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抄国产,输在浴室脱衣戏



听说徐克要拍《射雕英雄传》了。

细数那些年看过的《射雕英雄传》,没有十版也有八版。
拍完电影,拍电视剧,拍完电视剧,拍电影。

观众爱看的作品永远逃不过被翻拍的命运。
有些翻拍令人眼前一亮,有些翻拍着实一言难尽。
甚至还有些翻拍,翻着翻着就把原版精华据为己有。
比如《步步惊心之那些年被韩国翻走的中国文化》。

即便如此,资本依旧无法抵抗知名IP翻拍带来的红利。
近期继《解救吾先生》后,又一部作品被韩国翻拍了。
这部作品曾被韩国观众称之为“人生必看影片”,同样具有国产剧的特色。
不过,这部作品的特色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好好说话就会死的青春疼痛文学。
各位还记得当年一众青春电影中,最不喜欢好好说话的《七月与安生》吗?

不是犯罪题材,也没有传统文化,韩国为啥要翻拍?
首先,《七月与安生》在韩国有大量观众基础;
其次,故事具备双女主、青春、成长、爱情等充满戏剧色彩的元素;
再次,原著堪称中国90后少女的精神鸦片,书粉群体庞大,原著党必冲;
(*《七月与安生》2002漫画版)
最后翻拍也能吸引一波原版电影的剧情粉和演员粉。
试问,吃过翻拍中国IP的甜头,韩国会放过再吃一次的机会吗?
当然不会。
于是,《再见,我的灵魂伴侣》诞生了。

韩版主演之一是出道次年就拿青龙奖的《梨泰院class》女主——金多美。
导演闵龙根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熟,他的成名作是集齐了叛逆辍学、未婚先孕、渣男出逃、久别重逢等青春伤痛套餐的《惠化,洞》。
(*注意!《惠化,洞》女主不!是!郝!蕾!)
嘶,这么一看,闵导挺合适拍这片儿。
韩版在主创配置上提前降低了扑街的可能性。
不过,翻拍一部在中韩拥有知名度的获奖电影,并不容易。
韩版还原了百分之八十的主线,故事发展脉络和原版一致。
但明珠在前,韩版想要出彩,必然要进行创新。
创新第一步就是从剧情改起。

影片剧情改动最大的地方首先是增加了“绘画”这条线。
原版开场是出版社想出版《七月与安生》这本书,找到了书中的主人公安生。
韩版改成了展览馆想要展出一幅人像画,找到了画上的主人公微笑(即安生)。

本以为这个改动是为了区别于原有的小说作者设定。
实则是在为之后的重要情节埋伏笔。
不过,原版利用小说旁白来推进剧情发展的叙事手段没有被舍弃。
只是把小说改成了博客。

微笑从展览馆回家,打开了“夏日银河”的博客,回到了1998年的夏天。
十三岁的微笑转学后遇到了十三岁的夏恩。
夏恩把微笑带回了家,两人洗完澡彻底从同学变成朋友。
澡堂文化好,社交大法宝。

泡过澡,吃过饭,微笑成为了夏恩家的新成员。
进入到夏恩的世界后,微笑在夏恩的影响下开始接触画画。
两人画风截然不同。
夏恩写实,微笑写意。

两种风格映射两种性格。
一个循规蹈矩,一个自由不羁。
这个细节也是两人不同命运走向的暗示。
后来夏恩升入重点高中,微笑在职高继续画画。
微笑之所以坚持画画,其实也是在帮夏恩继续绘画梦想。

两人形影不离,感情愈发深厚。
夏恩生日时,微笑送夏恩一副代表名字的字母耳钉当礼物。
只有一个耳洞的夏恩,将另一只耳钉戴在了微笑的耳朵上。
画面一度“橘势大好”。

以我之手,绘你之梦。
以你之耳,冠我之名。
韩版改的这两个情节,让人很难不磕。
除了“绘画”这条线,细节处理上也有变化。
说回剧情。
两人亲密的关系被一个男人打破。
微笑得知夏恩要跟一个叫咸镇宇的男生告白,提前上门警告对方。

咸镇宇以为要告白的人就是眼前的微笑。
于是,少年大胆开麦问微笑“那个女生是你吗”。
这个情节在《七月与安生》中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原版苏家明没直接问出口,而是追着安生跑了一段。

导演用一段隔巷追逐的戏,来展现苏家明和安生对彼此暗生情愫的过程。
一切尽在不言中,满屏都是心照不宣的暧昧。
韩版过于直白的台词,却消解了咸镇宇与微笑之间的暧昧感。
太直白,没内味儿。
这是一部分观众不喜欢韩版的原因之一。

韩版接下来的剧情还是继续将直白进行到底。
夏恩镇宇在一起后,和微笑组团登山。
夏恩半路掉队,镇宇和微笑在山洞中独处。
两人情不自禁,看着看着就接上吻了……

看到这儿,不得不说:
论荷尔蒙分泌速度这块儿,苏家明和安生输了……
韩版直白,原版克制。
在山洞里,安生转身时同样被拉住,但下一秒,安生却选择甩开苏家明。

这种克制,也让安生的出走显得更为合理。
接下来就到了安生和七月火车站分别。

这场戏在韩版中也被改了。
火车没了,改成了汽车。
和火车一起消失的,还有两人之间互相拉扯的宿命感。
被改掉的火车站其实是一个符号。
代表长久的离别,代表轻易回不来的远方。
所以很多影视剧中经典的离别戏都是发生在火车站。
比如依萍送书桓离开时那场追车戏。

韩版将追火车改成追汽车,离别的氛围没烘托到位。
坐汽车咋看都不像出远门。

不过开什么车其实只是消解离别气氛的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韩版减少了一些细节。
原版中,七月面对安生的离开非常不舍,一直牵着安生的手追车。
直到安生胸口掉出苏家明的吊坠,七月明白了一切。
于是放开了手也停下追车的脚步。

安生意识到这一点,朝七月说了一句话。
“你让我留下,我就留下来。”
这是一句试探,安生希望自己能被留下,七月没有回应。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从此刻开始变了质。

韩版中,夏恩因为车速被迫放开了微笑,停下了脚步。
然后才看到镇宇的吊坠。
微笑也没有表达想要留下的意思。
缺少的那句台词,让两人身上的撕扯感瞬间减弱。

因为细节缺失而削弱两个女主之间矛盾感的戏,不止这一场。
还有餐厅争吵和浴室撕逼。
离开夏恩后,微笑四处漂泊,尝尽酸甜苦辣。
直到母亲去世,微笑和夏恩才重新见面。

此时,由于生活环境造成的价值观差异,两人已经无法认同彼此。
夏恩点了微笑付不起的牛排,引发微笑不满。
镇宇的来电,成了两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微笑指责夏恩表面装乖,实则因为镇宇的事,一直对自己斤斤计较。
夏恩感到很受伤,哭着离开。

而原版中安生的最后一句话,呈现了这对曾经的好友之间更为尖锐的矛盾。
“你是什么人,可能家明不知道,那我还不清楚吗”。
她们对彼此出现敌对感情,上升到人身攻击。
相比之下,韩版的争吵内容温和得多。

如果说这场对手戏中,两版电影戏剧冲突的强弱对比不够明显。
那么浴室撕逼,则将差距拉到极致。
夏恩迟迟等不到镇宇回去结婚,决定来首尔找人。
却发现微笑和镇宇早已重逢,并住在一起。

夏恩和喝醉酒的微笑在浴室争吵。
微笑向夏恩保证自己没有和镇宇上床。
面对夏恩的质问,微笑也没有过多反驳。
甚至亲口说没有夏恩自己什么都不是。

而在原版中,安生没有对七月说过这句话。
也没有说清自己和家明的关系。
七月在这场撕逼戏中咄咄逼人。
安生也不遑多让。
两人你来我往,互揭对方伤疤。
至于她们为何会变成这样的问题,夏恩没有回答,七月却说是安生逼的。

微笑在夏恩离开后将吊坠还给镇宇。
而安生是一直留着吊坠的。
这场浴室对手戏,中韩两版对情绪的处理方式南辕北辙。
一个歇斯底里,一个温声细语。

对比以上三场冲突戏中的细节。
可见韩版导演故意将两个女生的矛盾重点,引向两个人物由于性格和成长环境产生的内部矛盾。
原版看起来更像是通过苏家明这一男性角色,来不断激发隐藏在两人性格中的对立。
简言之,韩版更注重两位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心理剖析。
镇宇完全就是工具人。

这点在结尾的剧情中得到了验证。
原版交代了七月因生产死亡的真相后结尾。
韩版在这个结尾后加了一场戏。
也是前面所说的关于“绘画”这条线的戏。
夏恩死后,微笑到了夏恩住过的地方。

微笑在那里发现了几幅画。
其中一幅画的是微笑,但是没有画完。
擅长写意画风的微笑,学着夏恩的风格完成了这幅画。
所以影片开头展览馆想要展出的画,是由夏恩和微笑共同完成的。

这个设定让两个人物在交换人生轨迹后,完成了融合。
最后添的这点,让戏剧冲突被削弱造成的影响减少了许多。
属于是自圆其说。
除了剧情之外,韩版影片对人设进行了改动。
主要是体现在夏恩这一人物身上。

原版中的七月是一个表面乖乖女。
实则内心叛逆,有很多小心机。
编剧也铺了不少笔墨来完成人物的塑造。
“你是什么人,可能家明不知道,那我还不知道吗”
餐厅争吵戏中,安生这句台词,暗示七月不简单。
而婚礼上,七月让家明逃婚,是想让家明承担一切。
以被抛弃者的身份,自己才能顺利离开。

影片结尾用小时候的一段回忆,坐实了七月这一人物的复杂性。
小时候的安生和七月为了出校,砸了消防报警器。
开头以为砸报警器的是安生,实则是七月。

而在韩版中,这段戏和安生的台词都被删掉,逃婚者也从男方变成了女方。
按照原版影片,逃婚的应该是男主镇宇,韩版改成了夏恩。
夏恩自己承担逃婚的后果,反抗父亲去追求梦想。

女性意识完全崛起是和原版人设最大的区别。
影片故意忽视镇宇的存在,也是为了凸显女性自我意识。
这种元素的加入更加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
人物复杂性削弱,但这一改动更加贴合原著小说中七月的形象。

小说中的七月就是一个单纯乖乖女,所以就算影版《七月与安生》获得最佳剧本改编,原著党仍旧不买账。
而韩版恰好贴合原著,改后的逃婚戏又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这是有些观众为什么喜欢韩版的原因。

改剧情、改人设本质上只是对内容的重塑。
大家看前面的一些画面就能感觉到。
中韩两版的区别还体现在导演风格上。
原版将“青春疼痛”四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韩版更在意“灵魂伴侣”这一人物关系。

所以整部影片看下来,偏温暖治愈,是一部更适合韩剧宝宝体质的作品。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韩国导演确实挺擅长“本土化”。
韩版评价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挺喜欢,不喜欢的完全不认同。
所以,这次翻拍也不算翻车?
如果你有想表达的观点,别忘了点赞在看,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在看护肝,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