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正是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和期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受挫,又目睹清廷的腐朽,确信在当时中国“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遂走上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此后,孙中山时刻关注和关心着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的前途和台湾同胞的命运,曾两度派人赴台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和同盟会台湾分会,并多次莅临台湾从事革命活动。
关于孙中山莅临台湾的次数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有两次、三次和四次几种不同说法。这里依据有关史料记载,尽力还原孙中山四次莅临台湾的历史细节。
孙中山为策划并指挥惠州起义,于1900年第一次到台湾,在台北住了44天。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看到清朝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到,决定发动惠州起义,并选定台湾为此次起义的司令部,待起义发动后再设法潜入大陆。9月24日下午1点,孙中山化名吴仲,由日本神户乘“台南丸”启航经马关赴台湾。9月28日,抵达台湾基隆。此后在台北新起町的一座楼房内设置起义指挥部,就地加聘军官,并命令郑士良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当时《台湾日日新报》刊载了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报道,指出惠州起义的首领“系孙逸仙”,发动起义的是“欲兴中国之人”,目的是“驱逐满清政府,独立民权政体”。后因日本政局改变,新任首相伊藤博文严禁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援助孙中山,随之军械和军饷接济均告落空,结果惠州起义因军需后援无继而失败。孙中山遂于11月10日自台湾基隆港乘“横滨丸”返回日本,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孙中山为讨袁护国维共和,于1913年第二次到台湾,在台北停留数日。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开始看清袁世凯独裁专制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为寻求新的革命力量,孙中山拟到海外拓展革命势力。1913年8月4日,孙中山化名汪国权,偕胡汉民和随员二人乘“抚顺丸”号商船从福建马尾秘密赴台湾。次日凌晨6时抵达基隆,随即至台北,下榻台北御成町梅屋敷。孙中山因在台革命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便于8月中旬乘“信浓丸”号离开台湾驶往日本神户。
孙中山为讨逆护法唤民族,于1918年第三次到台湾,仅在台北停留一天。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并任大元帅,展开护法运动。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擅自实行停战,并且排挤孙中山,改组护法军政府。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而辞去军政府大元帅职务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宣告失败。6月6日,携胡汉民、戴季陶等人从汕头乘“天草丸”号途经台湾前往日本,并于次日下午4时抵达基隆。据随行者回忆,孙中山这次赴台是“想和台湾同胞见面,发表他的意见,宣传他的主义,唤起民族意识,鼓舞爱国精神”。“台湾同胞也很欢喜,以充分的热诚,准备欢迎。”然而殖民当局“用尽种种办法,要阻止总理上陆和台湾同胞见面”。结果,虽然孙中山上陆到了台北,却在日本人的监督催促之下,仅停留一天便乘“信浓丸”离开台湾前往日本神户。
孙中山为谋求祖国和平统一,离广州黄埔北上时,于1924年第四次到台湾,随所乘轮船停泊基隆港过夜。1924年10月23日,正当第二次直奉战争激烈进行之际,受孙中山影响的直系将领、北京陆军检阅使冯玉祥,倒戈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成立临时摄政内阁,接着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迅速实现全国和平统一毅然抱病北上。11月15日,孙中山乘“春洋丸”途经台湾,寄港基隆,未曾上岸。这次孙中山虽未上岸,但毕竟在台湾停留,也应算到过台湾。这是孙中山一生中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台湾之行。
孙中山也一直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台湾的光复。孙中山曾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即向中外记者宣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