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抉择


话说吴三桂得知爱妾被掳,家中被抄的消息后,盛怒之下率领关宁铁骑再次东奔,返回山海关,扬言与农民军势不两立,而李自成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以及吴三桂之父吴襄直扑山海关。大战一触即发,吴三桂自知不是农民军的对手,便遣使向清朝借兵夷贼,条件是割让土地。此时大清的实际掌舵者多尔衮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随即亲自率领精锐十五万昼夜赶往山海关。
 
在关外要塞九门口,农民军的先头部队与山海关守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吴三桂守军虽然居高临下,但兵力处于很大的劣势,而且农民军士气高涨,不断向长城上发起猛攻,整个上午山谷间杀手如雷,尸横遍野,双方的战斗不分胜负。至中午,李自成率领的大队人马和数门红夷大炮赶到,一时间,数炮齐发,无数农民军携裹铁车牌、勾梯等攻城武器如潮水般涌来。明军将士也不甘示弱,远以箭射,近以滚木雷石、棉油火把退敌,对于攻上长城的敌军则展开血腥的白刃战,并组织敢死队出城反冲锋,击溃了农民军的多次进攻,双方均损失惨重。
 
入夜,整个山谷灯火通明,李自成决定发起总攻,只见他站在高台上发出一支支令箭,令部将唐通帅两万正面强攻九门口,部将李甲帅两万从左翼强攻望海台,部将李过帅两万从右侧出击档马墙等高地,部将刘纯帅两万袭击明军储存粮草的卫城,其余军队作为预备队由自己亲自统领。农民军四路人马随着将令高举火把向守城军杀去,顷刻之间,火炮声、军士的喊杀声、战马的嚎叫声、刀枪的碰撞声再次响彻整个战场。本就以寡敌众、物资短缺的明军终于抵挡不住大顺军的强大攻势,为了避免被包围全歼的命运,抛下辎重连夜逃向了山海关。农民军占领要塞九门口后,兵锋直指山海关。
 
此时多尔衮率领的大清军队已经到达山海关外,但对于吴三桂“借兵夷贼”请求的态度却模棱两可。如果是“借兵”,那么吴三桂代表的是大明,名义上与清朝是平起平坐的地位,虽然承诺事后割地赔偿,但吴三桂依然可以振臂一呼重建明朝继续与清廷对抗,这显然不是多尔衮希望的局面,他要的是吴三桂的请降书而不是借兵书。
 
这一夜,摆在吴三桂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作为世代沐浴皇恩的辽东总兵,父亲因为自己被囚,已是不孝,现在背叛大明向自己曾经对抗了十几年的清朝投降,是为不忠,而如果不接受多尔衮要求投降的条件,整个关宁铁骑及几十万治下平民,恐全数死于非命。自古忠孝难两全,而吴三桂面前的,是一个死局。最终,吴三桂亲赴清营,与多尔衮拜天盟誓,并剃发归顺,彻底投降了清朝。
 
第二日,多尔衮令吴三桂全军以白布系肩为标志,作为先锋与农民军冲杀,而自己则带领多铎、洪承畴等部将立马观战。吴三桂身先士卒,率领关宁铁骑倾巢而出,杀入农民军阵中,战至中午,吴三桂部损兵折将,被农民军重重包围,危在旦夕。突然,清军大将阿齐格、多铎各率领两万骑兵从农民军侧翼杀出,李自成没有料到清军会突然参战,大为吃惊,便下岗先走。农民军见状,顿时士气低落,加之被吴三桂和清军骑兵夹击,瞬间土崩瓦解。
 
士气旺盛的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一路西进,攻入北京,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梦寐以求入主中原的夙愿。而灭亡明朝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终究为别人做了嫁衣。
欢迎加入阳哥的骑士团,一起交流楼市股市,历史野史,时事经济:

户籍限制放宽,后城市化时代来临
冲冠一怒为红颜
通胀之源:人民币发行机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