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 ​阅读伴我前行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我喜欢阅读,源于我的父亲。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里没什么家具。我们家从抚顺市往桓仁县泡子沿小镇搬家时,家里就两只皮箱一只红色大号牛皮箱,一只柳条包,我提的是一只乳白色的小羊皮箱,几只皮箱装着全家六口人的衣服。
在泡子沿安家后,仍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添置什么家具,父亲从单位借了张办公桌,记得父亲每月开资时要扣0.3元的办公桌租金。办公桌就停放在父母居住的那间东屋较显眼的地方。
办公桌上面靠墙的住置摆放着父亲简易的木制书架,里面摆放着父亲喜爱的各类书籍,给简陋的卧室增添了几分儒雅和高贵。虽然那时年龄小。但这个书架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爸爸曾经告诉过我,长大了,也可以看他书架上的书。

学生时代,阅读让我励志
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很小就开始看书了,到上小学的时候,父亲还会利用他出差的机会给我买些儿童读物做礼物送给我,如《司马光砸缸》《花木兰从军》《红孩子》《孔融让梨》《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升入中学后,我认识了鲁迅、老舍、郭沬若、冰心、赵树理,吴运铎,朱自清等书中的大人物。知青下乡后,有幸当了广播员,为我阅读创造了条件,有时也去各青年点找同学借书,如手抄本的《花园街5号》《第二次握手》《红岩》《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迎春花》《海岛女民兵》《金光大道》等。
这个时期也涉猎了许多中外名著,除了国内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外,还看了《史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复活》《红与黑》《在人间》《我的大学》《茶花女》《鲁宾逊漂流记》、伟人传,等等,这些书籍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书中主人翁的苦难,快乐,坚强与奋斗激励着我,鞭策了我,启迪着我,点亮了我的人生梦。
工作时期,阅读让我进取
知青返城后,我有幸做了机关文书工作,书籍仍然是我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阅读也逐渐侧重于散文了。空闲时,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默默地拿起朱自清的、徐志摩的、秦牧的散文集如饥似渴的看着。朱自清朴素动人的《背景》,轻盈凝练的匆匆,明净淡雅的《荷塘月色》感染着我。而徐志摩的《自剖》《浓的化不开》,给人以生命的真、生命的美,感受众多大家手笔下或美丽的、或悲哀、或欢乐、或消沉的世界。
古人云:“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视阅读如生活的我,真正领悟了这样一句话:虽然我获得的财富是隐形的,但它却在实际生活中时刻影响着我,让我有了进取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不断的得以进步提高。正是:书香静心处,伴我度过芳华时。
退休闲暇,阅读让我领悟
值得庆幸的是,我退休后赶上了大好的新时代,站在“阅历”的肩膀上,我已不是再做童年梦,青壮年梦的年龄了。而是从略带苍桑,性格平和的中年走在了古稀之年的路上。

珍惜当下,活好余生的每一天,是每位老人的所愿,唯独没有改变的依旧是读书的习惯,只是读书的范围更广泛了许多,偏重于国与家的题材,读书的深度也相应的拓宽了,纵横联系,深挖内涵。
《梁家河》《围城》《曾国藩全集》《胡雪岩与曾国藩的智慧》等书一一进入了我的视野,使我的阅读走向了新时代,使我的阅读更深的渗入了心路,也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深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阅读伴我一生,受益一生,感谢那些可爱的文字,我会继续读下去的……

作者简介
赵丽华,中水一局退休干部,笔名(网名)犁铧,在职期间曾任企业党委组织员,组织科长,宣传科长,党总支副书记等曾被《东北水电报》《晨风》杂志社《江城纪检》《江城日报》《中国电力政工》等多加报刊特聘为报道员。退休后曾在《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集团总公司报,水电局网站(逐梦)集团官方网站,枕边往事等报纸媒体上发稿。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