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喜剧



《一夜风流》弗兰克·卡普拉\1934年
神经喜剧又称为“疯癫喜剧”,表示影片中出现的略带神经质的人物,它是诞生于美国好莱坞,是早期类型电影的一大片种,这也是对类型电影的狭义的解释的一类影片。神经喜剧出现的背景时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它们集中制造虚幻、美好的爱情故事迎合受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美国民众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重新相信美好与未来,从而逃避现实的迷乱与社会的低迷。
 
1934年,弗兰克·卡普拉执导的《一夜风流》是神经喜剧的最初范式,基本确定了这类影片的情节走向和人物形象。《一夜风流》的女主角是一位工业大亨的富家女,男主角是普通的报社记者,男女主的身份地位差距悬殊,而这有着天然的喜剧冲突。《一夜风流》的一大特点是舞台化特征非常明显,能够制造喜剧效果的戏剧性反讽。在人物形象上,男女主人公展开唇枪舌战,对话较多,而且外部“打斗”动作明显,男女主在相爱过程中是相互斗争的。并且,在神经喜剧中,女性主角的位置更为突出,她们的形象表现是独立的女性形象,比较成熟,有时又比较感性。情节上,神经喜剧叙事都比较明晰简单,通常讲述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交集再到相爱的过程。
 
神经喜剧不是简单的闹剧,而是有时代的思考与反映,观众在享受神经放松之余也能产生一定的思考。神经喜剧营造了轻松感和幽默感,缓解了时人的低沉的情绪氛围,所以神经喜剧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十分重要,也十分受欢迎。
 
神经喜剧可以说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特殊时期的的产物,因此,在经济危机解决之后的十几年后,神经喜剧这一类型开始“变质”,发展出纯爱情的、或爱情与歌舞、与西部、与音乐的类型片种的融合。在90年代的爱情喜剧中,在遵循原有类型片的模式上,更加集中在浪漫本身的氛围营造,而不像早期的神经喜剧那样疯疯癫癫的人物形象和打打闹闹的动作表达,这体现现代社会民众的爱情观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