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山上看到僧人下棋,信手写下这首诗,竟成为千古名篇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继李白和杜甫之后,白居易也是唐朝诗坛上名气最大的一位,他的很多诗作,都是脍炙人口的,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还频频被收录于我们现在的小学课本里。可以说,他的很多诗歌,即使是一个三岁小孩,也能够通篇背诵,所以说,白大诗人的作品,当真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白居易的这首《池上二绝·其一》。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看见深山里与世无争的和尚,正在竹阴下下棋,享受着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于是,心生神往之意,便作此诗,以表达自己向往宁静生活,远离喧嚣尘世的人生感悟:
池上二绝·其一
白居易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能够运用诗歌的形式,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并让自己的独特情感嵌入其中,让读者爱不释手。《池上二绝·其一就是这样一首独特小诗。这首诗歌的诗歌的大意是: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先看第一句“山僧对棋坐”,这句诗说的是山林里两个僧人坐下来下棋,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和周围人物,按照常识,既然有人下棋,便可能会有人看下棋,这在诗的后两句便能读出是否有看下棋的人。不过诗人来到山林里便也是想内心能够感受到一份清净,毕竟僧人也是远离尘世之人。
接着看第二句“局上竹阴清”,这句诗说的是竹子的树叶遮住了棋盘,交代了僧人下棋时周围的风景,竹子代表着高尚和清幽,试想一下在竹子旁摆下一盘棋该是多么的悠闲自在。整个第一、二句就简单地用十个字便好似描绘了一幅画卷,画中有僧人,有棋盘,有竹子。
再看第三句“映竹无人见”,这句承接上一句,说的是没有什么人能够看到僧人下棋了。读到这里便有一个疑问,为何没有人能够看到他们在下棋?其实在上一句便已说明,旁边有竹叶遮住了棋盘,两个僧人便被自然之景融为一体,也符合清幽的氛围。再从诗人内心来说,诗人心里也想没有人看到来扰乱自己,想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宁静和清幽,感受自然的静谧,这份静谧也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
最后再看第四句“时闻下子声”,这句诗说的是在这片竹林山野之外,时不时会有人能够听到僧人的下棋声。这句诗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表面上说在山林之外有人能够听到下棋的落子声,可是这个声音是很微弱的,以动写静,这么微小的声音却还能够被听到,以此说明山林里更加清幽和安静。
当然,这份宁静也不止单单说山林里安静,实则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向往,诗人白居易是偏现实的,看尽人间疾苦和百态,也经历了许多遭遇,心里也想留有一份远离尘世的宁静。这份宁静通过僧人对弈来表达,可谓绝妙。

白居易的这首诗,表面上看,诗人只是简单地在叙事,简单地在描绘,简单地在诉说内心,其实诗人是在简单的叙述中,把人生悲欢和远离尘嚣的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如今的我们,有时候也要放空自己的内心,让心灵去感受一番别样的清幽,毕竟人间有味是清欢啊!
如今的我们,面对社会的喧嚣,应该做那根系深扎在土中,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而不迷失自我。
闭上眼,我们应该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与灵魂相拥;推开窗,我们应该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完善自我。呼声,也是为了杂乱世界上的一丝清静,外谈于天地,内安于本心。来源 | 阿锦品诗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