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了解更多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兵团司令——程子华
在电影大决战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林彪向刘亚楼下达着命令: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战况之惨烈不用说了,程子华之勇猛强悍更是可见一斑。
然而就是这样一员猛将,1955年授衔的时候,却没有给他任何军衔。其中的原因与他个人的表现是分不开的,也和建国后的工作需要有关。
说起来程子华是与毛泽东相识较早的一位将军,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和毛泽东相识,并且跟随毛泽东转战南北。在毛泽东眼里,程子华是一个老实人,他的军事才华和政治工作水平都受到了毛泽东的器重。
程子华早在1926年就入党了,大革命失败之后参加了广州起义,三年后也就是1929年年底,程子华领导了湖北大治军队暴动成功。1931年第1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红军刚刚粉碎了蒋介石的第1次围剿,正在准备第2次反“围剿”工作。
求贤若渴的毛泽东见到程子华之后非常欣赏他,对程子华介绍说:蒋介石第一次围剿惨败,何应钦成了海陆空总司令,要三个月内消灭我们,我们要让他的这个美梦破灭,现在我们需要一批新的干部,所以请你到红35军担任团长。
在当时毛泽东的地位并不稳固,党内还有很多留学派,在工作中过于理想主义。这些人大多都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耍笔杆子的能力却很强,往往不认同毛泽东的指挥方略。
毛泽东制定的反“围剿”方针是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但是苏区中央局和中央代表团有人认为应该采用分兵退敌的方针,把红军分散到苏区之外去打游击,还有人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云贵川。
建立新的根据地,理由竟然是斯大林说过,四川是最理想的根据地。可笑的是他们不相信在本地带兵多年的毛泽东,却去相信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外国领袖,这些留洋派把苏联共产党的指示视为金科玉律。
好在当时毛泽东凭借多年的经验坚持自己的意见,继续主张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当时的程子华作为基层军官的代表,也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
在反“围剿”过程中,程子华对很多军事指挥之外的知识并不熟悉,毛泽东几乎是手把手地给他传授经验,当时的红军这里想要以弱胜强,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实质结合群众和地形,以及如何把自己的优势扩大化,做到扬长避短。
程子华跟随毛泽东学到了很多军事领域之外的知识。毛泽东曾对程子华说:你看敌人包围我们的兵力虽然很多,但是他们有许多弱点,我们要把这些弱点充分地发掘出来。
比如参与围剿的敌军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指挥部统一官兵不一致,在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础,不熟悉根据地的地形,而我们红军的数量虽然少,装备差。
但是红军上下团结群众条件好,对地形也非常熟悉,用这些有利条件结合起来,就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毛泽东的精心培养下,程子华逐渐成为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后来反“围剿”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在红军反“围剿”胜利的影响下,国民党第26路军在江西宣布起义带着1万多人进入中央苏区。为了把这支队伍尽快改造成红军主力,毛泽东派程子华去担任这支队伍的政委。
程子华到任之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贯彻红军的建军原则,着重于政治上建军发展进步军官加入党组织使这支部队的政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这支国民党军队成为了红军的主力,毛泽东非常满意。
到了1934年第5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程子华此时担任红25军军长。此时程子华主要活动在鄂豫皖苏区,然而红25军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程子华保护着鄂豫皖省委以及红25军其他领导人一起开始了著名的“千里走单骑”。
程子华在没有任何上级指挥的情况下,于1935年初到达陕西南部,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期间,他一度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为了让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程子华和徐海东决定派红25军到甘肃去牵制敌军兵力。
1935年的9月,程子华的红25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和程子华担任军团长和政委。
随着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随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国民党立即调集十万重兵到陕甘肃区周围,蒋介石亲自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此时毛泽东,派红十五军团发起了直罗镇战役。这场战役是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程子华负责执行的一场胜利的战役。
直罗镇战役结束之后,中央红军算是在陕北站住了脚,陕北高原的冬季一向来得很早,1~10月就开始下雪长征,来到陕北的战士们缺少冬装,程子华和徐海东商量给战士们制作新的棉衣,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程子华和徐海东找来军区处长查清自己的家底,有7000多大洋,去掉购买冬装和药品器械等生活用品的费用,发现自己手中还挺富裕,足够一个冬天吃饱穿暖。徐海东与程子华商量,决定拨2000大洋发下去给部队改善生活。
结果第2天中午,中央红军的后勤部长杨志成到了红15团,送来了毛泽东的亲笔信,要向红15团借2500大洋,以解决中央红军的吃饭穿衣问题。
徐海东和程子华非常为难,一方面是自己的战士需要过一个温饱的冬天,一方面是中央红军连吃饭都成问题。最终两个人留下2000元钱,拿出5000大洋送给了党中央。
这件事情也让毛泽东记忆深刻,多年之后,毛泽东仍然经常提起这件事。在抗日战争中,程子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和吕正操在冀东军区表现出色。两个人合作多次击溃日军,扩大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程子华和吕正超也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在作战过程中程子华和吕正操住在一个院子里,程子华住在东厢房,吕正操住在西厢房,作战室在正房。刚进屋,敌人的飞机就冲着他们的住房轰炸。
一颗炸弹打中了正房,飞机轰炸时,程子华和吕正操藏在床底下,轰炸过后,两个人互相互喊对方的名字,谁也不知道对方死活,出了屋子之后才发现两个人都跟泥人一样,这件事情也成为两位老战友晚年经常提起的谈资。
1945年6月,程子华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解放战争中,程子华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优异,然而在东北野战军入关的时候,却犯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由程子华和黄志勇带领秘密入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给他们的任务是等到杨成武在张家口宣化地区纠缠住敌人之后,立即超越密云怀柔,向延庆地区前进。
此时,傅作义的35军也开出了北平,毛泽东知道之后,立即给程子华的队伍发报,让程子华准备和第三十五军正面交战。
其他的队伍不需理会程子华此时却没有根据毛泽东的指令行动,他经过密云县的时候觉得密云守卫能力很弱,攻下了密云县,对补给有很大的提升可以在后期持续作战。
按照程子华的设想,自己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拿下密云县城,结果判断失误,密云县城守备非常强大。进攻发起之后,程子华的部队在这个小县城里久攻不下,一个师的人员共打了三天,才把密云打下来。
此时杨成武的部队已经在侧面围住了第35军,然而负责正面作战的程子华却迟迟未到。使得歼灭35军的计划落空,35军从张家口突围,向北平逃窜。
最终一个计划好的歼灭战打成了追击战,毛泽东在当天晚上的电报中,对程子华提出了严厉批评。战事无儿戏,作为一个部队的指挥官程子华犯的错误不可谓不重。毛泽东最终也只是严厉批评而已,毕竟是用人之际。
大军进驻北平之后,程子华担任了北平警备司令员兼政委,后来他又率领大军南下从河南打到湖南,直到广西。
当他指挥的部队即将解放广西全省的时候,这个时候建设大西南需要人才,又把他调到大西南负责三线建设,成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副主任。由于过早地离开了部队,到1955年程子华没有得到任何军衔,因为他离开部队已经10年之久了。
往期推荐
毛泽东诗词中的隐喻研究
无衔元帅——滕代远
红军杰出将领——许继慎
上甘岭战役指挥者——李德生(上)
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
-END-
# 扫码投稿 #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百年强国梦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