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介绍: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剧情简介:辛亥革命前后,居住在浙东山村里的祥林嫂(白杨饰)命运凄惨,丈夫祥林早年去世,他死后的棺材帐越滚越大,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婆婆走投无路,为了还清债务,给二儿子阿根娶亲,在中人卫老二(管宗祥饰)的怂恿下不惜偷偷将媳妇卖给贺老六。阿根将此事告于嫂子,祥林嫂得知此事,便连夜逃走到了鲁镇。在阮大嫂的介绍下,到鲁四老爷(李景波饰)家当了女佣。可没过多长时间,祥林嫂还是被抓了回去,带到山坳里成亲。在拜堂时,祥林嫂一头撞在了香案上,昏了过去,但她醒来时,被新丈夫贺老六(魏鹤龄饰)的老实、真诚打动,便留了下来,一年后生下儿子阿毛。可好景不长,两年后的冬天,卫老二来逼债,但贺老六因为卧病在床,所以无力还债,卫老二乘机唆使贺老大霸占老六的几间破房,并商量等老六死后,再把祥林嫂转卖,为此,老六与卫发生了口角,被打得奄奄一息。这时,外面又有人高喊"狼来了",祥林嫂赶紧冲了出去找阿毛,但最后在山上只找到了一只小鞋,祥林嫂哭得死去活来,被搀回家后,老六早已断气,她走投无路,只得又到鲁四老爷家帮佣。但鲁四老爷等人认为祥林嫂克夫克子,是个有罪的晦气女人,每逢祭礼拜神时,都不让她沾手,只让她在厨房里干些粗活。祥林嫂由于受到重重打击,变得很木讷,经常向人念叨阿毛的事,人们经常讥笑她,祥林嫂内心益发悲苦。后听人说在庙里捐条门槛供万人踏便可以洗脱罪过,祥林嫂以为见到了希望,便拿出所有积蓄10吊钱捐了一条门槛。但事后大家依然歧视她,鲁四老爷还因她碰了供品而横加责骂,并将她赶了出去。祥林嫂从此疯疯癫癫、乞讨为生。又一个年夜,可怜的祥林嫂在一片看似欢庆祝福的气氛中悲惨地死去。(注:因电影剧本有所改动,电影剧情、人物设定与原著有多处不同)
影片评价:《祝福》里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贺老六的纯朴忠厚,阿根的老实善良,鲁四老爷的伪善残酷,鲁四太太的刁削成性,卫老二的狡诈奸滑,柳妈的迷信麻木……导演以高超技艺把他们刻划得人各有貌、个个血肉丰满。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部永远闪光的作品。(《电影创作》)《祝福》的改编体现了夏衍以往的编剧风格,以严谨的结构、精炼的笔触,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保持了鲁迅作品中冷峻、深沉、凝重、窒息的悲剧气氛和艺术风格。夏衍这些创造性的丰富和改动,使影片既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的精神风貌,又突出了电影表现特点,为名著改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广州日报》)
争议内容:虽有很多人的赞誉,也有行家和观众提出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影片为表现祥林嫂的反抗性格而让她去“砍” 土地庙门槛这一增添的细节上,有的认为这样做“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是“为了加强政治因素” 而产生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而多数的评论则予以肯定,认为这一细节的增添是严谨并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祥林嫂性格发展的规律,她由于绝望而产生对神权的某种怀疑和自发性反抗行动,并不等于对神权观念已具有彻底的认识和实行根本的决裂。编剧夏衍对此回应称,“砍门槛” 这一细节的增加并非是自己的创意,早在解放前摄制的越剧《祥林嫂》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这一场面,后来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剧、评剧,也都把这个场面保留了下来,他因此把它写进了《祝福》 电影剧本。这样的不同意见的争论持续颇久,直到八十年代还有人就《祝福》的电影改编撰文与夏衍商榷。
注明:以上图文来源百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