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都值得回味,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取经结束后,如来封赏团队成员,唐僧孙悟空成佛,猪八戒沙僧白龙马成为菩萨。但是大家有没有仔细考虑过,沙僧并没有得偿所愿,为什么他不在当场抗议呢?
沙僧
未得偿所愿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沙僧能成为菩萨已经很好了,排在他前面的二师兄猪八戒不也仅仅是菩萨吗?他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实一个人高兴与否跟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出发前的期待,另一个是结果与期待的比较。承诺了期待,他就会前行,而结果如果达到期待值或者高于期待值他就会开心,否则就会失望。
而沙僧之所以取经也是如此,因为观音菩萨给了他一个承诺正是他期待的,原著这样记述: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上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
观音菩萨
这里的承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免除万箭穿胸之苦,这点他加入取经团队后就免除了。第二层是让他官复原职,显然直到取经结束,如来进行封赏也没有满足。可能朋友们会说,当了菩萨不比当卷帘大将要好吗?
卷帘大将与菩萨 那么就来比较下哪个更好吧。个人认为对于沙僧来说,当卷帘大将更好一些,这也是最近的感悟。在原著中多处细节看出,沙僧这个卷帘大将其实挺吃香的。譬如在玉帝身边,见识广博,还记得吗?人参果,猪八戒孙悟空都不知晓,可是沙僧却脱口而出,因为人家见过。另外权力也很大,当初沙僧曾经豪言“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而相对而言沙僧这个菩萨位就没有那么高光了。他免不了要修习佛法,定期念经诵读,而因为是外来者,必然也不会受到如来的重视,前些天看到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书中提到在一本古老的佛经《维摩经》中提到一个净土名为“众香国”,那里面居然住着九百万菩萨。而沙僧这个菩萨的地位未必有那里的菩萨高,这将来的前途跟天庭的卷帘大将相比是不是差得太远了呢?因为一锅粥认为当菩萨并不是沙僧所想要的。估计猪八戒反对当菩萨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菩萨
为何不当众抗议 既然现实与预期差了那么多,为什么沙僧不像猪八戒那样当场表示抗议呢?一锅粥认为这是沙僧聪明的地方。其一,封赏是个严肃的场合,佛祖菩萨罗汉金刚等大众都在场上,你当场让领导下不来台,领导怎么看待你呢?本来能成成的事情,也有可能弄砸了。其二,之前已经有人对封赏表示抗议了,那就是猪八戒,他认为自己应该成佛。结果被如来用委婉的言语拒绝,而紧接着如来就岔开这个话题,继续封赏。而沙僧看到猪八戒吃瘪,并不多说,因为说也是白说。
其三,沙僧是个情商很高的人,否则就不会在玉帝身边一待就是N多年,他会把握说话的时机与场合,因为他既有可能在思考,看自己的问题如何说才能达到目的,而绝不是仓促之间就给领导难堪。
沙僧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领导在主持一个很隆重的会议,你却拿自己的私事去干扰他,当众让领导下不来台,如果是心胸宽阔的人还好说一点,如果是气量狭小的领导,恐怕你想办的事情能办也办不成了。因此选择时机与言语是非常重要的。沙僧这个卷帘大将能有那么大的权力也是玉帝信任的关系,从这点也能看出他的情商比一般人要高很多。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说,回去当卷帘大将有什么好,打碎个杯子就被贬下凡间,每天还要经受万箭穿胸的酷刑。其实对于这一点一锅粥之前的文章也分析过,琉璃盏并不是什么珍贵的不得了的东西,为什么玉帝会因此责罚沙僧呢?这既有可能是玉帝布置的一个局,既然妖精们都是佛派托关系找来演戏的,那么玉帝为何不凑个热闹呢?估计如来知道沙僧的想法后,会说难怪他能当卷帘大将。
如来佛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或者有别的补充,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一锅粥会随时回复的。原创不易,欢迎转发推广,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关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