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住过这3种房子的人,还有多少人记得,是怎么建的吗?


导读:在农村住过这3种房子的人,还有多少人记得,是怎么建的吗?
在广西来宾农村70至90年代,家家户户都住着土房子。百分之百的70至90年的农村人都在土房子长大的。
第一,土房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起来,那么还有多少人记得农村土房子是怎样建起来的呢?我想大部分人都忘记了吧?

妈妈说在60至70年代建泥房的人特别多。在那时候建泥房不用请工人,村里有哪一家建泥房全村人都去帮忙,主家只负责一日三餐的饭菜和酒就可以了。建泥房的时候男女的工作分明,年纪大一点的女人就在厨房里帮忙洗菜,切菜,煮饭等等。年纪大一点的男人就在厨房里负责煮菜和上菜。
年轻的男人负责在山上挖土把泥土打湿,年轻女人只负责挑土回来,土挑回来后倒在建泥房的木模具里,木模具的土倒满后有两个男人拿着垒土工具把土垒紧。垒到需要装门的地方就要装门的模具上去继续垒,垒到需要装窗户的地方就把事先做好的木窗子装上去,继续垒泥墙。
那时候的木门和木窗都是好小的。泥墙垒紧后,有几个人拿着木制工具把墙打平,因为泥土是湿的,所以刚垒好的墙特别容易弄平。墙弄平以后看上去特别的光滑,比较好看。如果不弄的话就显得坑坑洼洼的,不平整就不好看了。土房子垒好后还要上房梁,钉木架,把瓦盖好后,才是一座完整的土房子。
现在想想看那时候我们70至90后住的房子都是经过大人们辛辛苦苦的一点一点建起来的。那个年代的人们勤劳又诚实,互相帮助,这种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

泥房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小时候的我们夏天都没感觉到热,就是因为住泥房的原因吧。
泥房的缺点就是,房子建久了以后墙会自然开裂,墙里的裂缝里面有好多蟑螂,外面的老鼠也会通过墙打洞进来家里来偷东西吃。遇到下雨天房子就会漏水,那是因为村里养的猫跑到房顶去打闹或跑,把瓦片搞偏移了。
那时候每家每户几乎都养了猫,那就是防止老鼠进家里来偷东西吃。房顶上盖的瓦片偏移后要捡瓦,捡瓦要请专业的捡瓦人捡,一般人都不会捡的。所以在70至90年代的捡瓦匠这份工作挺吃香的。
第二,土泥巴砖房

土泥巴砖是自己用一个四方格木模具做成的,根据自己需要土泥巴砖的大小定做的。做木砖的方法是把挖出来的干泥土,加上适量水再用脚把泥土踩成泥浆,泥浆踩好后把泥浆放在模具里面,再用手把泥浆抹平后,再把模具拿出来一块砖就做好了。泥砖做好后经过一段时间晾晒就可以了。根据自己做房子需要多少个泥砖就做多少泥砖。

把所有的泥砖做好后,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拿回来砌房子了。这个泥砖房比做泥房轻点,把地基挖好后,放入泥浆,再把泥砖放进去,就这样一块一块的砌起来。需要放门和放窗的地方就放上木门或木窗,放完后继续往上砌墙。泥砖房砌好后,上面也需要盖瓦。跟建土房子的工序是一样的。
第三,水泥砖房

在70至80年代,哪一家能建得起水泥砖房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一块水泥砖大概有30至40斤,搬起来非常的辛苦。不过水泥砖的特点就是硬,经久耐用,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水泥砖也不会裂。40年前,我家砖了一间水泥砖房子拆掉了,水泥砖到如今还是好好的。

建水泥砖房子和建泥砖房不同的是,建水泥砖房需要细沙子和水泥混成的水泥浆砌墙。不过搬砖的时候就费了不少的力气,水泥砖房的工序和建泥砖房的工序一样的。房子建好后房顶都需要盖瓦。瓦盖好了才算一座完整的水泥砖房子。
朋友们,在你的家乡还有这3种房子吗?大家还记得这3种房子是怎样建的吗?你们住过土房,泥砖房还是水泥房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