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书会·报刊推荐】万里河山,吾心安处即故乡



【沙湖书会•报刊推荐】
万里河山,吾心安处即故乡
传统文化类期刊精选

过年的欢喜,在大街小巷热闹穿梭,
温暖的坚守,原地留住归家的脚步。
旧岁辞去,春暖花开从不远处走来,
新春迎来,梦想和希望在心田启程。
身在他乡,让我们共享同一轮月光,
心系故里,一起同赏传统文化精彩。
万里河山,吾心安处即是美丽故乡!

 《中华手工》 



● 刊物简介:
《中华手工》(月刊)创刊于2004年,是一本“表达手工生活情趣,彰显手工生活品质”的手工生活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定位:手工美化生活。内容:反映国内外手工产品消费时尚、以及与手工相关联的生活时尚。强调实用性、趣味性。

      ●本期精彩导读:
      大自然是陶工们重要的灵感源泉,绞胎瓷的纹理千变万化,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自然纹理,此类纹理在泥料的糅合过程中不加过多人为控制,通过拉坯或模具成型后,器物表面肌理变化自由,观之如山水云雾,有天成之趣;另一类则是规则有机的纹理,此类纹理通过对不同颜色泥料的切割拼合而成,规整对称,排列有序,如鸟纹、编织纹、羽毛纹、麦穗纹等。
      独特的纹理及色彩变化令绞胎瓷在陶瓷产品中脱颖而出,其内外一致的肌理恰应了孟子所言的“君子本色,表里如一”,从而在器物审美中又生出一层儒家文化内修外治的精神性,受到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青睐。由于瓷泥的膨胀系数、收缩率不尽相同,制作工序复杂,绞胎器极易开裂,存世器物中也极少见到大器。
——《厚土生花:绞胎瓷的风雅颂》

《大众书法》 



● 刊物简介:
《大众书法》是国内外发行的书法专业性杂志,以学术研究为主旨,为书法专业工作者及书法爱好者服务。创刊已有二十年,是同类刊物的老字号,始终受到书法界的关注与重视。本刊是目前国内装祯挡次最高的书法刊物,再加上其浓郁的学术内涵,形式与内容均处于领先地位,受到当代书法界的广泛赞扬。

      ●本期精彩导读:
     小楷最终的目标是要创新,但是创新尤难。书法艺术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借助于外在的形式,显示出一种内在的个性、情感、生气、风骨和精神。书法固然离不开具体的、可感的、形式上的变异,但这种变异必须是一种极微妙而合乎情理的形变,如人之五官,虽差之毫厘,而面目各异,人之个性,虽相去不远,神情迥别。然而小楷的变异尤是微乎其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骨力、气脉、意蕴和神情是书法艺术本质上的要素,面目只是表象流露,故凡有志于创新者,决不刻意地去追求形式上的新巧,而能还淳返朴,平其争竞躁戾之气,深自韬晦,远离急功近利之风,脚踏实地,求其本质,先讲笔法,次追笔势,理法圆熟,然后伸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融之以性情,出之以自然,则不求新而自新。  
——《论小楷艺术》

 《戏剧之家》 



● 刊物简介:
《戏剧之家》由湖北省文联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湖北音乐家协会、湖北曲艺家协会、湖北舞蹈家协会、湖北电影家协会、湖北电视家协会、湖北书法家协会、湖北美术家协会联合协办。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炉。

      ●本期精彩导读:
当戏曲舞台上融入其他艺术成为潮流时,伶人剧也就展现出了新的艺术特征。台湾国光剧团的“伶人三部曲”,均采用了“戏中戏”结构。《百年戏楼》 中的每一位演员既是“戏中人”也是“‘戏中戏’中人”,王安祈女士曾写道,“这部戏没写一句新唱词,没有一句新唱腔,全部用老戏的唱段编织成一部全新的戏......老戏唱词唱腔都是‘隐喻’,与当下的真实人生或呼应、或对比、或相反,若即若离、不黏不脱,交错缠绕、纠结互文......此外,大胆设计唱腔,打通行当,同时还将歌剧、话剧等艺术形式加入舞台。魏海敏在《孟小冬》里,不仅一人承担了梅兰芳的旦角唱腔、孟小冬的旦角唱腔以及孟小冬在舞台上的生角唱腔,而且还设计音乐剧演绎孟小冬情思和话剧独白、对白。在舞台布景上,导演也不完全遵循传统布景原则。“伶人三部曲” 保留了古典戏曲简洁、写意的内核,融合了现代艺术审美,形成了新古典风格。《百年戏楼》以一堵被鬼门隔开的墙作为背景,八个戏箱点缀其中,戏箱是伶人特有的物件,装载着伶人一生的喜怒哀乐,整个舞台也显得简约大气。
——《戏曲剧目中的伶人形象研究》

 《武术研究》 



● 刊物简介:
《武术研究》是我国第一本以实用武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武术刊物。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刊登国内外武术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介绍体育武术运动项目新的训练方法、动态和发展趋势,宣传科学武术技术在体育武术行业中的应用,促进我国体育、武术科技事业的发展。

      ●本期精彩导读:
     武术在中国的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扎根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文明的土地,在此后漫长的岁月形成蔚为壮丽的文化奇观,在中华文明中成为一颗耀眼“明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先民人生智慧的结晶,武术的形成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武术的发展也汲取着儒家、道家、兵家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武术在中国史料中的首现,应该是南朝时期彦廷之的《皇太子释尊会作》中“偃闭武术,阐扬令文”。为了满足自我生存而斗争,是传统武术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纵观西方体育的发展史,会发现技击、对抗等项目也是西方体育的初始形态,传统武术之所以有别于西方体育,是因为武术不仅内容博大而且内涵丰富,在武术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赋予了武术大量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所以武术是原汁原味中国的“本土体育”。
——《民俗文化对武术形成的影响》
精彩内容推荐
  
【沙湖书会•报刊推荐】中小学教育:一场期待花开的旅行
2021-01-26
【沙湖书会·报刊推荐】探科学奥秘,感科技神奇——2020年报刊推荐第12期
2020-12-22
【沙湖书会·一起读诗】穿越时空,感受年味儿
2021-02-16
【沙湖书会·旧报新读】请回到1984,感受最经典的一届春晚
2021-02-13
  - end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