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毛主席与黄梅还有这样的故事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年代,
他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
他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
这一切,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衰而盛的伟大转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今,我们缅怀毛泽东,既要怀念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不能忘记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这样一位伟人与黄梅又有怎样的渊源,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毛主席关心黄梅
1958年12月在东湖客舍,毛主席问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赵辛初:“你是哪里人?”
赵辛初回答:“黄梅人。”
“四祖寺,五祖寺都在黄梅吧?现在怎么样?还有没有人去那里敬香?”毛主席关心地问。
赵辛初作了回答。

🔺毛主席在东湖客舍

毛主席爱看黄梅戏
毛泽东主席喜欢京剧,也喜欢地方戏和民歌。到武汉,总要看看汉剧、楚剧,听听湖北民歌。
1958年4月在东湖客舍,他问湖北省委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梅白(黄梅人):“黄梅戏怎么到安徽去了?”梅白回答:“是大水冲去的。黄梅县地处长江、龙感湖之间,每次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附近的安庆一带去卖唱。”毛泽东长叹一声:“是这样!严凤英演的《天仙配》的娘家是黄梅县。可是,我总想看看你们老家的黄梅戏……‘原始戏’黄梅戏,知其源嘛!这样就可以比较一下,有比较才有鉴别……”
后来,梅白把黄梅县黄梅戏剧团请到武汉来,梅白同剧团的人商量:该拿出什么节目?有人说了新剧目,有人说有《过界岭》这类传统剧目,就怕说是黄色的,是低级趣味。梅白如实向毛主席说了。毛主席哈哈大笑:“到底是什么色?看了才知道。我们这些人是红色的嘛!”梅白讲了於老四与张二女恋爱的情节和与此有关的几个传统剧目。主席忽而严肃起来:“不能把人民喜闻乐见的、土里土气的东西,斥之为低级趣味!”

🔺毛主席在演出前接见演员和英模代表及《过界岭》剧照
当夜,毛泽东在洪山礼堂欣赏了“原始”的黄梅采茶戏,开始,主席要梅白当“翻译”,后来便聚精会神地看和听,不断点头微笑,称赞,“有意思”、“有风格”……而一些机关干部看了,说不该把这种东西“亵渎”主席。隔天,主席谈了他的看法:“文化要交流,国际之间要交流。黄梅采茶戏发展到现代黄梅戏,是一个进步、交流的结果。你们黄梅人还是演自己的土戏好。昨天夜晚的那几个节目的共同特点,是乡土风味,很感人。起先,我要你翻译,以后,我也成了‘黄梅佬’了。你们的采茶戏跟湖南的花鼓戏一样,使本地人有亲切感,喜闻乐见,是自然的。我这个湖南人,对你们黄梅的这个戏,也有亲切感。艺术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要有民族特色、乡土气味……不能随便说什么‘色’,我说只要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严凤英演的《天仙配》剧照
黄梅县戏剧团在武汉洪山礼堂的这次汇报演出,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的一致好评。
1959年7月10日,王任重同志等陪主席从庐山到九江下水,游过了黄梅县的小池快到黄家湾时,主席上了登陆艇,主席又兴致勃勃谈起黄梅戏,饶有风趣地说:“於老四、张二女现在该行时了吧?”接着指出:“这一对情人,以字行,留姓不留名,可见这是一对劳动者。要不张二女怎么推车呢?”
瞧!“原始的”黄梅戏给主席留下了多深的印象!

🔺经典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黄冈师范专场

🔺县委书记马艳舟出席活动并致辞
26日,黄梅县黄梅戏剧院走进黄冈师范大学,为黄冈师范大学的师生带来了毛主席当年观看的经典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由《过界岭》改编),以表达对毛主席的缅怀,县委书记马艳舟出席活动并致辞。

🔺经典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剧情简介

🔺表演现场剧照
【链接👇】悠悠南风里
张达 | 武警写老家黄梅:一桥一梦一故乡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