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书会·报刊推荐】拜访小说家——小说家的异想世界


沙湖书会·报刊推荐
拜访小说家——小说家的异想世界


你是否想象过小说里的诗与远方?
让我们一起在小说家的异想世界里,
乘着想象力的翅膀肆意驰骋,
寻找失落的精神疆野里的那片栖息地。



《城市画报》


刊物简介:
《城市画报》是1999年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出版的画报,逢每月12日和28日出版。《城市画报》是一本坚持原创精神的城市青年生活杂志,以反映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对生活和时尚趋向进行前瞻性观察,并在观念上提供指引,核心读者为国内大中城市中20-40岁的年轻人。

本期精彩导读:
      《冬泳》唤起的并不仅仅是东北人的共情,还触动了更为广泛的人群。在分析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故事能打动东北人之外的、以及年轻一代读者时,班宇将人的精神比喻成了一个“正弦波”,“我们此刻和东北当时的精神位置上是相同的,在一个正弦波上,所以会产生一些共振。即便今天经济情况不再一样,但精神困境也许一样,所以会有感同身受。读者和我不是寻找记忆,而是对照当下处境。”
《冬泳》的火爆就像一个隐喻。对于东北人来说,即便有时间差,对于更广泛的人群而言,即便有时空差,大家都在其中找到了相似的波动,打捞起回在故事里一种同频的挣扎。
——《班宇——游向东北之外》



《现代青年》


刊物简介:
《现代青年》创刊于2005年,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办的青年刊物。《现代青年》旨在教育引导青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进程、社会问题、青年问题进行深刻的探索,展示海南特区青年的崭新风采。本刊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特别关注、青年视野、青年创客、青年人物志、青年之声、青年之旅等。

本期精彩导读:
     北京快节奏的生活,相对浮躁的环境,适合写作吗?双雪涛说,你可以自己选择,想浮躁就去浮躁,不想浮躁,其实也没人理你。成为“无业游民”之后,写作每天面对的是自己,双雪涛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量,每天拿出多少时间去写作。这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如果不自觉,时间很快就荒废了。并且,双雪涛一段时间不写东西,就会很焦虑,写作会让他平静一些,把很多东西释放出来,所以就得一直写。也不是说每年要写多少,最重要的是质量,尽量每天都写,就算今天坐在那里可能不顺利,但也得坐在那儿去试一试。
大家对故事的兴趣根植于基因里。人们就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不会消亡,我们要关注的是故事的形态。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我们的工作是写出更多动人的东西,让人们觉得这种故事是可以看的,而不是乏味无趣的。
——《双雪涛——作家要写出更多动人的东西》



《当代文坛》


刊物简介:
《当代文坛》系西南地区第一家专业文学评论杂志,创刊20多年来,密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坛动向,以其纯正的品位、深邃的内涵、平易的面貌赢得了广大作家、批评家、专业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厚爱,成为梳理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重要媒体。 

本期精彩导读:
     不过,小说异质性的终极目的还是“人”。王安忆表示,小说中的人之所以与生活中的人不同,就在于他身上有异质性,他是异质的人。所以,表现人的异质性,是小说的立身之本。 
关于小说中人的怪异性格和特点,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形态和结果都不一样。对于作家来说,他的本事就是在生活中找材料,“倘若留意,我们会发现,四处都是这样的特殊性格的人”:一个安徽来沪打工青年携妻子游浦东的经贸大厦,因心情激动,有电梯不坐,偏要徒步爬到摩天大楼上去。一个美食广场的餐厅面前立着一个卡通大娃娃,跑堂的小伙子,食客都对之视而不见,匆匆走过。这时,却有一个小姑娘在卡通娃娃跟前站定,摸一下它的头,谁喊她都听不见。等等。 
由此来看,“异质”实际也是人身上的“疾病”。普通人都会对它躲之不及,而小说家偏偏喜欢写这个。因为在小说家眼里,疾病使人物的异质性变得合理了。“在此也透露出小说中的困境,那就是要处理异质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就是说,我们如何给予形式,一方面使这些怪人变得可为常理解释,另一方面却又不损害他们异质的意义。”在这里,最能显示出一个作家的本事,他们之间是有高低优劣的。
——《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一一王安忆文学创作活力原因初探》

《文苑·感悟》


刊物简介:
《文苑·感悟》创刊于1992年,为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办的综合文化类期刊。本刊紧密贴近读者,以寻求心灵共鸣、展现人性光辉为办刊理念,通过清新的文字、灵动的版式、独特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深入读者心灵,品读书香,感悟人生。充生活情趣,宣理性哲思,追求简单中的精致与典雅,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

本期精彩导读: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一辈子没写过一篇小说,但他依然可以有一双“小说家”的眼睛。什么是小说家的眼睛?在我看来,就是用文字重新建构现实的能力。小说家终其一生都在撒谎,建构不存在,揭露别人没发现的世界,预言未来。
小说家的眼睛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那是巨大的时代裂缝,所有人都害怕掉进去,被抛弃,而站在这个裂缝处的小说家却最兴奋。就像乔治·艾略特写的:“我们都记得生命中的那些重大时刻——那时旧的期待落空,新的渴望勃发。”
我认为,今天的我们更需要这种小说家的眼睛。我们要勇于接受创新带来的可能性,同时关注那些被落在后面的人;我们要不断去新的地方,同时对未知保持好奇,保持谦虚。只有像小说家一样永远保持旁观者的视角,才能理解过去,而从不恐惧未来。
——《拥有小说家的眼睛》
本期文案:戴 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