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了解更多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精神的感召力
(上)
文/王桃凤
焦裕禄精神,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焦裕禄就是那个时代出现的先进人物。“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同志,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
2014年3月18日上午,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伤害之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1966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时,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了一代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榜样。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天,他终于逃出虎口,到江苏宿迁给地主当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回到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在焦裕禄的主动要求下,他当了民兵,并参加了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在当地武装部工作,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之后,他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来到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当地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到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2年冬,大雪纷飞。饱受风沙、盐碱、内涝困扰的兰考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小小的县城火车站里,挤满了外出逃荒的灾民……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这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焦裕禄从到兰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有位省领导来视察,看到兰考灾情严重,提出不如一分为四,把兰考划给周边四个县。焦裕禄当时就说,情愿累脱三层皮,也不能把困难推给兄弟县。”50多年过去了,提起焦书记立“军令状”的往事,时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樊哲民仍唏嘘不已。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县里一辆汽车,第一,他舍不得烧油,第二,舍不得修车,第三,他有一句话就是说隔着车窗,你看老百姓看不清楚,老百姓看你也看不清楚,你只有骑着自行车走到他们中间,他才能看见你什么样,才能听见你说什么,所以他是推着自行车丈量的兰考。
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个也就是为什么他愿意顶风冒沙的骑着自行车自己到第一线去实地考察,然后绘制第一线的那个叫“三害”的分布图,它只有知道了这些,了解了这些,他才能更好地组织兰考人民跟伤害做斗争。
(待续)
作者简介
王桃凤
1979年生人,女,汉族,山西临汾人。2014年—2016年在山西晚报临汾工作站工作,2015年加入中国黄河旅游网,期间运营“临汾旅游”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运营兼总编辑;2021年运营短视频自媒体“临汾直播”视频号等各大视频网站的视频自媒体。
往期推荐
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精神(六)
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精神(五)
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精神(四)
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精神(三)
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精神(二)
gonggao555@163.com
扫码投稿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百年强国梦
扫码关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
鸣谢 | 红英 陈锋 爱英 吉勇 立兴
惠雅 兴忠 黎冰 国友 燕华 仲凯 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