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 ​六月的雨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窗外下起了大雨,雨点风狂的敲打着窗上的玻璃,这六月的雨属于夏雨,比春雨少了些含蓄,多了些狂放和不羁。天地间瞬间扯起了道道水帘,犹如千万条瀑布倾泄而下,地面上流水滚滚,最终汇聚到江河湖海。
我之所以对六月的雨,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可能是由于我个人的经历中的某些事某些场景与其有太多的交集的缘故。
上小学二年级一个六月的雨天,放学时,天下起了大雨,我躲在放学路经的一个小商铺屋檐下避雨,那天的雨下的跟冒烟似的,马路上没了行人。母亲看我一直没有回家,她穿了件雨衣,腋下夹了把伞,顶着大雨找到了我,母亲搂着我的肩,敞开雨衣护着我,我倒没湿着,妈妈的衣服却全湿了,母亲得了重感冒。
还有,在我知青下乡的第二年六月的一天,我从下花园(我们下乡的小队)去大队开会,去的时候,天和日丽,谁知,快要散会时,却下起了瓢泼大雨,从当时的情形看,一时半会也晴不了。我住的老乡家吴姐,从小队往大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来接我,小队到大队有七八里路,路上要经过一条富尔江河。
我们下乡那会,农村是很穷的,江面上没有桥,来回过江的人,要踩着江中露出水面的石头过江。吴姐接我的那天,她走到江边,江水已涨了上来,已没过了江中的石头。
吴姐靠着记忆中江中石头的方位,顶雨冒险过江,多次被江水冲倒,回到家中,她的脚上腿上划了多处的伤口,经过十多天的医治,才慢慢地好起来,这件事也让我愧疚了很长时间。
又是一个六月的雨天,那是二十三年前的端午节,我的父亲因脑出血离世,我们在雨中送别了父亲。父亲去世二十年后的又一个端午节,天也下起了雨,我的爱人也在同一天离世……

当瓢泼大雨抽打大地,乱箭般敲打玻璃窗的六月天时,我的思维会不由自主的飘回到那发生在六月雨天的一段段场景:母亲顶着雨接我;吴姐冒险过江接我;雨中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亲人。
一个个令人感动,让人悲痛的场景,再现眼前。再看此时六月天的雨,让人觉得有些温度,而不是冰冷的雨水,望着玻璃上的雨滴,不断汇成流痕,那是滂沱的,淅沥的,缠绵的,上下左右交错之后,便渐渐模糊了我视线,依稀看见了那些熟悉的场景,熟识的人,在满地落花之间,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我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干旱太久的天气,让田里的庄稼和路旁的花草树木奄奄一息,火辣辣的太阳将暑气带给大地。六月的雨,虽然姗姗来迟,却从不缺席。此时此刻,漫天的雨滴是滋润,是浇灌,是洗礼,是清凉,是崭新的希望。

作者简介
赵丽华,中水一局退休干部,笔名(网名)犁铧,在职期间曾任企业党委组织员,组织科长,宣传科长,党总支副书记等曾被《东北水电报》《晨风》杂志社《江城纪检》《江城日报》《中国电力政工》等多家报刊特聘为报道员。退休后曾在《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集团总公司报,水电局网站(逐梦)集团官方网站,枕边往事等报纸媒体上发稿。
【链接👇】不老蔡山
赵丽华 | 阅读伴我前行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