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功勋”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71岁成美国外籍院士


文案:大川
责任编辑:科普观ScienceView
国家已经给了比我院士身份更为贵重的内容。
当被记者问到再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是否感到难过时,李爱珍是这样说的。
她已经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但4次却都遗憾落选。

李爱珍
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她71岁的时候,却成功当选美国外籍院士。
要知道,截止到今天为止,中国也只有11位科学家获得了此项殊荣,这大概算是了却了她老人家一桩心事……

李爱珍当选美国外籍院士
那么,作为中国半导体功勋级的科学家,李爱珍为何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都被拒?在这背后隐藏了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报效祖国的种子
时间回到1936年5月,李爱珍出生在福建一个十分富庶的家庭。
家庭虽然富庶,但奈何当时时局动荡,福建战火连天。
为了家人的安全考虑,李爱珍的父亲于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举家搬迁到菲律宾避难。
就这样,刚出生不久的李爱珍,就跟随父母搬去了菲律宾。
而她的童年时光也同样是在菲律宾度过的,直到听到消息说国内的战事缓了下来,他们一家才踏上了回乡的路,再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李爱珍的童年在菲律宾度过
在菲律宾的时候,李爱珍自懂事起就常听父母教导,教导她是中国人,中国才是她的根,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虽然她还小听不懂其中更深的含义,但却也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报效祖国的种子。
李爱珍18岁的时候,成功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也正是在这里,她心里的那颗种子,才真正开始生根发芽……

李爱珍在复旦大学留念旧照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无论什么领域都是这个道理,其中也包括李爱珍接触的材料领域。
还没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李爱珍对于其中的门道根本没有任何了解,只知道这个专业方向在将来一定会“吃香”。
但直到开始接触这个领域,她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差距,当时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几乎是甩出了我们几十条街。

当时美国材料领域的发展遥遥领先中国
李爱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发誓一定要做出成绩,赶超美国,灭一灭美国的威风。
毕业后,李爱珍便进入了上海一家金属冶金所,全身心投入到了半导体工业材料的研究当中。
而这一研究,就是一辈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就当年来说,半导体绝对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技术之一。

当年,半导体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技术之一
基于此,半导体的研究绝对也是极为困难的。
刚毕业的李爱珍,虽然在金属冶金所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国内不仅技术落后,相关资金支持也少得可怜,整个冶金所内别说连半导体的影子都看不到,就连一台像样的设备都没有。
而且,为了防止中国在该领域有所突破,美国还故意针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
这像极了你要造火车,手里只有一堆烂木头不说,有人为了刁难你,还故意把你的眼给蒙住一样……

美国故意针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不过,即便如此,李爱珍依旧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
没有像样的设备就纯靠简易设备充数,没有计算机就纯靠草纸和算盘,美国封锁技术就自己从零开始进行技术突破,大不了先照猫画虎做出样子,然后再完善改进。
就这样,李爱珍在实验室里一扎就是22年,日复一日地实验,日复一日地对比实验数据,几乎是全年无休。
通过李爱珍的努力,中国的半导体事业,也终于从无到有地,渐渐有了起色,甚至还大有要赶超美国的态势。

李爱珍
然而,就在这时,美国一项新研究的公布,却再次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发明出了分子束外延技术。
这项新技术的发明,无疑让美国在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上,再度领跑全世界。
我国的老专家邹元爔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禁感慨:
闭门造车始终不是办法,还得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啊。

邹元爔(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冶金和半导体事业)
李爱珍是老专家邹元爔最得意的学生,既然要师夷长技以制夷,那就要派人去美国“偷师”,而李爱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44岁的李爱珍,背负着老师和祖国的希望,被公派到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系(EE系)做起了访问学者,跟随米尔纳斯教授学习最先进的技术。

卡内基·梅隆大学
当时的美国虽然比20多年前开放多了,但美国人骨子里对华裔的歧视还是存在的。
李爱珍赴美的2年间,深刻体会到了这种遭受歧视的感觉。
不过好在米尔纳斯教授是一位专心研究科学的大师,对他而言,科学面前不分国界,不分种族肤色。
只要李爱珍肯学,他就肯教,而且还是倾囊相授。
就连当时美国最先进的贝尔实验室,米尔纳斯教授都带李爱珍亲眼参观了一番,而且还带她亲眼见识了“传说”中的分子束外延技术。

贝尔实验室
在美国的这2年时间里,李爱珍宛如入海的蛟龙,一股脑地扎在了知识的海洋,拼尽全力汲取其中的养分,学成了一身的本领……
中国半导体功勋
去美国留学,李爱珍是以访问学者身份进行的,2年期限一到,她便要如期回国。
美国看李爱珍俨然成了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的专家,自然是不想放过她的,于是直接给她开出百万年薪的天价报酬,希望她能留在美国继续发展。
但李爱珍却牢牢记得自己的使命,自己此行是来“偷师”学习的,身上肩负的是老师的期望和国家的使命,莫说是百万年薪,就算是千万年薪,她也是不肯留的。
就这样,李爱珍回到了祖国……

李爱珍毅然选择回国
回国后,李爱珍一分一秒都不敢耽搁,抓紧埋头钻进实验室,开始了中国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工作,并致力于研发出中国自己的“分子束外延技术”。
1989年,53岁的李爱珍终于完成了这个“梦想”,让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有了这样顶级的设备,我国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工作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梦想虽然完成了,但李爱珍要走的路还很长,绝不能在这里止步,因为,后面还有更大的使命等待着她。

分子束外延设备
1995年,贝尔实验室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级联激光器,再次刷新半导体激光领域的新纪录。
李爱珍同样不甘示弱,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她再次埋头扎进实验室,这次一扎又是6年。
这6年,李爱珍同样一刻也不敢耽误,最终她不负众望地成功研制出了,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埋头搞研发的李爱珍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发成功,直接让中国成为了全亚洲第一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
与此同时,也同样奠定了李爱珍“半导体功勋”的地位……

“半导体功勋”李爱珍
然而,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
就是这样一个功勋级别的科学家,竟然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却成了美国院士
李爱珍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在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她总计发表了超250篇论文,发明专利多达21个,并且还曾获得过国家发明展银奖。

李爱珍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分子束外延学术会议
这样的成就,放在哪不得砸出一个深坑?
可李爱珍偏偏撞邪了一样,连续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却连续被拒之门外……
说起来,这其实跟中科院院士的评选程序有关。
根据规则,参评者必须要“集齐”一定数量的推荐人,才能进入下一个程序,参加评选。
60岁以下的参评者,需要2个推荐人,60岁以上的参评者,则需要6个推荐人。而推荐人,每人只能推荐2个参评者。
由于推荐人数量有限,参评者众多,李爱珍偏偏又是那种沉迷研究,缺乏交际的实干型人才。
评选前,推荐人的名额基本上都提前给了别人,这直接导致她卡在了“集齐”推荐人的程序上。
连续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每次都因为这个程序而被拒绝。
等到后来,李爱珍干脆直接放弃了评选,而是专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

李爱珍卡在了“集齐”推荐人的程序
不知是美国听到了“风声”还是怎么回事。
2007年,71岁的李爱珍放弃评选中科院院士的当年,美国那边竟然传来消息,李爱珍被评选上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个美国院士的分量可是不轻。
至今,中国只有11位科学家获得了此项殊荣,李爱珍就占了其中一位。
李爱珍能评上,绝对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她极为认可的表现。
但怪就怪在,直到去美国拿证书的那一刻,李爱珍本人都不知道是谁向美国国家科学院推荐的自己……
不负祖国,不负初心
说起来,美国给李爱珍评上美国外籍院士,用心或许并不单纯。
或许是想利用李爱珍对中科院“不满”的心理,来把这个人才给招揽过去。

李爱珍年轻旧照(与丈夫合影)
但实际上,李爱珍虽然没被评上中科院院士,但从头到尾却未对中科院感到不满,也从头到尾未对祖国给她的待遇感到不满。
反之她还十分感恩这所有的一切。
我能够当上外籍院士,依仗的是祖国提供的平台、项目研究经费、科研环境等的支持。
这是李爱珍被评上美国外籍院士后,发自肺腑所说的原话。

李爱珍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很多人只知道中科院院士的评选规则,“摆了”李爱珍4道。
却不知道,各位院士,以及国家对李爱珍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单纯拿她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研究而言,凡是她需要的,技术、资金等等方面,中科院和国家都会尽全力满足她,为她提供一切帮助。
这样的待遇,哪怕是一些中科院的老院士,或许都不一定能体验到。

李爱珍(右三)
李爱珍同样也没有辜负这样的待遇。
她一次次创新,一次次刷新纪录,仅凭一人之力,直接推动了国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发展,并跻身到了世界前列。

李爱珍仅凭一人之力,直接推动了国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发展
这得多牛的人才能做到?
显然,李爱珍做到了……
写在最后
现如今,李爱珍已经87岁高龄。
虽然至今没有评上中科院院士,但她对此项荣誉已经看淡。
于她而言,比起这样的荣誉而言,能够为祖国再多做些科研项目,意义要大得多。
毕竟,自己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年纪,还有几年能报效对自己有莫大知遇之恩的祖国呢?

李爱珍已经87岁高龄
当然了,像李爱珍这样的科学家还有许多,他们虽然没有评上各种名誉头衔,但却无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祖国做着贡献。
比如到死没能评上教授职称的张筑生。
癌症晚期,拖着被病痛强烈折磨的躯体,他却一鼓作气,为中国拿下五个世界第一。

张筑生
对于他们,大川只想用一句诗来形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评不上荣誉评头衔又如何?
在我们眼里,他们永远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英雄伟人!
如果你能看到最后,大川恳求你帮忙点亮右下角“六角形”在看按钮!
这样可以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将这篇文章推送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看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