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了解更多
革命烈士——周逸群
“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这是周逸群许下的诺言。这位为党鞠躬尽瘁,“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英雄赞歌。
周逸群,1896年出生于贵州铜仁,他家境富裕,却父母早亡,所幸得到族叔周自炳的悉心照料,并接受了良好教育。
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留学期间,他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研读了不少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1923年初,周逸群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当看到列强横行、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景象时,他感到十分痛心。第二年,深感只靠纸和笔救不了中国的周逸群,告别同志,南下当时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亲切接见。11月,在国共合作的热潮中,他意志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周逸群赴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从此与时任师长的贺龙结为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周逸群和贺龙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周逸群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了瑞金、会昌等战斗。同时,在南下途中,他还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为党补充了新鲜血液。
1928年,周逸群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1930年2月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兼政治委员。7月率第6军与第4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第2军团,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在第2军团主力南征、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组建江左、江右军两个指挥部和独立团,实行全民皆兵,相继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
周逸群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铮铮誓言,他是革命的英雄、党的楷模,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
往期推荐
红军杰出将领——吴焕先
三个将军出自一个炊事班
首任装甲兵司令——许光达
外交将军——耿飚
大将总长——罗瑞卿
gonggao555@163.com
扫码投稿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百年强国梦
扫码关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