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战神——张国华


点击关注
| 了解更多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雪域战神——张国华
张国华原名张福桂,1914年10月22日出生在江西井冈山北麓的永新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永新县位于罗霄山脉中部,南接井冈山市,西邻湖南省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三湾改编”就发生在这里,从这里走出了41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张国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但因家道中落只读了四年半私塾。1929年3月,年仅15岁的张福桂改名“张国华”上了井冈山。此时朱毛已率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张国华加入了袁文才、王佐领导的红4军32团。多年后,毛泽东在接见张国华时得知他是江西永新人,曾是王佐的部下时,便亲切地称呼他为“井冈山”。他走过长征,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戎马生涯几十年,战功卓著。

张国华中将
但是要论他军事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则当属1962年他指挥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他指挥部队歼灭了7000多名印度侵略军,保卫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安稳,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
印度不断在边境挑衅,张国华带病回藏主持工作


从50年代初开始,张国华便奉命进军西藏,历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第一副书记、副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是50年代到60年代初西藏的主要领导人。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印度不断在西藏边境蚕食中国领土,1961年后,印度政府变本加厉,指挥印军不断在中印边境挑起军事冲突,制造流血事件。第二年,又公然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我国推行“前进政策”,大举军事入侵西藏。

张国华率部进军西藏
1962年初,张国华当时刚刚参加完中央的活动,由于身体抱恙,便留在了内地养病。虽然他人在北京,但却一直心系西藏,他通过打电话,不断把中央的指示精神和他的个人意见传达给西藏的负责同志。
后来,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他抱病回到拉萨,组织应对边境局势的工作。
自卫反击战前,张国华向毛主席保证“一定打赢”

中印边境的危机愈演愈烈之时,中央也在考虑是否有必要打一场自卫反击战,以保卫我国的领土主权和边境安宁。
1962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中印边境问题。在会上,毛主席拍板决定,当前的局势战争已经无可避免,既然尼赫鲁要打,我们就奉陪到底。其他与会的中央领导也都一致同意,应该在边境打一场自卫反击战。
做出决定后,毛主席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能不能打赢啊?”
张国华信心满满地回答道:“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要知道,在此之前我军从未和印军交过手,并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如何,因此刘伯承元帅怕他轻敌,便告诫他说:“你们是要和印度正规军中号称‘王牌军’的部队作战,不是一般的边防警察,不可轻敌”。
但是,张国华仍然信心十足,他再次表示自己一定能够打赢。
那么,张国华到底是出于什么根据,让他这么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呢?
他对别人说,他自信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他的部下曾经打败过国民党的精锐181师,战斗力是绝对有保障的,打印度他有信心。
第二,印度军队很久没打过仗了,军中肯定会松懈怠慢,而我军的士兵身经百战,又刚刚从战场上退下来,战争一旦打响,能够马上进入状态。
第三,边境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印军不适应那里的环境,而我军已经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早已适应。
张国华决定第一仗要吃掉敌方一个旅,毛主席力挺
做好战争的各项准备后,针对接下来要打的第一仗,指挥部里出现了一个争论:是吃掉对方一个旅呢?还是吃掉对方一个营?
一些人认为,为了保险起见,只要吃掉对方一个营就行了,而其他人却认为,一个营太少,应该吃掉对方一个旅。

对印自卫反击战战场旧照
张国华考虑再三后,决定吃他一个旅,吃一个营,不痛不痒,没意思。
这一方案上报到北京后,有些人觉得张国华太冒险了,但是毛主席却很支持他,跟他说,就算打不好,大不了重来。
1962年10月20日,张国华一声令下,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短短三天,我军就歼灭敌军2000余人,收复了一部分被占的我国领土。
首战告捷后,张国华继续指挥部队向其他敌军发起进攻,到11月底,我军共歼灭了7000多名印军,还俘虏了号称“王牌旅”的旅长达尔、准将辛格。而我军只伤亡一千余人,而且无一人被俘。

这场边境战争,以印军的完败告终。
战后,毛主席对张国华评价道:“你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你这一仗,至少可以保边境10年的安稳”。后来的历史证明,张国华将军打的这一仗,边境何止安稳了10年,,而是50多年,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且,这场仗打得,还让张国华名声在外,跟他交手的印度军官,都称他为中国的“雪域战神”。
积劳成疾,58岁便病逝

由于张国华长期生活在环境恶劣的高原,再加上他每天高强度忘我地工作,使得他的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反复发作。
1972年2月,有一天张国华正在主持会议,他在讲话的时候突然心脏病发,倒在了会场上,第二天便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了,这时的他,年仅58岁。
后来,周恩来总理专门抽出时间,亲自前往北京西郊机场迎接他的骨灰,他痛苦地说到:“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
毛主席得知张国华病逝后,也感到十分痛惜,在后面的一次会议安排接见活动时,他说道:“我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往期推荐
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
红色记忆——彭雪枫将军
一代名将左权将军
红军杰出将领——蔡申熙
曾中生将军:能文能武,智勇双全

-END-


# 扫码投稿 #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百年强国梦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