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了解更多
红军英烈——伍中豪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在他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中指出:“红军初创时期的杰出将领,还应提这三个人:王尔琢、黄公略、伍中豪。”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伍中豪的故事,主要从四个方面讲:北大批胡适,给宋任穷改名,为毛泽东求药,名传井冈山。
1903年2月,伍中豪出生在耒阳县城南门外伍家村,父亲是秀才,母亲资氏,知书达理。父亲早逝后,母亲抚育伍中豪长大。
伍中豪
(一) 北大批胡适
1920年,伍中豪从长沙岳云中学毕业,考入了北大文学院。在李大钊的教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冬加入北大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的北大文学院代理学长胡适正是网红,他在一年前发表的《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正在师生中引起热议。胡适反对五四运动,他认为,“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胡适却没有认识到,德国进口的共产主义正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救世良方。没有主义的理论指导,任何只关注个体问题的改良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作为一个刚进大学的学生,伍中豪已经在思想上有了很高的觉醒。他针对胡适的谬论,专门撰文批判胡适,是在“用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旨在让人们忘却自己追求的真理”,忘记救世救人的初心!
1922年冬,伍中豪在老家耒阳与刘泰、伍文生等筹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团,发展团员60多人。第二年冬,伍中豪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春,伍中豪、陈芬等组建了中共耒阳支部,他任第三支部书记。1925年4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伍中豪被选为地方执委宣传委员。他的妻子段凤翔也被选为妇运委员,留下了夫妻双双都进县委班子的佳话。
(二) 给宋任穷改名
萧克上将曾回忆说:“伍中豪是学文学的,有较好的文学功底,被誉为‘第四军的文学家’。”他讲话从容,温文尔雅,与谁都合得来,上将宋任穷的名字就是他改的。
宋任穷
1928年春节,任工农革命军11师31团副团长兼3营营长的伍中豪和文书宋任穷一起喝酒,当时宋任穷的名字还叫宋韵琴,伍中豪一边喝,一边念着他的名字:“宋韵琴、宋韵琴,这个名字不好,像个女人的名字,不如改了吧!”接着,他念念有词地在嗓子眼里转着:“宋韵琴、宋韵琴,宋任穷!”突然停住了,说:“就叫宋任穷吧!”周围的人仔细一琢磨,都说好!好在哪里呢?“任穷,任穷”,“天将降大任于穷人”,一字之改,就深刻地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穷人打天下的初心和抱负!于是,宋韵琴就此改名为宋任穷。
(三) 为毛泽东求药
中豪不仅文学才情好,还是井冈山上有名的军事将领。他毕业于黄埔第四期步兵科,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伍中豪参加指挥大小战斗近百次,打了许多大仗,胜仗。
1928年2月,伍中豪率1营战士,运用围城打伏击的方法,解放了宁冈新城,歼敌1个团,取得了井冈山根据地开创以来第一次歼敌1个团的胜利。6月,伍中豪率第3营到永新县夏幽,分别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农兵政府和中共特别支部,使夏幽成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一面旗帜、一个样板,毛泽东因此曾多次称赞他:“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个文武全才。”
秋收起义创作画
1929年2月1日拂晓,红四军在寻乌县圳下,遭国民党刘士毅1个团的偷袭,而担任护卫的林彪28团却已经提前撤哨开往了罗福嶂,致使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首领被敌人包围。危急之下,伍若兰披起朱德的衣服,带部分士兵掩护朱德等人撤离。伍中豪得知消息后,率31团赶来支援,数次组织队伍拼死猛冲,终于从敌人背后杀开了一条血路,将被包了饺子的毛泽东等人接应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圳下战斗,也是红4军建军以来的最惊险的一次战斗。伍中豪等3个耒阳人为这场战斗作出了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伍若兰因为这次战斗被捕而牺牲,31团1营营长周鲂也当场战死。
1930年,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命令伍中豪攻打闽西龙岩,发动农民起义。龙岩是闽西的重镇,当时驻有国民党军一个旅。当年5月伍中豪率领红军第三纵队进入闽西,先后三次攻打龙岩,全歼了陈国辉旅2000多人,发动龙岩地区7个县的农民起义,广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开辟闽西根据地的基础。6月中旬,第三纵队扩编为红1军团第12军,伍中豪升任军长,并当选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四) 名传井冈山
从1926年广州农运所开始,伍中豪就追随毛泽东闹革命,在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中,伍中豪都是毛泽东的左膀右臂,坚定支持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伍中豪与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井冈山会师创作画
1928年冬天,毛泽东在大井患上了疟疾。因为缺药,大家急得团团转,于是贺子珍让人去请伍中豪。
伍中豪冒着风雪从茨坪赶来,看见全身发颤,说话都抖个不停的毛泽东,心疼死了。他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医生委屈地回答:“治疟疾的西药早用完了,土方子又不管用,没得办法。”“为什么不报告!”伍中豪大吼一声,只要不打仗,平时大家很少看到伍中豪发这么大的脾气。一时之间,连贺子珍都不敢说话了。何长工说:“伍团长,要想治愈毛委员的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敌占区吉安城里弄药。”
谁去呢?伍中豪不顾毛泽东的劝阻,决定亲自带人去吉安弄药。当天夜里,伍中豪带着刘型、赖春风化装成当地农民的样子就出发了。从井冈山到吉安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还下着大雪,伍中豪他们足足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了吉安城外。他们首先落脚在刘型的一个远房表叔家里。这个表叔是吉安挨户团的一个头目,但不知道刘型是红军,以为刘型真的是来贩盐的。伍中豪很爽快地从身上掏出几块银元送给刘型的表叔,刘型的表叔很高兴。第二天,就安排他们大摇大摆走进了吉安城。
为了不引起刘型表叔的怀疑,伍中豪叫刘型去买盐,自己和赖春风找借口去了药铺。但是吉安城里只有一家西药店,而且受到敌人的控制,根本买不到疟疾药。最后打听到吉安天主教堂里,一位外国神父有药。于是他们又奔赴天主教堂。好不容易找到了高鼻梁,一头卷发的神父,却只会说英语,幸亏伍中豪懂英语。叽哩哇啦一通神聊,不久就把药物拿到手了。
几十年后,成为开国少将的赖春风,还经常向人提起这件事。他说,伍团长真是个有胆有识有水平的人,是我们共产党队伍里的罕见人才!
后来,伍中豪在汀洲整编期间得了急性肺炎,住进了中央红军医院治疗。毛泽东知道后,一点也不怕自己被传染,经常守在伍中豪床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伍中豪烈士墓
1930年10月,年仅27岁的伍中豪在安福县遭伏击牺牲,毛泽东听闻消息后,非常悲痛,有种说法是“他红着眼眶,咬着一条毛巾,豆大的泪珠直往下滴,几天没有出门”,这是坚毅的毛泽东从未有过的。24日,彭德怀亲率红三军团攻下安福县城,召开万人大会追悼伍中豪,并把杀害他的凶手处以极刑。
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志马革裹尸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纪念伍中豪的书画作品
这就是耒阳男儿,军中豪杰伍中豪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在耒阳无墓、无后、无故居,但是共和国的每一处青山都是他英灵的安息之所,每一个耒阳人都是他精神传承的后人。2018年,中央批复,建设伍中豪同志铜像广场,这是共和国对他永久的纪念,也是家乡人民对他深情的缅怀,他将永远活在每一个耒阳人的心中!
来源:中共耒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往期推荐
青年楷模——恽代英
担任过总书记的张闻天
兵团司令——程子华
毛泽东诗词中的隐喻研究
无衔元帅——滕代远
gonggao555@163.com
扫码投稿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百年强国梦
扫码关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