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都市风光》



电影介绍:《都市风光》是电通影片公司出品、袁牧之执导的音乐喜剧电影,由张新珠、唐纳主演,于1935年上映。该片讲述了爱慕虚荣的青年女子张小云周旋于青年文人李梦华和好色的投机家王俊三之间,其父则企图通过女儿的婚姻渡过难关,结果他们的发财梦化为泡影的故事。
 
剧情简介:乡间火车站前,等车去上海的一家人在观看西洋镜中的“都市风光”。阮囊羞涩的青年作家李梦华为与女友约会,颇多窘态。女友张小云则想要一套时髦的衣帽鞋而向父亲要钱不得,不得不与茶栈经理王俊三及其助手陈秘书玩起约会游戏。圣诞节夜,张小云邀李梦华一起去跳舞,李梦华差一点将怀表的当票当成了钞票,不久便溜之大吉。王俊三乘机让张小云醉酒失身。小云父母得知女儿失身真相,逼迫王俊三与女儿成亲。李梦华闻讯,写信给张小云说自己要自杀。小云父亲因与人合伙的典当行入不敷出,遂将典当行的部分珠宝向新女婿押款。王俊三投机失败,留书给张小云后开溜。不料,陈秘书与小婢先行卷款私奔。小云父女追至火车站,火车恰好离站。乡下一家人看罢西洋镜,适逢火车进站,何去何从,大家意见不一,直到方向相反的两列火车开走,仍未能做出抉择。
 
幕后花絮:该片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片中的配乐是中国电影中第一部专为一部影片写作的完整的器乐音乐。
在拍摄陈秘书与小婢躲在王俊三汽车后备厢私奔的戏时,由于镜头颇长,扮演秘书、小婢的蔡若虹与白璐在后备厢里闷了半小时之久。
在该片拍摄时,上海当铺分为潮徽两帮,行话切口各不相同,听者往往不知所云,所以袁牧之干脆让小云父和当铺伙计谈话时以“啦啦啦”“噜噜噜”来代替。
为了给该片创作只有三分钟的描绘都市风光的序曲,黄自数次从郊区到上海,游逛繁华的南京路、新世界去观察生活。
由于没通过国民党当局的电影审查,在该片中袁牧之扮演的街头艺人只唱出了主题歌《西洋镜歌》的前半段歌词,后面的画面中人物的口形还在动,却出现了声画不对位的现象,原有的抨击社会黑暗的歌词被一连串含糊的叹词代替。
 
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流行欧美的音乐喜剧片,袁牧之看过颇为感喟,当时中国还没有国产的音乐喜剧片,他由此产生了自己创作音乐喜剧片的念头。但由于中国有声电影处于初创阶段,收音设备不完备,缺乏专门的音乐人才,电影声音艺术的运用仍处于幼稚时期,因此袁牧之的想法没能马上付诸实践。后来随着《桃李劫》等有声电影问世,中国有声片在硬件方面有了长足进步。1935年,在电通公司马建德的提议下,袁牧之创作音乐喜剧片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终于决定编导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
 
创作主旨:袁牧之认为,喜剧不应该时跌跌打打的噱头或是哭哭闹闹的低级趣味,因此,在创作《都市风光》时,他尝试在片中贡献一些能在笑中显现出丑恶的笑料,即以喜剧形式讽刺当时中国都市社会的畸形怪状。
 
音乐创作:在该片作创作所处时代,中国电影音乐处于混乱幼稚的状态,一些较有地位的音乐家鉴于一般电影音乐太糟糕,不肯为电影作曲或演奏,导致电影音乐为极少数人包办。袁牧之觉得所谓电影音乐不该是几支主题歌或几支人们听厌了的西洋老调所独占,试想着能贡献给观众新鲜的音乐。为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能动作用,他专门请来中国留学西方专业学习音乐第一人、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奠基人——黄自为影片创作序曲,并根据这支序曲的节奏,以蒙太奇手法配上了相应的画面,力图使情绪与节奏完全一致。他还请赵元任为主题歌谱曲,请黄自的学生贺绿汀专门为片中的一段卡通片配乐。除此之外,为营造影片的音乐喜剧氛围,音乐编辑吕骥为影片中所有人物的动作都配上音乐。
 
该片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一座最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喜剧电影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实际上还是中国有声电影乃至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片中的音乐兼具电影音响甚至人物对白的描述功能,真正做到了声音与画面的和谐,做到了音乐、音响和对话的自觉、自然和自如。该片的核心内容乃是都市人生风景。影片中的人物,一不是政治观念符号,二不是道德观念的符号。作者对片中人物并没有经过社会学的提炼,而是让他们保持了原生态风貌。袁牧之所创作的这一片都市风光,是一幕幕真真切切的人间喜剧,按照人情物理的存在方式与逻辑做出自己的记录和表现,这在当年格外难能可贵。该片的真正特色,不在于人为编造的戏剧性冲突,或是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而在于它具有丰富而又趣味盎然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该片的最大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影片中不仅有对小市民世界的讽刺和幽默,还有更深层次的对其中人物的同情和悲悯。在讽刺眼光的尽处,还有人生感慨和人道关怀的温暖目光,成为这部电影的深层底色。这是一部物质和金钱世界的讽刺喜剧,更是一曲浮世人生的扼腕哀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