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书会 · 报刊推荐】魅力无穷的文学世界——2020年报刊推荐第9期



生活节奏太快
它可以让我们学会慢下来
现实世界太繁琐
它能让我们变得单纯
从书中汲取它的精华
再回到现实中去更好的生活……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当我们有烦心事时
不妨来这个魅力无穷的文学世界
找寻一份答案和慰藉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山东文学》


刊物简介

《山东文学》(月刊)创刊于1950年,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类月刊,国内、国际公开发行。创刊五十多年来,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文学期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山东省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规格最高的文化类刊物。荣获中文核心期刊(2004)。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本期精彩导读
//////////////////////
      春天大地复苏,树木发绿,春风伴着彩云姗姗而来,浑身散发着缕缕沁人的清香,将娇嫩的小芽从硬实的大地中诱了出来,让南归的大雁从遥远的天边欢唱着归来,山川大地丝丝绿意阵阵清爽点点翠光。春天就是一首美丽而轻缓的歌,让人感到温暖。      在这醉人的春天里,我和娘来到了牛蹄山。      牛蹄山就在秦始皇三登琅琊台的北侧三公里处。传说始皇大帝登琅琊台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其实那只是说法之一。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秦始皇第一次祭海路经牛蹄山,碰到了美若天仙的周村姑,所以才二次登瑯琊台,他是为了寻求爱情而来。撇开这些不说,牛蹄山面临大海背靠大山,确实是一个让人喘口气都舒畅的地方。
      我承包了牛蹄山,想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产业园。牛蹄山是由山字形的三个山头组成,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小鸟在其中唧唧喳喳来回飞跃;偶尔一只只野兔支楞着耳朵瞪着眼,看到人,便“嗖”一声窜到草丛中去了。大鸟扑棱着翅膀“哗”的一声从树枝上飞起,“咯吱咯吱”叫着飞向更深的林中。
                                   ——《那一片云》 
02《天涯》
02《天涯》


刊物简介

《天涯》以刊载中短篇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散文、文艺论谈等。读者对象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天涯》自1996年改版至今,已成为国内思想界、文化界的一本重要刊物。它不是一本纪实新闻性杂志,更不是时下形形色色的消闲娱乐读物。它以道义感、人民性、创造力定位,承担精神解放和文化建设的使命,拒绝与低俗为伍,是一本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身的泛文学杂志。

本期精彩导读
//////////////////////
      动物属于大自然,也是我们人类世界的延伸。作家写动物,实际上既是写大自然也是写自己,是表达一种共同的承受、等待和观望。人与人的相爱是非常自然的,爱动物却是爱一个“他者”和“弱者”,这种爱更少功利性,是生命所具有的最美好的情感,体现了极柔软的心地,如怜悯、慈悲、痛惜、莫名的信任和寄托。这是人类对其他生命的一种心灵寻访,有美好的假设和猜测,预先设定了对方的美善。从此人类便排除了很大一部分孤独,找到了这个世界上既陌生又熟悉的“另类”,它们是具有嗵嗵心跳的、大睁一双眼睛的生命。对它们的好奇心是自然而然的,更是可贵的,总是伴随了最大的柔情、同情和理解。从这里出发的爱都是比较纯粹的,较少令人怀疑会有其他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越是那些大心灵,越是可以感受他们对于动物手足般的情谊。回顾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像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面描写的一只可爱的白羊和女主人公的关系;像屠格涅夫那篇著名的小说《木木》,写一条狗与男仆的生死相依,读来催人泪下。说到文学杰作中的动物,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它们全都是真切质朴、兴味盎然的讲述,或趣味横生,或令人震悚。     
——《动物-文学的八个关键词之一》
03 《延河》


刊物简介

《延河》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合诗歌,散文,随笔,小小说于一体的纯文学刊物,号称“小《人民文学》”。“名家走廊”,展示名家新作;“百姓故事”,讲述平凡人的生活;“文化视点”,谈论新的文学观点;“新诗栖居地”,是现代诗的艺苑。蜿蜒的《延河》,流动的文学。

本期精彩导读
//////////////////////
      世间有种铭心刻骨之痛,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弹指之间,母亲辞世已二十五年,她的音容神态,犹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深深烙印在我心底,难以忘怀‍‌‍‍‌‍‌‍‍‍‌‍‍‌‍‍‍‌‍‍‌‍‍‍‌‍‍‍‍‌‍‌‍‌‍‌‍‍‌‍‍‍‍‍‍‍‍‍‌‍‍‌‍‍‌‍‌‍‌‍。
      波澜不惊的日子,难以沉淀弥久的记忆‍‌‍‍‌‍‌‍‍‍‌‍‍‌‍‍‍‌‍‍‌‍‍‍‌‍‍‍‍‌‍‌‍‌‍‌‍‍‌‍‍‍‍‍‍‍‍‍‌‍‍‌‍‍‌‍‌‍‌‍。回顾母亲的不幸经历,好似光风霁月的天空突然倾泻泪雨、承载愿景的道路倏忽深陷泥泞,至今咀嚼不尽辛酸的滋味。
      母亲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排行老幺,人称“幺妹”,从小备受家人的呵护与宠爱,度过了无忧而娇憨的少女时期。受家风濡染,她识字达理,娴雅秀慧,成人之后,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嫁给了我的父亲——一个同样有点文化、有些见地的斯文小伙,组成了幸福小家庭。当初,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居家有条不紊操持田间地头的农活,忙碌灶前锅旁的生计,侍奉年迈体弱的老人,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儿。有父亲的薪资收入、母亲的勤俭操持,日子虽然辛劳紧巴,却也苦中有甜。                           
      风云不测、命途多舛,父亲中年罹病。起初不甚在意,便返回家乡,到农场担任会计。孰料短短几年,父亲身体每况愈下,竟至病入膏肓、卧床不起。母亲四处求医问方、时时精心照顾,未能阻止厄运的脚步,眼睁睁看着四十二岁的丈夫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今世难忘慈母恩》 
04 《短篇小说》


刊物简介

《短篇小说》创刊于1957年,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凭借严谨的办刊风格和丰厚的学术底蕴,在最新出版的“2011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短篇小说被评为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她倾诉人生百味,追忆似水流年,回味年轻时的冲动与梦想。人间真情,都市风情,乡村故事,袖珍传奇,真情道白,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恰似一杯清茶,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本期精彩导读
//////////////////////
      我感觉,自己一旦写响应号召、歌颂时代的正能量作品,就像是在完成命题作文那样无所适从,深怕写成寡淡无味的口号和标语。
      这或许和我的阅读经历有关,在创作发育期,我读了太多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不可避免地在骨子里打上了批判现实的烙印‍。近年来我写的小说,也大都是关注生命个体意义的反思类题材,《帮扶简史》是第一篇具有歌颂意味的小说,这篇小说成型之后,我的创作发生了转型。      好在,这是个无法让人“愤青”的时代,离开书桌四处走走,就不难发现,我们的确处在特殊而伟大的社会进程中和时间节点上。农业大国上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被许多名家付诸笔下的“粮食问题”,即将在这一刻成为历史。也许,今后的文学作品中会失掉一个有关粮食的重要话题,但现在,这个题材在做最后挣扎,期待行将落幕时的回光返照。许多作家也在因此最后一搏,抢抓时代更迭的精彩瞬间。                        
——《我不打算写一首简单赞歌》
//////////////////////
“在看”吗?在看就点一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