺的结晶工艺,退休教授更是手把手教会了刘招华。

刘招华的简易制毒工具
学成归来的刘招华,于是正式开启了制毒贩毒的犯罪之路……
“毒王”刘招华落网记
刘招华在掌握了高超的化学工艺后,不仅制造冰毒手到擒来,而且还改良了制毒工艺。
抛弃原始的麻黄素制毒方法,转而用甲基丙酮替代麻黄素制作冰毒。这样一来,不仅冰毒的产量大大提高,而且冰毒的纯度也得到了提升。

刘招华的制毒设备
借着陈文印的关系网,他的冰毒一出手便被抢断货,这彻底让他尝到了制毒贩毒的甜头……
在1998年去到广东普仁,认识了毒枭陈炳锡后,刘招华的制毒规模更是显著提高,开始以吨计生产制造冰毒。

陈炳锡
刘招华负责生产制造冰毒,陈炳锡则负责走私贩卖冰毒。
短短一年间,刘招华就制造了31吨冰毒。
此时的刘招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毒王”。

后来刘招华毒品被缴获,缉毒警察吴传球谈毒品数量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其实早在1996年陈文印贩毒被警方逮捕后,警方就已经注意到了刘招华,并于1997年发布了关于他的通缉令。

刘招华的通缉令
刘招华先是逃去了三亚,后凭借着在当武警期间学到的高超的反侦察能力,又从三亚迂回到广东,这才认识了毒枭陈炳锡。
而在这之后,他又凭借出色的伪装能力,从广东在办案警方的眼皮子底下逃脱。
辗转去往了青岛,并在青岛开了一家彩票站。

刘招华谈从广东逃走的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的彩票站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自己也经常下注买彩票,后来踩狗屎运竟然中了100万的大奖。

刘招华彩票中奖
山东卫视记者为此还专门去采访了刘招华。
不过由于他当时发福严重,外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尽管节目播出后被数以百万计的人围观,却没能暴露出通缉犯的身份。
后来,刘招华又辗转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桂林等等。

刘招华的逃亡路
讽刺的是,在桂林刘招华又因见义勇为登上报纸。
但却仍未被人发现他是通缉犯的身份……

刘招华在桂林见义勇为登上报纸
直到2005年3月5日。
也就是他40岁阳历生日那天,警方才在他的老家将他抓获归案。

刘招华被捕
爱国的大毒枭?
被捕后,刘招华被带上法庭。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制毒贩毒的犯罪事实已经是铁板钉钉,但他本人却对此感觉不到一丝悔意。

刘招华丝毫没有悔意
甚至还很骄傲得说出了大川开头写下的那两句话:
“别人用鸦片打开我国国门,我们也可以用冰毒打开外国的国门!”
“我的毒品从不卖中国人!”
说起来,虽然这两句话很是令人感慨。
但细想之下,他所谓的不卖毒品给中国人的做法,却是难以实施的。

刘招华
就算他自己不卖给中国人,也难保他的下线不卖给中国人。
因此不排除他故意说出这种话,以图“青史留名”的可能……
写在最后
不管怎么说,刘招华制毒贩毒的事实是不可更改的。
最终,在2009年9月15日,经最高法院核准,刘招华被押赴广州刑场执行死刑。
至此,这位名噪一时的“毒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刘招华谈自己的下场
说起来,刘招华的人生其实也算可悲。
幼年丧父,因为家庭原因,自己化学方面的专长,也得不到深造、发挥。

刘招华曾经只用两三个小时便和合成出冰毒
倘若他能坚持读完中学,考上大学。
说不定真如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长傅是杰所言,他会是一个天才……
如果您能看到最后,恳请您帮大川点个“关注”、点个“在看”,创作不易,大川在这里感激不尽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