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这篇古代言情小说名叫《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之一,作者白行简(776-826),白居易的弟弟。这篇小说不仅讲述了跌宕起伏、令人神往的美好爱情故事,更揭示了一个开明社会必备的盛世之道。
小说女主角名叫李娃,是天宝年间长安城里的一名妓女。常州刺史荥阳公有一位年方二十的爱子,名叫郑元和,生的是有才又有颜,深得同辈人好评,“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荥阳公十分喜爱他,称他为自家的千里马。
这一年,公子受郡县推荐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临走时,他老爸满满当当给他准备了一马车的生活用品和财物。并且对他嘱咐道;”你的才华可以一举夺魁,我给你准备了够两年用的盘缠,帮助你实现愿望”。就这样郑家大公子就这样上路了。
一个月后,公子带着家仆紧赶慢赶来到了长安,此时科举考试还尚未开始,他便在长安城游玩度日。在一次逛街时路过一所宅子,公子看到一个年轻姑娘靠着一个婢女站在门口,这姑娘生的十分好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公子对这位姑娘一见钟情,故意将马鞭掉落在地上,等着自己的随从提醒自己,并下马在路边看了姑娘半天,姑娘发现后也给他抛了个媚眼,“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但郑大公子还是一句话都不敢说就离开了,有木有想到那句歌词:“情窦初开的,我噢噢噢噢,从不敢和你说”。
郑公子回去后询问在长安城中的朋友,得知这处宅子是妓女李娃的家,而上文中的姑娘正是李娃。郑公子又问朋友:“她可以求得吗?“回答说:”李家巨富,来往者非富即贵,不花上一百万,很难打动她的心。“公子说:”就怕得不到,即使花上百万也在所不惜。“郑公子不愧是刺史之后,真是财大气粗啊。
一天,公子穿戴整齐,带着一帮随从来到李宅敲门,婢女开门后跑回去对里面大喊道:“前些时掉马鞭的公子来啦“,李娃回答:”先让他等一等,我要打扮好了去见他。“于是公子被引至客厅等候。不一会儿,李娃出来了,”明眸皓腕,举步艳冶“,见到李娃本人,公子那个小心脏跳啊,连忙起身,都不敢抬头看他。李娃为他沏茶斟酒,两人一聊就聊了八个小时,此时公子说:”我住的很远,又没有亲戚,如果现在动身回去,违反了宵禁,能不能在这里租一间房住一晚呢?“满满的套路啊。李娃面对此情此景,只好说到:”你若不嫌这里简陋,那今晚就住在这里吧。“
就这样,公子便住在李宅,郎有情妾有意,而李娃的母亲,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甚至把他认作了女婿。等到天亮,公子把他的家当全部搬到李宅,打算长期居住在这里,科举也不考了,亲朋也不联系了,整日和娼妓优伶一类人聚会玩耍。很快,他的钱就用完了,他便卖了马匹,又卖了家僮。一年后,他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老太太对他越来越冷淡,而李娃对他的感情却越来越浓厚。
此时,老太太决定设计将公子逐出家门,先是将公子和李娃支开,然后又把李娃单独叫回家,并火速收拾行装离开了家,这个宅子本来就是租的,租期也快到了。于是郑大公子身无分文,流落街头,内心幽怨愤恨不已,每当听到别人唱挽歌,就自叹不如死去的人,呜咽流泪,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索性他自己开始学唱挽歌,靠着自身的才华,没过多久他就变成了长安城唱挽歌数一数二的人,左右随从四五人,成了大明星。
一日,东西肆两家丧铺举办挽歌大赛,公子代表东面丧铺出席,“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欷掩泣。”郑公子挽歌还没唱完,听歌的人已经哀叹悲伤掩面哭泣了,毫无悬念,郑公子夺得了挽歌大赛的冠军。
殊不知,台下有两位长者正在着便服观看,一人是正是他老爸荥阳公,另一人是家中老仆。老仆禀告道:“唱歌人的相貌,酷似老爷的亡子。”原来公子久不通信,家中以为他已经被劫财害命。荥阳公认为儿子已经死了,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与老仆抱头痛哭。而老仆却秘密找到公子并把他带回住所与父亲相聚。
父亲见到他以后,说道:“你品行堕落到了这般地步,污辱了我的家门,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于是父子二人步行到曲江西杏园东,父亲剥去他的衣服,用马鞭抽打了他几百下,郑公子受不了这个痛苦,昏死了。父亲则独自离去,这老爸也忒狠心了点吧。可怜的郑大公子又恢复了乞丐般的生活。
这天,天降大雪,公子又在大街上游荡,饥寒交迫之际,来到一处住所前,不想这就是李娃的住处。公子见有人家,便大喊道:“饿煞咧!冻煞咧!”屋内的李娃听出了这是郑公子的声音,便赶紧出门迎接,见公子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泣不成声。这时屋内的老太婆闻声走出来,说到:“应该把他赶走,怎么能让他来这里。”而李娃并不为所动。原来,这老太婆并不是李娃的生母,而是妓院的老鸨,李娃只是她赚钱的工具。此时的李娃与公子交谈之后才知道老太婆设计的骗局,于是与老太婆一刀两断,赎回了自由身,并且另外寻了一间住处和公子住了下来,并且为公子洗衣做饭,鼓励他重新参加科举考试,争取功名。
那一年,正赶上科举考试的大比之年,诏令四方的才子应考,公子报考直言极谏科,名列第一,授予成部府参军的职位。公子将要去上任,李娃说道:“如今你恢复本来面目,我不再有负你了。你应当和高门大族的小姐结婚,让她主持家政,我出身卑贱,无法与公子相配,就此离开了。”公子哭道:“你如果抛下我,我就自刎而死。”于是李娃只好与公子一同出发。
赴任途中,公子得知父亲正在赴任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的路上,于是在剑门的驿站里,公子向父亲的随从送上了自己的名帖。父亲见来者名帖上祖父三代的官职名讳,大吃一惊,让他登上台阶,抚摸着他的后背痛哭了好久,父子二人互诉衷肠,重归于好。父亲听闻与李娃的事情后后,大为惊奇,让李娃在剑门单租了一套房子住下。第二天,让媒人来说了媒,六道大礼全部备齐,然后让公子来迎接她,于是他们成了正式的夫妻。
之后,公子做了好几个郡的长官,李娃也为公子生下了四个子女,她的贤良淑德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封为“汧国夫人”。
《李娃传》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讲述的美好爱情故事,更在于它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一个社会:富贵者可以因为纨绔浪荡而贫贱,一无所有的人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受人敬仰的领主,社会各个阶层之间都可以自由流动。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郑元和家世显赫,却因为浪荡不羁,钱财散尽终为老鸨所害,但他又通过自己的努力,靠一手唱挽歌的绝活在丧铺拿到了“钱两千”的月工资,并且夺得挽歌大赛冠军,成为左拥右簇的大明星,之后被父亲毒打再次落魄,但又在李娃的搭救下科举提名东山再起,步入上层。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娃,本来是一个妓女,是社会中的底层人物,却因为自身的善良,甘心与公子共患难,最终获得公子顽固老爹的认同,并被皇帝封为“汧国夫人”,实现了个人阶级的跨越。
那么不同阶层可以自由流动的盛世距离我们又有多遥远?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这个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是道德、才能这些东西谁说了算?当官的说了算,于是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人才选拔之权。他们用人唯亲,以至于后来家世成为了唯一评选人才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普通老百姓根本没办法翻身,阶级通道被完全封闭。
请警惕譬如“高kao面试”、“高考zheng审”等所谓评判考生道德的选拔人才形式,警惕“九品中正制”的fu辟。