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党史英雄人物——方志敏
★
方志敏:用生命捍卫信仰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思想启蒙
南昌求学接触马克思主义
求得民族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方志敏自年少起便拥有的理想信念。他立志投考陆军学校,还曾想从事实业,苦做苦积,哪怕是积不到几百万几千万的家私,有多少拿多少,训练中国的海陆军。
五四运动前后的爱国运动使方志敏的思想得到启蒙、政治上逐渐觉醒。
1919年秋,方志敏来到南昌,进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走在南昌大街上,方志敏经常看到洋传教士对中国人的可恶行径,故而愤慨抒怀:“他们自认为文明人,认我们为野蛮人,他们是优种……他们昂首阔步,带着一种藐视中国人、不屑与中国人为伍的神气,总引起我心里的愤愤不平。”
“父亲觉得若是在省城都这样,更不说别的地方了。他在心里憋了一口气。”方梅说,“他在学校学习各种新知识,努力学习英语,阅读《新青年》《东方杂志》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2年春,他借助词典,阅读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直接从外文原著中汲取人类先进思想,并在校园里宣传社会主义。这些都表明方志敏在救国方案的认知上有了极大的转变。
在当时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社会背景下,方志敏通过学习、思索、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吃米糠、穿旧衣
绝不给自己搞特殊
方志敏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可是衣着打扮与普通百姓、红军战士毫无异处,有一年冬天方志敏参加苏区群众代表大会,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棉袄冻得瑟瑟发抖,参会的代表们看到心里实在不忍,找来一件新棉衣让他换上,可是方志敏坚决不同意“我绝不能给群众增添负担!我这件棉衣虽然有点破但缝补一下还是可以穿的”,他让人连夜缝补好那件破棉袄第二天接着穿在身上。
在长年艰苦的学习与工作中方志敏患上了肺病,时常吐血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天方志敏吃饭的时候发现他的碗里是白米粥,他立刻走到战士们中间去看,发现其他人碗里都盛着野菜和米糠,方志敏不禁皱起了眉头,炊事员忙说:你的身体不好,这段时间病情又加重了,同志们都很担心这是给你的病号饭,同志们都赞成,不算搞特殊。
方志敏却说“我们是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官兵平等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大家吃米糠我也吃米糠绝对不能搞特殊”。
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
写下了对新中国的信仰
1935年1月,同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七昼夜后方志敏被俘,敌人派说客几次前来劝降,方志敏却对来人讲“真正的革命者只有被敌人残杀,而没有投降敌人的”。
方志敏利用敌人要他“写点东西”的机会写下给同志们的最后嘱托,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方志敏从被关押到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到英勇就义的六个月间先后写下16篇共约13万字的文稿和信件,其中,他在牢狱里写下《可爱的中国》憧憬着中国的未来“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心灵震撼为之情动肺腑,今日之中国已如方志敏烈士所愿,然而无数的“方志敏”早已在青春之年永远缺席了,一个民族的图存、崛起、强盛离不开革命先辈的奋斗与牺牲,那些为理想信念而战斗的人,是值得世界人民永远怀念的。
往期推荐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访“当代名医”中央首长保健医师贾三元
红色传承后继有人
唐仁健部长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党史人物:瞿秋白
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长按扫码投稿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扫码关注我们
百年强国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