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为何疯了?你是范进,疯得更厉害



古道
“噫!好了!我中了!”
喊着这句话,中举后的范进,披头散发、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从塘里挣扎站起。
不少现代人很疑惑,心想不就是考中举人,至于这么高兴吗?还高兴得都疯了。
别说,还真至于。你要是范进,没准比他疯得更厉害。

01
“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写的是明代的事,那咱就来说说明代中举后会发生什么:
在明代,你要是中了举,就会有一群人冲到你家里,从大门开始,见东西就砸,厅堂门窗通通砸得稀巴烂......
千万别发火,这是报录人的报信仪式,意为“改换门庭”。
紧接着,报信的学差上门,向你报喜,并向乡亲们宣读榜文名次。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下好了,平时压根不知道你这号人的当地乡绅,过来跟你攀亲戚了。
说他跟你同一师祖,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算,你俩可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往后有事尽管提,兄弟给你解决。
再然后,当地其他富豪乡绅,向你推销起自家肤白貌美大闺女。
不要彩礼,自带嫁妆,择日洞房。为表诚意,先送三进三出大院子一套。
再然后,还有不少地主挤破脑袋,想要把家里的土地挂到你的门下来躲避赋税,答应给你一半税额做好处费。
平时对你冷嘲热讽的邻居村人,也羞涩开口让你收他们为奴,从此不用再服徭役。
你说你不好意思开口接这么多好处?
千万别,大家怕的就是你不开口。投资举人,稳赚不亏,要是你一个新进举人不求他们办事,他反倒惴惴不安。

▲观榜图 局部 明 仇英
02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范进中举前后,境遇的天差地别:
范进家世代务农,没点积蓄。范进本人又不事农桑,家里全靠着老母亲和妻子两个人,做针线活、给邻居做工过活。
当然,这点钱完全不够范进读书的。
范进平时要买书、买纸墨要花钱,每三年都要参加的科举更要花钱,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他考学:“家里住著一间草屋,一扇披子。门外是个茅草棚。”
大冬天的,范进去参加乡试,家里找不出一件好衣裳:“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到出榜那日,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老母亲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到集上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
家里穷得做屠户的老丈人都瞧不起,更别说其他人了。

▲胡屠户训斥范进。来源/电视剧《儒林外史》
可是,等他中举之后呢?
当地富豪张乡绅立马过来攀关系,送钱送房:“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张乡绅确实会攀关系,只是给范进阅卷的考官是他先祖的门生,俩人就能成为“亲切的世兄弟”。
最妙的是范进老丈人胡屠户的态度。
在中举前,他的老丈人整天将这种话挂在嘴边: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已知,这胡屠夫的女儿胡氏,长的是“一双红镶边的眼睛,歪腿烂脚,还有一头黄头发”,三十多岁时与范进晚婚。
胡屠夫骂范进,也没有忘连他的老母亲一起埋汰,多次咒骂范进老母 “老不死的”,直骂得范进“摸门不著”。

▲范进得知中举后晕厥。来源/电视剧《儒林外史》
中举之后呢?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
“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看见女婿衣服褶皱了许多,屠户“一路低著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女婿拿出银子给胡屠户,他先是拒绝,推脱不过又一口一个“姑老爷今非昔比”,千恩万谢后低着头走了。

▲老丈人胡屠户吹捧范进。来源/电视剧《儒林外史》
03
中举前后,范进的态度,众人的态度荒谬吗?确实够荒谬。
但在《儒林外史》的世界里,“科举狂魔”范进和众人的态度,却是“合理”的。
在那个世界,除了皇权,只有官绅阶层的地位才是最稳固,有安全感而尊贵的。只要进入这个阶层,钱财名声等一切,都会自然而然汇聚过来。
其他阶层,要么如中举前的范进,没有最穷,只有更穷。
要么如富户、豪强,随时都可能跌落底层。拉拢举人,是他们为数不多能做的防止阶层滑落的手段。
因此,对范进而言,只要仍然有一线“中举”的机会,就应该继续考下去。
毕竟前人都给咱总结好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推荐阅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