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准确道出了国家之间的外交本质,那就是国家利益外交。从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争霸斗争风起云涌,国家之间的外交风云变化莫测。尤其是在拿破仑时代,欧洲各国的外交处于瞬息万变之中。本文以俄国为中心视角,分析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代的欧洲的外交风云。
一,叶卡捷琳娜二世:背叛自己的信仰,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最著名的沙皇之一,她以虚伪、奸诈闻名于世。她从小受到了启蒙思想的熏陶,喜欢阅读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作品。远嫁俄国后,她还经常保持着和法国启蒙家的通信。成为俄国沙皇后,在俄国进行了西化改革,发展教育,编撰法典。在许多人的眼中,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理想中的“开明君主”。
然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所作所为不过都是欺骗欧洲思想家的行为。她的“开明专制”不过都是空谈。例如她在《圣谕》中大谈三权分立,然而实际上却极力加强集权;她在信中主张自由,抨击农奴制,实际上却加强对农奴的压迫;她公开强调教育的作用,但在私人信件中又主张愚民政策。自从普加乔夫起义之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开始从“开明专制”转为了独裁反动,她已经将自己的信仰抛弃。
真正暴露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虚伪面目的是她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法国1000多年的君主制度被推翻。这场革命震惊了欧洲各国,各国都担心巴黎的革命会蔓延到本国。当年的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了巴士底狱,组建了制宪议会。此时叶卡捷琳娜暴跳如雷,她说巴黎是“盜贼的巢穴”,骂法国议会是“1200个头的怪物”,并且宣誓要和“法兰西瘟疫”决一死战。
攻占巴士底狱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组织下,俄国和奥地利、普鲁士、瑞典、西班牙、那不勒斯、撒丁等国组建了第一次反法同盟,欧洲君主国家基本参与,只有英国保持中立。1792年,法国击败了普奥联军,革命转危为安。第二年,法国君主立宪制结束,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消息传到俄国后,叶卡特琳娜二世行了举国哀悼,接着,她将英国也纳入了反法同盟。英国加入同盟说明英国也为了利益而背叛信仰,它成为了反法同盟中唯一的议会制民主国家。
不过,第一次反法同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重重,于是各国纷纷和法国签订了和平协议,退出了反法同盟,只有英国和奥地利还坚持对法作战。为了扑灭革命,叶卡特琳娜二世不顾财政上的困难,组建了一支6万人的军队,准备远征法国。1796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突然中风身亡,她试图远征法国的计划就此中断。
二,保罗一世:密谋地中海的霸权
叶卡特琳娜二世去世后,保罗一世即位。鉴于俄国长期对外作战,社会矛盾尖锐,保罗一世撤销了远征法国的计划,还甚至和法国进行了秘密谈判,法俄两国的关系暂时得到了缓解。不过,随着法国的对外战争从反侵略战争变为了侵略战争,法国对俄国的海外扩张计划也发生了冲突。此时的俄国的法国的矛盾主要出现在地中海。
俄国历代沙皇的一个奋斗目标就是要打通黑海的出海口,将君士坦丁堡纳入疆域,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地中海。为此,俄国和土耳其爆发了频繁的战争。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在地中海的势力迅速扩张,严重威胁到土耳其的安全,于是俄土关系得到了改善。1792年,俄国船只得到了土耳其海峡的通行权,但这远远不够,俄国想要的占领地中海的战略要地马耳他岛和部分爱奥尼亚地区,以便在地中海立足。
马耳他岛的位置
1797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消灭了那不勒斯王国。第二年,拿破仑又攻占了土耳其的领地埃及,以及马耳他岛。法国此举打断了俄国在地中海的计划,两国矛盾计划。之后俄国和土耳其、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组建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保罗一世在英国的支持下,派遣军队进入意大利,击败了法国军队。就在此时,反法同盟内部又发生了矛盾。奥利地担心俄国长期占据意大利,于是对俄国军队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导致俄奥两国关系破裂。英国的海军则乘机在地中海扩张,占据了俄国垂涎三尺的马耳他岛,于是导致保罗三世结束了和英国的同盟关系,反而和普鲁士、瑞典、丹麦组建了反英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就此瓦解。
与此同时,俄国和法国的关系却迅速得到了改善。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建立了独裁政府。欧洲各国都预感拿破仑将称帝,于是和法国的关系得到了缓解。保罗一世此时也因为反英而选择和法国结盟。他和拿破仑进行了书信往来和秘密谈判,共同制订了划分地中海势力范围,拿破仑答应将马耳他岛划给了俄国,两国还制定了共同远征英属印度的计划。
然而,保罗一世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俄国贵族和商人的利益。当时俄国出口的商品大多数都运到了英国,断绝和英国的贸易导致俄国的商人阶层损失巨大。另外,出征印度的冒险也引发了军官们的不满。最终,在俄国的近卫军和军官们在1801年谋杀了保罗一世,于是俄国和法国短暂的甜蜜日子就此中断了。
三,亚历山大一世:背叛盟友,只为成为欧陆霸主
1801年,亚历山大一世上台。他即位之初主要在于缓和国内的矛盾,因而试图改变和各国的关系。他撤销了远征印度的军团,结束了英俄冲突,也和普鲁士、法国、奥地利签订了秘密协定。但是,这不过就是权宜之计。
亚历山大一世
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开始对外发动了侵略战争,他派遣法国海军穿越穿越英吉利海峡,企图登陆英国。第二年,拿破仑又出兵占领了意大利,自己兼任意大利的国王。拿破仑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欧洲各国的利益。1805年,英国和俄国进行了秘密谈判,两国达成了一致,要求反对拿破仑的侵略,并且恢复波旁王朝的统治。在英俄两国的主导下,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之后,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决战中击败了俄奥联军,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
奥斯特里茨战役后,奥利地被迫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称号。拿破仑联合德意志的小国组建了“莱茵联邦”,成为了法国的保护国,并屯兵20万于此,威胁着普鲁士的安全。拿破仑还试图恢复波兰的疆域,这无疑是针对俄国的。面对新的威胁,俄、英、普、瑞组建起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其中的普鲁士首先向法国发难,要求法国军队撤离德意志。然而,拿破仑十分强硬,他很快率领法国军队攻陷了柏林,并且将战火东移到了波兰,俄国开始受到了直接的威胁。
为了阻止拿破仑继续向东推进,亚历山大派出俄军在波兰作战,但均被拿破仑击败。此时,亚历山大一世不愿意和法国单独作战,于是开始和法国谈判,和拿破仑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俄法两国又突然从对手变成了盟友,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根据《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它的大部分土地丧失,而俄法两国则平分欧洲大陆霸权。当时的人们总结到“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亚历山大。”俄国利用拿破仑授予的“行动自由”特权,向周边的芬兰、瑞典、土耳其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不过,俄法的军事同盟是不能长期维持的。首先,两国的政体差距太大。拿破仑在控制普鲁士和波兰(华沙公国)后,就将《拿破仑法典》强制在这里推广,废除封建制度。此举再一次引发了欧洲君主国包括俄国对法国的恐惧,拿破仑成为了“法兰西瘟疫”的代表。其次,拿破仑本身的目标也是征服欧洲,他说“五年之后,我就成为了世界的主人,还剩下一个俄国,我一定压倒它。”第三,在经济方面存在冲突。俄国加入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后,国内的工商业遭到了打击。1811年,俄国就单方面和英国悄悄恢复起了贸易,反而提高了法国的进口关税。
俄国的此举导致俄法同盟瓦解。1812年,拿破仑带领60万大军远征俄国,俄国的“卫国战争”爆发。由于亚历山大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导致拿破仑没有得到了充足的补给,最终只带领了3万的残余势力回到了法国。拿破仑远征俄国严重消耗了法国的有生力量,成为了帝国的转折点。亚历山大在击败法国后,立马邀请欧洲各国组建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年,拿破仑和反法同盟大军在莱比锡决战,拿破仑遭遇了失败,之后帝国宣布倒台。
拿破仑远征俄国
此时,亚历山大一世成为了欧洲大陆事务的主宰者。他组建了俄、普、奥三国的神圣同盟,成为了欧洲反革命的堡垒。而英国作为议会制国家,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也加入了神圣同盟。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在海上的霸主地位更加牢不可破,而俄国则因为保存了有生力量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以英俄为中心维持的这个战后体系,被称为“维也纳体系”,直到德国的崛起,维也纳体系才遭到了冲击。
结语
结语:法国、英国和俄国是法国大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战争时代的欧洲三大主角,他们决定着欧洲格局的发展。欧洲各国对法国革命的镇压成为了反法战争的开端,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其中,法国和英国争夺的是世界海上霸权,俄国和法国争夺的是欧洲的大陆霸权,而俄国和英国并没有多大的利益之争,这也是法国必须要以一敌多的原因。后来的德国也面临着和法国同样的遭遇。
而俄国在整个反法战争期间,一直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一会儿和英国结盟,一会儿和法国结盟,可谓是左右逢源。俄国的外交行为正好证实了英国政治家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本人收集了10000多张(80G)高清中外古地图和2000多张历史地理地图以及300多套历史地图册。如果需要可以加我(QQ:1545806589)(微信:BDWZ1990)。地图资源是有偿资源,了解具体的情况可以点击以下连接具体了解。
历史收藏和研究的珍贵资料:10000多张高清古地图,总量超80G
历史地理爱好者的福利:历史地理地图2000张,送300套地图册
另外,我收藏了大量的电子版中国个地方方志9000多册、古代书法19000套、古代国画6000套,感兴趣的都可以咨询。另外,需要定制地图也可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