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流动性或枯竭,收割瑞士德国后,多国或将黄金运往中国寄存


迹象表明,美欧银行业依然深陷危机的魔咒。一个关键信号是,美国财长耶伦在美东时间3月25日以紧急视频会议方式召集了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理事会)的执行会议。如下图,可以看到,与会人员包括了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到马里兰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证券部证券专员的一系列相关人士……

美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次会议将不对公众开放。也没有说明会议何时开始,也不清楚理事会是否会在会议结束后发表声明。不过,白宫方面3月25日称,将为美国银行业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这足以说明,美国银行业危机的紧迫性已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在欧洲,继瑞士百年银行业老店瑞士信贷陷入困境后,银行业危机之火正在蔓延到欧盟最大成员国德国。德意志银行股价在3月26日这一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暴跌8.5%,该行债券违约风险的保险成本大幅上涨。Evelyn Partners 投资策略副总监 David Goebel 表示,“德意志银行确实取代了瑞士信贷,成为链条中下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担心,随着美欧银行业不断上演失信的戏码,此前持有的德意志银行高风险债券可能会上演类似于瑞士官方清零瑞信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一样,导致血本无归。作为为数不多的全球性银行,德意志银行也表示,将赎回 2028 年到期的 15 亿美元二级债券。这也直接佐证了,该行债券潜在的风险,全球买家持有的相关债券类资产不排除打水漂的可能。
尽管欧盟,欧洲多国以及欧洲央行官方部门相继紧急出面发表声明,表达欧洲银行业的资本充足,试图平息市场的不安。但越是这样,往往被市场解读为美欧银行业危机正在加剧。而一旦德意志银行成为下一个瑞士信贷,美欧市场的金融危机的预期则进一步增大。这也是自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后,美欧银行业风暴愈演愈烈注脚。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3月26日表示,尽管发达经济体的行动缓解了市场压力,但金融稳定的风险依然有所增加,并呼吁继续保持警惕。再结合前面提及的美国财长耶伦3月25日紧急召开的未公开会议来看,美国作为本轮美欧银行业风暴的起源地,蝴蝶效应也正日益加剧。
继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倒闭后,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第一共和银行,该银行几周以来摇摇欲坠,本月股价已累计下跌90%。而该银行曾以其在迎合美国的东西海岸富裕客户方面的成功而闻名。这也是美国银行业危机的冰山一角。一项报告显示,如果银行业动荡不能有效抑制,美国或将还有高达186家银行倒闭。
美联储3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小型银行的存款下降创纪录。仅截至 3 月 15 日当周,美国的小银行存款就减少了 1190 亿美元至 5.46 万亿美元。这是之前创纪录降幅的两倍多,也是自 2007 年 3 月 16 日当周以来占总存款百分比的最大跌幅。
自2021年以来,美国银行存款总体一直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在3月26日这一周增加了 670 亿美元,达到 10.74 万亿美元。如果按照前面提及的已知的1190 亿美元从小银行流出来计算的话,这意味着,在美国近500亿美元的资金并没有存入相关银行。有分析认为,一些美国储户或采取自行保管现金的方式,以避免因银行倒闭或有所损失,不过,大多数储户可能将这些现金置换成其他类型的货币,或实物黄金等。
不仅于此,美国最大的 25 家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银行借款增加了 2530 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 6696 亿美元。这再次表明,美国的银行业危机已经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不愿意承认的整体性金融动荡,也揭开了美国银行和金融业已经陷入不堪一击脆弱状态的真相。这不但有可能重演2008年雷曼时刻诱发的金融危机,甚至再次发生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
对此,包括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亿万富翁吉姆.罗杰斯,马斯克,比尔·阿克曼,新债王冈拉克等多方人士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特别是在美国联邦自身债台高筑,美国31.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持续陷入僵局的背景下,美国的银行业危机和债务危机交织在一起时,情况变得更加悲观。因为,不仅是美国的多家银行上演资金撤离潮和债务困境,美国联邦自身也正在上演美国国债的被抛售潮,以及未来向全球融资借债难度不断增加。
而事情的最新变化是,美联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在截至3月22日当周,外国官方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减少760亿美元,降至2.86万亿美元。这是2014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降幅。也就是说,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全球的央行们就抛售了高达76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按这个速度和规模持续抛售,美国国债的全球流动性或将在四月底之前耗尽而枯竭。
雪上加霜的是,在美国国内,美联储在3月22日的最新表态上,一方面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至4.75%-5%的同时,另一方面还宣布将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美联储一方面以抑制美国通胀之名想继续通过加息的方式收割全球财富利差,另一方面还试图在加息过程中,继续清算美国国债的持有量,进而也间接收割美国国债的利差。
再结合全球央行加速清算美国国债的现象上来看,美国债务经济模式面临停滞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正如我们多次提及,美联储并不是美国债务经济的美联储,尽可能的获得全球一系列财富利差是掌管着美联储的银行家们的终极目标。
而正是基于美国的多家银行都是美联储的组成成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在加息的同时,已经通过推出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美国的银行业注入了创纪录的流动性资金,综合多方估算,美国的银行可以通过定期融资计划融资的总规模或将约为4.5万亿美元,高于2020年大流行期间创造的近4.2万亿美元流动性。
也就是说,美联储上演了既刹车又踩油门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货币策略。但是,两周以来,从美国银行业风暴加剧的现象上来看,美联储的策略事实上是作茧自缚。这似乎相当于美联储货币上的饮鸩止渴,不但收割了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银行业,美国自身的银行业风险也未能止步的同时,美国国家债务危机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作为美联储前主席的美国财长耶伦同样支持美联储的现行举措,并且似乎正在将美国银行业和债务危机的双重困境都甩锅给美国国会未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耶伦3月23日再次警告,美国国会必须无条件迅速提高债务上限,否则将带来美国的经济和金融灾难。这已是耶伦在过去6个月间,至少第7次发出相同的警告。
不过,目前看来,美国经济的分裂现象或令耶伦的希望破灭。美国国会众议院相关人士再次明确回应称,需要白宫削减开支后,才能提高债务上限。由于目前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正交织着美国银行业风暴,预计美国或将在7月上演债务违约。换言之,美国国会相关人士似乎乐见美国上演债务违约,甚至美国信用评级或发生自2011年以来的再次下调。
而美国债务和银行业困境如果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善,高度紧跟美联储货币策略和处处看美国经济及美元脸色的欧洲金融和银行业沦陷或不可避免。而过去两周的景象,无不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金融,银行,货币格局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迁,大量资金将从美欧市场陆续撤离,或将涌入亚洲最大的中国市场。
对此,美国消费者与商业频道3月24日援引花旗经济学家表示,面对全球银行业压力,中国是避风港,资本流入中国的狂欢将持续。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显示出在全球动荡中政策支持的保证。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 6-12 个月内升至6.6。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3月26日表示,中国经济强劲反弹,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预计2023年中国将占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的GDP增长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就会增加0.3个百分点。
无独有偶,无力应对本国银行业危机和债务困境的美国财长耶伦继不久前表示,希望来中国,讨论经济,恢复与中国经济对话很重要也很关键后,在3月23日称,“我当然希望看到美元继续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但中国及俄有动机必须尝试开发另一个避免使用美元的体系。” 耶伦还称,美国债务违约将削弱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若不提高债务上限将导致美国经济衰退或更糟糕的情况发生。
或同样基于对美元储备货币的担忧,美国国会有议员和华尔街人士建议,为避免违约,美国可以优先向中国支付债务款项,并用黄金进行偿债。而耶伦则对此发出含糊的表态称,中国将成为首批接受付款的国家之一,但美国财政部无法对此进行技术保证。
再结合耶伦希望来中国,以及对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担忧上来看,耶伦目前迫切期待中国能够增持更多美国国债,甚至希望能够对美国债务和银行业困局加以援助,但美国又不愿意优先还款。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历史数据,仅截至今年1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已降至8594亿美元的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区间,相比于2013年曾高达近1.32万亿美元的峰值,中国已经累计净抛售了超4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抛售规模约35%。

与此同时,尽管依然还是美债的第二大持有国,但从2022年11月至今年2月,中国连续四个月共增持102吨黄金储备,打破了之前连续38个月黄金储备保持在1948吨持平的状态,发出持续增持黄金的信号。
分析认为,在美欧银行危机和美国债务危机加剧的背景,接下去的某个时候中国存在清零美债并大幅置换黄金的可能。而国际黄金分析第一人阿拉斯戴尔麦克劳德等多方分析认为,中国实际拥有的黄金储备可能已超过3万吨,这远高于美国的8133.5吨黄金储备。

还有分析师建议,考虑到曾经的中立国瑞士都单方面违约,使投资人持有的约172亿美元高风险债券化为乌有,以及美国面临债务违约,美欧银行和金融业风雨飘摇,不断失信的变局下,全球多国以及相关投资人应该将黄金储备存放在中国,才能保证安全。而美国金融分析机构零对冲则分析称,自2017年以来,全球至少数千吨黄金已经运往中国。(完)
BWC中文网独家原创作品,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抄、摘编、洗稿、转化音视频等,否则将承担侵权后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