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女王吴健雄,给美国造原子弹,墓碑却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1945年8月6日,这是一个真正见证历史的重大时刻。
美国战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伴随着一朵巨大蘑菇云的升起,广岛数以万计的日本居民,在瞬间宣告死亡。
随后的8月9日,美国战机再次在日本长崎投下另一枚原子弹,两枚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的爆炸,直接逆转了二战的形势。
见状,日本只得选择无条件投降,若不投降,等待日本的则将是第三枚原子弹更沉痛的打击……
原子弹在日本的爆炸,让全世界见识到了核武器的威力。
直到今天为止,核武器也依然是诸多国家捍卫自己主权的强力“后盾”。

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此强力的武器,竟然会跟一个身材娇小孱弱的中国女人联系在一起。
甚至说,如果没有这个中国女人在,原子弹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研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中国女人究竟又是何许人物呢?
女科学家吴健雄
这个为美国造出原子弹的中国女人,正是吴健雄。

吴健雄
时间回到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浏河镇(也有说法是出生在上海,年代太久远已经不可考)。
她的爷爷是晚清秀才,父亲吴仲裔也同样满腹经纶,说起来,她家完全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吴健雄从小也开始识文断字,学习算术。
虽然当时还处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极为严重,但吴健雄的父亲却不被世俗的观念束缚,思想前卫,极力提倡男女平等。
吴健雄能接受到正统的教育,绝对离不开父亲吴仲裔的前卫思想。

吴健雄年轻旧照
为了打破世俗对女子的偏见,吴仲裔还创办了著名的明德女校,长大后,吴健雄也正是就读于父亲创办的这所学校,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在此期间,吴健雄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对于西方的数学、物理等也同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并且她还不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思想先进的文章,引得无数文坛大家都忍不住拍手称好,这其中也包括胡适。

《新青年》杂志
毕业一段时间后,吴健雄又在父亲的鼓励下考入了民国顶级学府,也就是当时的中国公学。
值得一提的是,考试的时候,监考官恰好就是胡适。
胡适此前只看到吴健雄的文章却不见其本人,这次看到她本人后,更是对她异常欣赏。

胡适
3个小时的考试,吴健雄只用了2个小时就完成,并交上答卷。
而看完吴健雄的答卷,胡适直接点头暗自叫好:
果然,巾帼不让须眉!
吴健雄最终以满分的成绩,被中国公学录取。

中国公学
在中国公学,吴健雄开始学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专业,后来又转去了物理系,并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并进入了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成了顾静微教授的助手。
吴健雄就像一块海绵,进入科学的海洋后,就开始疯狂地从中汲取水分。
不过,当时国内的教育资源有限,要想在科学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就只能奔赴大洋彼岸的美国。
最终,在顾静微教授的推荐下,吴健雄成功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始了对更高深科学知识的学习。

在美国留学的吴健雄
也正是这次赴美留学的经历,才彻底改变了吴健雄的一生……
为美国造出原子弹的女人
吴健雄在美国学习的是核物理学,她的导师就是著名的“核弹之父”——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奥本海默
核物理学在当时是一项全新的学科,很多核物理现象和实验,只存在于理论当中,要想在这个领域深耕,其难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对吴健雄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难题,那就是美国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不同于如今,当时美国的歧视现象非常严重,亚裔和女性在美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而吴健雄恰好就是亚裔女性。
因此,在美国留学的这段时间,她深受这方面的困扰。

吴健雄年轻旧照
直到1940年,吴健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狠狠打了歧视她的美国人的脸。
她的研究方向是关于核裂变和核放射性研究的,在当时的美国科学界,能做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少之又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核辐射的恐惧,这使得敢亲自上阵做相关实验的科学家少之又少。
没有实验数据,也就谈不上研究成果了。
吴健雄的研究论文一出,理科登上了美国当时最权威的物理学杂志,震动整个科学界之余,还顺便成功拿下了博士学位……

实验室里的吴健雄
在此之后,虽然吴健雄在科学界名声大振,但因为种族和性别歧视的问题,吴健雄在美国的工作和研究还是不太顺利。
直到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弹的过程中,因核裂变问题被“卡脖子”,吴健雄才真正被这美国人“看在眼里”。
“卡脖子”的问题,正是吴健雄的研究方向。
在当时的美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科学家,能跟她一样专业了。

实验室里的吴健雄
1944年,吴健雄在导师奥本海默的推荐下,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并开始参与到绝密的“曼哈顿计划”,也就是原子弹制造计划。

曼哈顿计划
有了吴健雄的帮助,“曼哈顿计划”的发展如虎添翼,关于核裂变的问题很快就被顺利解决,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原子弹就研发并试爆成功。
至此,也正式敲响了法西斯的丧钟……
吴健雄的遗憾
原子弹的研发成功,并非科学研究的尽头,在此之后,吴健雄继续致力于新的研究项目。
为了科研,吴健雄后来甚至像杨振宁一样,被迫选择加入了美国国籍,这点也成了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吴健雄总是身着一身中式旗袍出席各种场合,坚决不吃西餐,家中总是挂着中国字画的原因。

吴健雄身着旗袍参加学术研讨
因为她的内心是炙热的中国心,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心却始终向着中华……
后来杨振宁、李政道在研究上遇到问题,吴健雄二话没说就帮他们进行实验,在她的帮助下,杨振宁、李政道才一举拿下了诺贝尔奖。

杨振宁与李政道
而在中美关系破冰后,吴健雄也同样率先归国访问。
虽然年事已高,却不辞辛苦不断奔走在中美之间,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健雄夫妇与周总理会面
直到1994年,82岁高龄的吴健雄,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至此,她的遗憾也算得以弥补了大半……
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1997年,临终前,吴健雄放不下的依然是祖国的乡情。一天没恢复中国国籍,她心里的结就一天解不开。
但遗憾的是,直到去世,这个结最终也没能解开……

吴健雄
按照吴健雄的遗嘱,她的骨灰后来被送回了家乡安葬。
而她的墓碑上则赫然刻下了两行大字:
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吴健雄墓碑的碑文
如果你能看到最后,大川恳求你帮忙点亮右下角“六角形”在看按钮!
这样可以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将这篇文章推送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看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