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有氧运动能有益身心健康,像跳操,游泳还有这里讨论的超慢跑,都属于有氧范畴。在这里,先给有氧运动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有氧运动,是一种既轻松又能长时间坚持下去的运动,运动时身体会大量使用氧气,分解糖原和脂肪,产生运动所需的热量,反之不太消耗氧气的运动称为无氧运动。
另外,有氧运动锻炼的是“慢缩肌”,此类肌肉的特点是不具备爆发力,但耐久性很好,可以让你进行长时间的运动,反之无氧运动所训练的,是具有超强爆发力但却无法持久的“快缩肌”。
如果在几乎不消耗氧气的状态下产生热量,体内葡萄粮代谢就会产生中间产物-乳酸,而有氧运动在产生热量时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并不会上升。当运动强度越来越高时,乳酸浓度慢慢上升,到临界点后会急速攀升,此临界点被称为"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运动强度比无氧阈高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比它低的就称为有氧运动。所以,如果想让跑步成为有氧运动,就一定要维持比临界速度(无氧阈)还要慢的速度才行。
超慢跑不仅轻松愉快,而且运动强度比走路更高,也更容易消耗热量,对减肥很有帮助。
上图体验者的数据表明,超慢跑的热量消耗是慢走的1.9-2.5倍,普通慢跑也只有慢走的2.7倍,可见热量消耗虽然会受到速度快慢的影响,但运动类型的不同造成的影响更大,显然超慢跑效率及性价比更高。
体重越重,运动越容易伤害到腰腿,相较于一般慢跑,超慢跑运动时,地面对人体造成的冲击较小,相对来说会更安全。它比走路更能锻炼肌肉,而肌肉含量越高,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就越高,这对想消耗热量,想减肥的目标人群更为有利。
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MET)是指运动时的热量消耗与安静不动时热量消耗间的比值,想要维持健康,每周必须要进行23Ex(EX表示进行1MET活动1小时的运动量)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运动、生活活动),其中需要包含4Ex剧烈运动《健康运动指南》。
安静坐着时的身体活动为1MET,超慢跑属于轻度慢跑,相当于6MET等级的运动,运动强度约为正常步行的两倍。如果正常步行要完成23Ex的运动目标,每天大概要走1小时,超慢跑仅需要一半时间就能达标。健康运动指南中明确要求每周至少要有4Ex的剧烈运动,即使快走也需要保证1小时,但超慢跑强度为6MET,只需40分钟就能达成此目标。
《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以每小时的摄氧量(VO2)作为基准,表示运动强度。
氧气是运动的必备条件,运动强度越大,身体就会吸入越多的氧气,当到达临界点后,身体就不再吸入更多氧气,此时的摄氧量被称为最大摄氧量(VO2max),与安静时的摄氧量相比,用百分比(%)表示达到最大摄氧量的剩余比例,被称为储备摄氧量(VO2R)。
储备摄氧量的计算公式:
VO2R-(VO2-安静时的VO2)/(VO2max-安静时的VO2)X100%
安静时的储备摄氧量为0%,身体无法再吸收更多氧气的临界点是100%,储备摄氧量就是以百分比表现0-100之间的运动强度。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想要增强体力,不需要一开始就进行剧烈的运动,即使是极为温和舒缓的运动,只要坚持下去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力极差的人,进行储备摄氧量为30%的运动也会有明显的效果,想要增强体力,超慢跑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运动之一。
当我们进行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时,全身血液循环会变得更顺畅,因血瘀而造成的肩膀僵硬会得到改善,同时手脚冰冷的症状也会有所缓解,甚至便秘问题都有可能不药而愈。
很多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这是因为在运动时会使用到大脑的许多部位,所以超慢跑也具有锻炼大脑的效果,同时很多人在尝试跑步之后,睡眠质量普遍得到了提升。
如果跑累了,可以在不让身体冷却下来的范围内稍事休息,舒缓一下运动的强度,避免造成身体负担,如此一来,便能轻松维持长时间运动了。
以散步的心情,想休息就休息,想慢跑就慢跑。当你觉得轻松自在的时候,就连熟悉的风景也会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